严查严治公款旅游问题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4-06-28 08:20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要有效防治借培训考察、党建活动等名义公款旅游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公款旅游行为及时发现、精准施治,抓具体、抓反复、抓深入,以工作新成效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公款旅游问题顽固复杂,必须常抓不懈、纵深推进。公款旅游挥霍公款,助长享乐奢靡之风,损害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是典型的作风顽疾。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纠治公款旅游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多次印发通知,要求坚决制止以参观学习、开会、爱国主义教育等名义游山玩水。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把纠治公款旅游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内容,将禁止作为党政机关会议地点的风景名胜区由12个增加到21个,三次修订纪律处分条例,先后对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以职工疗养为名变相旅游、参加下属单位活动借机旅游等作出禁止性规定,推动各地区各单位严管严治,多管齐下狠刹歪风邪气。经过持续发力,公款旅游问题得到有力遏制,问题查处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景区中前呼后拥的现象销声匿迹。但该问题根深蒂固,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人“玩心不改”,挖空心思搞变通。去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以培训为名公款旅游问题,说明稍有松懈不正之风就可能滋生蔓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保持清醒认识,坚定不移推进整治,对公款旅游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持续纠歪风树新风,让清风正气不断充盈。

不同时期公款旅游问题的突出表现不同,必须把握重点、精准发力。近年来,堂而皇之公款旅游的现象不断减少,但改头换面的问题时有发生,必须找准突出表现,靶向纠治、务求实效。要严防严纠以党建活动为名公款旅游问题,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但少数人动起了歪脑筋,以党性教育、红色教育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搞“绕道游”、“夹道游”、“擦边游”,甚至舍近求远到千里之外“变相游”,不仅败坏党风,还使得严肃的党建活动娱乐化、庸俗化,实质是“低级红”、“高级黑”,政治危害大,必须严格防范、坚决纠治。要狠刹借公务活动之机公款旅游问题,疫情防控转段以来,跨地区跨部门公务活动明显增多,一些人在学习培训、调研考察等公务活动期间,擅自改变行程,或故意放宽行程安排,开展大量与公务无关的参观游玩活动,三分精力用在了公务上,七分时间花在了景点中,既浪费公款又影响公务活动效果,必须及时发现、有力纠治。要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毫不手软,让违纪者付出应有代价。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失管失察的领导干部,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着力营造严的氛围。

纠治公款旅游问题,必须增强纪律定力、制度约束,不断铲除违规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深化纠治公款旅游问题,要坚持系统施治、多措并举,推动管理监督、制度约束、纪律教育贯通发力。落实责任是关键,要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严格对本地区、本单位各类公务活动的审核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公款旅游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遏制违规违纪问题滋生蔓延。制度建设是根本,要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消除模糊和空白地带,细化明确党建活动、学习培训、调研考察、督导检查等方面的负面清单,从制度上防范公款旅游问题披上正常工作的“外衣”。紧盯审批、监管、费用报销等关键环节,找准带有共性的问题,推动织密制度之网,束缚住违规者的手脚。纪律教育是基础,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好公款旅游典型案例,做实以案促学、以案说纪,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对照剖析、从严检身正己,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成为日常自觉。(纪锋)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商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