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庆市纪委监委近期举办的监检法同堂培训研讨环节,来自全市纪检监察、检察院、法院系统的业务骨干围绕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展开探讨。此次培训直指实践中存在的衔接不畅、标准把握不一等突出问题,旨在进一步促进监察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机衔接,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重庆市纪委监委坚持精准施策、系统谋划,聚焦重点、细化措施、建立机制、强化保障,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案件查办质效和纪检监察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
在云阳,“移前预诊”机制成为提升办案质效的重要方式,并在该县纪委监委办理的陈某某案中得到充分体现。该案涉及时间长、定性难、取证要求高,在调查关键阶段,县纪委监委主动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由检察机关指派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就证据链条完整性、案件定性准确性等问题提出补证建议5条,督促审查调查组逐项完善。
“我们紧扣案件办理关键流程,通过建立研判会诊、移前预诊、跟踪问诊、案后复诊的职务犯罪案件‘四诊’机制,在强化法法衔接的同时,也提升了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能力。”该县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干部蒋明智介绍。
在强化对外司法协作、提升案件办理质效的同时,重庆市纪委监委深刻把握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同根同源、相互交织的内在规律,着力构建“风腐同查同治”的工作格局。
市纪委监委建立信访、案管、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审理等部门联研联判机制,加大对风腐一体问题的统计分析,把准由风及腐的利益链,严查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同时构建由腐纠风的工作链,将“四风”问题作为腐败案件必谈必问内容,实现双向深挖。
在涪陵区纪委监委近日召开的年轻干部学习会上,6名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交流了“风腐同查同治”的办案经验。此前,在核实原涪陵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勇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时,办案人员深挖背后的利益输送问题线索,最终查实其涉嫌受贿犯罪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该区纪委监委坚持“查风不漏腐、查腐不漏风”原则,针对风腐交织案件隐蔽深、查处难的特点,不断深化片区协作机制,落实线索联判、案件联办、质量联审机制,有效提升办案质效。今年以来,该区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28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6人,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重庆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升对复杂案件的穿透式分析能力,促进监督执纪执法工作提质增效。“以前核查一辆公车是否违规,往往要翻遍纸质台账、调取多个部门记录,耗时耗力还容易遗漏。”重庆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这一难题,该纪检监察组推动市机关事务局打造“政务·公车在线”应用,与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互为补充。如今,全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监管,行驶轨迹可追溯,超范围行驶自动预警。
为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重庆市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发挥以案代训作用,组建审查调查组时至少安排一名大数据应用骨干人才,在办案中通过“师带徒”、现场演练等方式,手把手培训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索排查、证据固定、关联分析等方式方法,加快提升大数据应用实战能力和水平。同时编撰形成审查调查工作手册,涵盖17个方面内容,细化85项具体工作流程,为审查调查工作提供标准化指引。(周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