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监督护航“金果果” 守护群众“钱袋子”
2025-07-22 10:19
盛夏时节,巫峡两岸果香四溢,果农们头戴草帽,手挎竹篮穿梭其间,万亩脆李迎来丰收的喜人景象。
走进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脆李基地,满载的物流冷链车辆往来穿梭,村头院坝变身临时分拣中心,果农们正忙着将清晨采摘的脆李分拣、装箱。不远处,无人机跨江转运,机器狗接力运输,脆李专机蓄势待发,实现全国1000多个城市“24小时鲜运直达”。
“全乡种植脆李2.1万亩,丰产达1.9万亩,产量达1.5万吨,综合产值超2亿元,孕育出巫山县首个‘亿元村’,小小脆李已成为富民增收的‘致富果’!”曲尺乡党委书记一边随手摘下饱满的脆李邀请记者品尝,一边欣喜地介绍道。
脆李是该县富民助企强县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脆李种植规模达30万亩,年产值超70亿元,种植群体达6万余户,带动20余万名从业人员增收致富,形成县级有万亩示范园、乡镇有千亩示范片、村社有百亩精品园的规模效益,实现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为确保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巫山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深化“室组地”联动,运用“常态化+专项”监督模式,围绕脆李产销、技术服务培训、品牌推广、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下沉产业基地、行业部门和乡镇村开展监督检查,推动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此前,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下沉走访时,部分果农反映脆李易受雨水气候影响,果子裂口、软果等现象频发,致使脆李减产减收。了解到该问题后,巫山县纪委监委驻县水利局纪检监察组积极督促农业部门分片分点实施技术指导服务,要求县果业中心做好避雨覆膜技术推广、灾害预警、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等服务工作。“我们督促相关部门探索打造‘产业大脑+未来果园’系统,构建均衡施肥、病虫害预警、树体管理、生产技术运用等模型,切实把好脆李品质第一关。目前,巫山县已有近4000户种植户接入‘巫山脆李产业大脑’,覆盖种植面积22.31万亩”。该纪检监察组组长介绍。
在柑园村脆李交易市场,曲尺乡纪委书记正在向客商们详细介绍维权渠道:“为保证交易公平透明,我们在摊位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码上举报’宣传展板,若大家在采购过程中遇到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或产品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情况,欢迎随时拨打12388热线反映问题,我们将会及时受理、快速处置。”
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客商来的放心、收的顺心,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开心,曲尺乡纪委出台《清廉市场约法十章》,设立24小时“脆李销售监督岗”,对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实时监督,累计开展实地检查12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个,推动职能部门完善计量器具校准、商标使用管理等制度3项。
“为维护市场秩序,我们督促市场监管等部门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查处1起包装商标侵权案,监督职能部门依法没收侵权包装盒15400余个,督促核查2家外地电商店铺涉嫌虚假宣传线索。”驻县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说道。
畅通的道路交通是脆李成功销售的关键保障。在脆李销售期间,驻县交通运输委纪检监察组联合交通、应急等部门开展“蹲点督导”,一方面对重点路段交通秩序、存在安全隐患路段等进行检查,另一方面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占道经营、违规停车、乱设摊位等阻碍交通问题,确保脆李“出山”安全有序。
一株株李树变成了“摇钱树”,一颗颗青果果变成了“金果果”。巫山县纪委监委紧盯脆李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靠前监督、精准监督、全过程监督,以监督倒逼责任落实,助推巫山脆李全产业链发展,以监督实效擦亮“巫山脆李”品牌,为群众“致富果”保驾护航。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