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像呵护种子一样呵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5-11-13 07:25
又一备受瞩目的全国性大会落地重庆。
11月11日至13日,202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重庆举办。成果展示、专家论坛、项目对接、产业考察……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活动相继举行,来自全国的优秀企业家齐聚重庆,共同为培优育强中小企业分享真知灼见。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独角兽企业。”面对新的发展格局,中小企业如何持续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如何让更多“小巨人”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大能量?以这场大会为窗口,我们将窥见优质中小企业成长的更多可能性。

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是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领头羊”,还是反映地方营商环境、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
而此次大会能够落地重庆,既是重庆优质中小企业发展成果的显现,也为重庆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大会为洞察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窗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是透视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的关键样本。
在大会设置的专精特新发展成果展示区,涵盖未来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深海空天五大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引人注目,不仅体现了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高端产品创新、产业链关键环节应用等方面的突出能力,也充分彰显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作用。
同时,大会也为重庆搭建了舞台。此次大会落地重庆,参会嘉宾聚焦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科技创新赋能、数字化转型、先进材料4大方向开展实地调研,让一批优秀的重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收获了曝光量和关注度,全面展示重庆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
此外,本次大会全方位搭建产业对接与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高等院校、投资机构、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对接,为合作共赢创造了平台。

▲图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模组车间。记者 季春鹏 摄/新华社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何以吸引多方目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特征。换言之,这些企业都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在重庆,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扎根拔节,持续赋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其中不少已经成长为备受瞩目的行业“新星”。
小而新,它们敢于涉足未来产业的“无人区”。“小巨人”企业数量是衡量区域经济创新力的具象指标。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和复核结果,重庆44家企业通过认定。
值得关注的是,新认定的企业全部位于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范围内,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等“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企业占比达50%。入选企业与全市产业战略高度契合,创新成色十足,释放出重庆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明确信号。
小而精,它们练就了勇闯市场的“独门绝技”。凭借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钻研关键核心技术,不少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性能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
以时下热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为例,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推出的70KG大负载机器人领先全球,速度、精度、稳定性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可广泛应用于汽车、3C、五金加工、化工冶金等行业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小而强,它们往往是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每十双鞋子,有近六双的鞋底原料源自涪陵华峰;华为等知名手机厂商青睐的“摔不烂”手机屏玻璃,也是“重庆造”;重庆永仁心医疗造出“人工心脏”,打破了欧美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
也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一些“埋头赶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早已在细分领域牢牢占据领军地位,展现出强大补链强链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西山科技钻研“小东西”成长为“小巨人”。图为2025年2月28日拍摄的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中小企业的成长就像一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既要靠企业自身向阳而生,也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一座城市要像呵护种子一样呵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能收获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精准滴灌,让更多创新的种子破土而出。对于处在关键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最具创造力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脆弱的时候。相关部门唯有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才能营造优良的政策与环境沃土,为万千中小企业减负增效,助力其向专精特新勇毅前行。
资金是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当下企业创新热潮高涨,相关部门也要及时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投入更多资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创投行业,同时在关键时刻坚决有力地助企纾困,持续加强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
梯度培育,让更多中小企业长成“小巨人”“独角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和梯度培育的理念,引导企业将资源集中于自身最擅长的领域,做到“一米宽、百米深”,一步步向产业链、创新链的上游迈进。
今年8月,重庆印发《重庆市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确将从“壮大优质企业数量规模、完善优质企业成长生态、创新优质企业培育举措”这3个方面入手,着手培育一批优质企业。
根据计划,到2027年,重庆将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国家级、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0家,累计培育(潜在)独角兽及瞪羚企业300家以上,百亿级企业40家。究竟哪些企业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构建生态,让小树成材、大树成林。中小企业成长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然而一些企业家表示,行业内“山寨”抄袭等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屡有发生,企业之间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局,盲目压价等低效“内卷”的现象亟需破解。
助推优质中小企业发展,既要关注个体成长,也要关心整体生态。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和配套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中小企业敢投敢闯、敢想敢干;行业协会要主动发挥作用,积极搭建企业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充分整合有效资源,帮助优质中小企业“抱团”发展;企业家也要强化自律意识,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荣誉感,践行责任,担当使命,更好地弘扬企业家精神,奋力开创推进科技进步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崇高事业。
发力“专精特新”,小企业也有大作为。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十五五”即将到来之际,面对广阔的市场蓝海和发展前景,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