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小生意”与“大时代”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孙凤 杜铠兵

2025-08-04 07:25

大学生团队利用AI制作视频半年营收30万元;土木工程研究生用1元创意烧饼圈粉40万人;95后青年改造老院子为“有乡土气的咖啡馆”成旅游新地标……这些以“小生意”为切口的“轻尝试”,正在年轻群体中掀起创业新潮。

轻装上阵,小步快跑。在数字经济与零工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下,“轻创业”模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创业选择。截至5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个体工商户1.27亿户,同比增长1.0%;私营企业数量突破5800万户,同比增长5.2%。

“小生意”如何撬动经济“大市场”?又该怎样激活其活力,使其汇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势?读懂“小生意”里的“大逻辑”,正是破解新时代创业密码的关键。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青年创业者开办的咖啡店外,居民在休闲聊天。记者 郑宇/摄 视觉重庆

当年轻人既渴望能有一番作为,又害怕掉进创业的高风险陷阱时,“轻创业”恰好以其轻量化的特质,成为他们叩击市场的“最优解”。

“轻创业”以“轻”破局,其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多重优势聚合促成的必然结果。

消费升级划分出垂直细分的发展空间。我国市场空间广阔,每一个“小痛点”都能牵引出相对的“大市场”,创业者敏锐捕捉这些信号,精准切中需求,就能在“小而美”的垂直领域站稳脚跟。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建筑巷,一大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开起了手工咖啡、文创礼品、特色美食等个性化的特色小店。“后巷经济”让昔日的老旧街道变为时尚消费目的地,吸引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数字技术赋能创业创新创造,降低了“入局”门槛。当前,我国科技蓬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数字技术对产业升级和创业模式变革的推动作用愈发凸显。

例如,《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火爆出圈背后,就离不开可可豆动画研发全球首个“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其同样印证着数字技术对创新创业的强势赋能,这让“轻资产切入、高弹性扩张”成为可能。

政策多重保障,优化创业环境。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速构建,正为创业搭建广阔舞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逐年缩减,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降低了入门难度;今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更以法律形式筑牢民营企业发展根基;“补贴+贷款+税费”的政策组合拳发力,直接缓解创业资金焦虑。这些政策优化着创业环境,提升了初创企业存活率和发展质量。

人才结构优化,为创业注入持久动能。当前,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源丰富,持续激发创业潜能。截至2024年9月,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5亿,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30%,这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创业提供了大规模的人才储备。尤其是其中有想法、有知识、有闯劲的青年人才,正因他们的参与,创业活力才能在城乡角落、各领域赛道持续涌流。

▲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的科创“新势力”企业重庆行活动上,恒之未来推出的四足机器狗“哮天”组队进行展示。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跳出个体经营的微观视角,创业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人选择,而是与国家发展共鸣的时代命题。“轻创业”亦可成为托举时代发展的“重器”。

创业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从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营的破冰试水,到新时代“互联网+”浪潮下新个体经济的蓬勃兴起,创业始终是激活社会创造力的创新引擎。

当前,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科技企业集群,正通过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变革。强脑科技研发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助力肢体残障人士完成腿攀岩、弹钢琴等复杂动作,推动医疗康复革新;云深处科技联合钢厂打造的“宁小铁”机器人,实现全天候高炉巡检,大幅提升工业安全效率……这些企业以技术与场景创新,持续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业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发展机会的共享。创业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参与经济发展的窗口,是激活城乡经济、缩小区域差距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越来越多“逆行”创业者回到乡村,“村咖”、乡村工作室、数字游民群落、现代家庭农场、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乡村越来越有趣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创造了更多机遇。

创业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民生抓手”。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为破解结构性难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规模已达2.4亿人,其中依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新型灵活就业形态发展迅猛,从业人数已达8400万。“轻创业”作为灵活就业的一种,为广大劳动者们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正在更深层次地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劳动参与质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于7月起至9月,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等,搭建平台、拓展渠道。王琪 作/新华社

如何助推创业者既能勇立潮头,又能行稳致远?这不仅需要国家、市场、社会同向发力,更需要创业者自身主动作为,在多方协同中筑牢发展之基,拓展前行之路。

强化引导赋能,政策要当好“护航员”。当前仍存在“大水漫灌”式政策供给、新业态监管模糊现象,需着力破解供需错配、落地梗阻等问题。一方面,要以精准高效为导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急需领域,科学规划资源倾斜;另一方面,须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成本,营造稳定透明环境。针对不同群体优化创业培训,按需提供服务,让政策温度催化创业动能。

激活协同动能,企业要做好“同行者”。创业过程中,资源割裂、数字技术垄断等现象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平台、数字工具互联互通,加强流量、物流、金融等要素支持,推动小微创业者快速融入产业生态。同时,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作用,搭建交流合作桥梁,促进资源互补互享,凝聚抱团发展合力。

营造良好生态,社会要做好“培育者”。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就要先破除“成王败寇”的固化观念,引导大众理性看待风险。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诚信守法的创业精神,以典型宣传和榜样引领,让创业获得广泛尊重。同时,完善社会服务网络,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为创业者纾困解难,让创业热情持续涌动、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锤炼过硬本领,创业者要成为“实干家”。新时代创业者要紧扣时代需求,秉持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专业能力锻造核心竞争力。主动学习新工具、新模式,善用数字技术提质增效,以小创新积累大优势;恪守诚信底线,在合作中筑信任,在竞争中求提升,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所需和社会所盼,方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航向,乘风前行。

轻舟虽小,能载时代。前行路上,挑战仍存,但破浪之舟从不因风高而返航。千千万万个“小生意”正为时代发展写上生动注脚,时代的浪潮,也正在这“小”与“大”的辩证转化中不断奔涌向前。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袁文蕙   审核: 伏一晨 主编:王方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