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该怎么破题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饶思锐

2025-05-23 07:25

“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条例》出台后的首次系统性修订。修订后的《条例》调整、增加了不少内容,直指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意见大反映多的问题,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中央为什么要对《条例》进行修订?主要修改了哪些方面内容,又突出了什么导向?各地如何才能让“过紧日子”从政治要求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多次强调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本次《条例》修改的重要背景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简称“八项规定”),对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党中央对《条例》进行修订,并明确提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是需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财政部5月20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元,同比下降0.4%;支出93581亿元,同比增长4.6%。同期,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586亿元,同比下降6.7%;支出26136亿元,同比增长17.7%。

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尤其需要各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为发展、民生腾出更多资金。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推动制度迭代升级,才能进一步压缩浪费空间、提升节约成效

一方面,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如《条例》中增加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会议形式,提高会议效率”。

另一方面,浪费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需要通过“制度补丁”解决新问题。如《条例》中明确,因政绩观错位,造成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损失浪费等情形,应当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负有领导责任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梳理《条例》修改内容,可以明确制度导向。

从管方向到管细节,进一步明确边界,维护制度刚性。删掉“领导干部不得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中的“长期”二字,“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供应商、品牌、型号、产地”中增加了“供应商”三字……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修改,实则彰显了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鲜明态度。

从管作风到管决策,既抓行为管理,也抓政绩导向。本次《条例》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实现了从行为浪费到公务浪费、决策浪费的管理全覆盖。如增加了“政务服务应当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相关设施坚持实用原则,不得华而不实、铺张浪费,坚决防治和纠正政务服务中的‘面子工程’”等内容。

从老问题到新变化,不断扎紧制度的篱笆。从明确“不得以房屋维修等名义超出实际需要在接待场所超标准建设、豪华装修”,到规定“超标办公用房整改优先采取调换或者合用方式……多出的办公用房面积公用,不得直接隔断封死,防止造成新的浪费”,《条例》着眼管长远、瞄准新问题,不断与时俱进。

从压规模到优结构,讲好“紧日子”与“好日子”的辩证法。本次《条例》修改的一个重大原则性变化,就是主打“该省的省、该花的花”,明确“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从“为节约而节约”到“为发展而节约”的理念转变,有利于减少“无效浪费”,增加“有效投资”,优化资源配置。

从控总量到提质效,促进资源效率和治理效能提升。《条例》将“坚持总量控制”改为“坚持提质增效,科学统筹财政资源”,着眼于提高效率,提出“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会议形式”等内容。节约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要通过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做加法,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

从强管理到强监督,实现制度约束和监督问责闭环。《条例》突出理性决策和政绩管理,强化监督问责。如增加了“加大对典型问题的通报力度”“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党政机关预算执行、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等内容……通过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监督问责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情况的约束、监督、问责。

如何破题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要求、新变化,考验着各级党政机关的智慧和担当。

要以作风建设筑牢思想堤坝。党政机关浪费行为既会引发社会效仿,助长奢靡等不良风气,也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动摇治理根基。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就必须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要以供给变革优化资源配置。面对有限财力,各地党政机关必须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用度,利用考核“指挥棒”,将节约下来的资金供给边际效用更高的领域。

如推动节省资金投向科技研发、招商引资等能发挥乘数效应的领域,以及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民生关键领域,有效刺激经济增长。

要以绩效管理提升使用效率。党政机关流程优化、技术创新、管理增效,能极大提升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使用效率。

如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建立资金效益“红绿灯”预警机制;树立“一盘棋”理念,推动“一体化”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平台资源等共建共享机制,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向管理要效率,才能促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要以技术赋能提升治理精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有利于打破资源错配的壁垒,压缩资源浪费的空间。如将厉行节约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推行公务消费“实名制+清单制”,利用大数据分析预警异常支出;建立采购价格监测系统,推广电子凭证全程留痕,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向全流程可追溯……利用技术手段监管浪费行为、增强节约能力,应是未来主攻方向。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答题。

当“过紧日子”从政治自觉升华为制度创新,当财政资金竞相涌向发展急需、民生急盼,扑面而来的群众“好日子”、发展“加速度”,就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最好答卷!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田韵沁   审核: 郑钰潇 主编:王方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