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春游是一种素质教育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王方杰

2025-04-02 07:40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笔下的诗句,串联起许多人关于童年特有的记忆。

春光正好,阳光灿烂。近日,重庆云阳一所小学组织春游的短视频“出圈”了。视频里,孩子们从学校出发,背着锅碗瓢盆、柴火食物来到山野,用石头支起锅灶,生火煮饭,玩耍奔跑,三三两两,欢天喜地,好不热闹。

这个话题迅速勾起了无数家长“儿时的记忆”,评论区的数千条网友留言,纷纷为这所学校组织野外春游活动点赞。有家长直呼“好玩”“治愈”“求带”“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活动比去景点研学强多了”,建议全国推广。

野炊春游,记忆中是中国农村最传统、最古老的“研学”教育,今天的孩子们为何也如此喜欢?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成长有何益处,有多少正向教育价值?

大自然是最好的游乐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乡村教师》中提出“生活即教育”,他建议“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如今的孩子,虽然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拥有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但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与自然界、与广袤农村渐行渐远。当高楼大厦取代了青山绿水,当电子游戏代替了户外嬉戏,孩子们与大自然也似乎有点脱节了。

特别是城里的孩子,没有田野奔跑的刺激、小溪捉鱼的野趣、树林里捉迷藏的体验。小小的他们被困在一方小小的书房里,难以走出城市。这样的童年,似乎少了那么一点点本该有的色彩和味道。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即便是在古代,出城寻春也是常事。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野炊春游是一种生动的户外实践教育。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去到农村,感受大自然的宽阔与博大,在自然感知中学习和成长。

春游路上,孩子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四季变化,观察动植物生长,看花儿绽放,听鸟儿鸣唱,观树影摇曳,触摸泛绿新草、发芽老树。这种直观的感受比任何书本上的描述都更加深动,是最好的自然教育。

从孩子们的笑脸可以看出,野炊中,孩子们主打一个“好玩”,即便是提前安排设计路线、亲手准备食材、生火做饭,他们也不会感到困难和麻烦,而是把这样的活动看成一次游园,感到由衷的放松。

就像云阳的这所小学校,孩子们在游乐中释放了天性、学到了知识,有益有趣,终生难忘。而学校敢于组织这样的春游活动,本身也体现了一种担当精神,值得点赞。

▲浙江省台州市双庙乡中心小学学生在油菜花丛中放风筝。王华斌 摄/新华社

大自然也是最好的课堂。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踊跃参与的“劳动课”。劳动教育兼具技能教育与价值教育的特征。对中小学生而言,野炊既有体力的挑战,也有思维的训练,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去树林里捡拾柴火,去溪流边打水,掌握烹饪等日常基本生活技能,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劳动实践。城里很多孩子,习惯了“家长安排”,有的到高中毕业了还不具备基本生活技能,进入大学难以自理,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合作互助的“团队课”。野炊春游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交场合,是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精神的绝佳机会。在活动中,他们需要分组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每个环节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这种团队合作的体验,能够让孩子们学会与人沟通、协调,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润物无声的“心理课”。《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为17.5%。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孩子们需要一个放松的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当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和同学们一起嬉戏玩耍,身心会得到极大的放松。这种放松能够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积极共鸣的“情感课”。野炊春游还能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这种没有考试压力、没有家长唠叨,只有纯粹快乐的状态,更容易让他们感知到珍惜生活,珍惜友谊,感恩自然馈赠的重要性。当他们亲手做出一顿美味的饭菜,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还会收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美,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很容易共情共鸣的情感互动,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样的室外“课堂”,本就不可或缺,若与教室里的课堂紧密结合,更能相得益彰。

▲重庆市两江新区童心青禾小学校的稻草人劳动课上,孩子们将稻草人插到菜地。罗斌 摄/视觉重庆

春游是一次难得的素质教育机会。

之所以很多成年人还记得当年野炊春游的情景,并不是那时的环境有多漂亮,食物有多美味,关键在于那是一段关于童年、关于生活,甚至是关于苦难的深刻记忆。

遗憾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的素质教育机会被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兴趣班挤占殆尽,尤其是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很难参加这样的春游活动。家长们也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很少有机会带领孩子们补上这人生重要的一课。

事实上,国家一直在大力倡导自然教育、劳动教育,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有些学校以“研学”之名,搞变通,打折扣,向学生家庭收取高额费用,而研学内容却大都是包大巴,逛景区,吃桌餐,把劳动教育、自然教育搞成了简单的“一日游”,很难有教育成效。

也有一些学校,担心安全问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懒得组织这样的活动,特别是组织野炊春游活动,感觉风险更大更麻烦。

这些都不是放弃组织野外春游的理由。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选择安全的活动地点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比如,活动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用火安全、食品安全等;活动中,配备足够的老师进行管理和指导;选择有安全保障的野炊场地,避免在危险区域活动;也可以发动家长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协助老师进行管理和组织等等。问题虽然多,但肯定有办法解决。

炊烟起处,童年归巢。冰心也说,“我们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在这个春天,让我们带着孩子们回归大自然,架起炉灶,燃起炊烟,来一场充满欢乐的春游吧。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在团队中协作,在快乐中收获,给他们的童年多一束光亮,多一份美好。

因为,孩子们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的浇灌,更需要大自然的滋养和生活的历练,要让他们在自然野趣中发现美、感受美、留下美、创造美,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田韵沁   审核: 刘海涛 主编:王方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