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马斯克之刀”,砍懵了谁?
2025-02-21 07:43
世界首富兼美国“政府效率部”主管埃隆·马斯克又贡献“新瓜”了。
日前,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开骂”,称美国的社保系统可能存在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欺诈行为”。
按照马斯克公布的数据,美国社保数据库中存活人数比美国总人口多出近6000万人,15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40万人,年龄最大的甚至超过360岁。
对于马斯克“砍”向美国社保的这一刀,有人提出质疑,因为美国社会保障记录不公开,其所说的问题难以核实。不过,马斯克“查账”美国社保,早已有迹可循。自特朗普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马斯克动作频频,其力推的“裁员风暴”在华盛顿愈演愈烈。对此,虽然有人叫好,但更多的是质疑。
“马斯克之刀”砍懵了谁?“刀法”如何?全世界都在关注。
领养老金的人竟比美国还老!怪事背后,隐藏着美国社保系统面临的两大顽疾。
深陷技术债务困境,老旧系统“难拉大车”。
有人这样比喻,美国社保系统的技术保障简直就是“老牛拉大车”“旧皮袄补丁多”,不仅与时代脱节,还破漏百出。
当前,美国社保系统的核心业务仍然依赖于几十年前开发的COBOL程序语言。由于COBOL系统难以维护且极度老化,许多数据录入规则存在缺陷,不仅导致数据处理效率低下,还容易引发各种错误。比如,早期系统默认将空白出生日期填充为特定年份,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会出现“360岁老人”领取社保金的荒诞现象。
随着懂得COBOL的程序员逐渐退休,年轻一代对这门“古董级”语言兴趣寥寥,社保系统的技术维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试想一下,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或遭受攻击,可能无法及时得到修复,从而严重影响社保业务的正常运行。
低效与腐败并存,系统管理“难当大任”。
在管理层面,美国社保系统同样存在诸多隐患。近年来,美国社保系统发现了大量不当支付案例,其中包括身份欺诈、重复支付和系统错误等问题。根据美国社会保障局监察长办公室2024年的报告,从2015年到2022年,该机构错误支付了近7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过度支付。
同时,社保系统中的腐败现象也已成“肘腋之患”。对于这个问题,日前特朗普给出了辛辣点评,“美国是一个非常腐败的国家,许多人通过欺诈骗取社会福利”。从马斯克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美国社保腐败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系统性问题”。
此外,美国社保系统的管理还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由于管理效率低下和腐败现象的存在,大量社保资源被浪费或滥用。
▲鸟瞰美国五角大楼。/新华社
不只是社保领域,这段时间,从军方到政府,“马斯克之刀”可以说是横扫一大片,动静之大,实属罕见。但就美国当下的舆论反应来看,马斯克所谓的“改革”仍面临多重阻碍,前路未卜。
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扑。马斯克的不少裁减计划,动了美国众多利益集团的奶酪。比如,前不久,马斯克的“裁员大刀”,向美国军工复合体动手。更早时候,马斯克还曾叫嚷着要削减千亿美元军费。
要知道,军费开支作为美国联邦预算的大头,一直是军工复合体的命脉所在。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科技等军工巨头,以及围绕它们形成的庞大利益网络,对马斯克的军费削减方案表示了强烈反对。这些企业不仅为美国军事力量提供了强大支撑,还与美国政界、军方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军工企业,马斯克得罪的,还有一个庞大的政府雇员群体。美国公务员人数众多,他们享受着稳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马斯克公布大规模“政府裁员计划”,直接打破了他们的“铁饭碗”。有消息称,目前,约有75000名联邦员工接受了所谓的“买断计划”。甚至包括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等部门,也被特朗普发出了“解散警告”。
政治层面的复杂博弈。马斯克的裁减风暴不仅触动了利益集团,还在政治层面引发了“强烈地震”。其中,共和党和民主党对马斯克的改革计划持不同态度。共和党虽然长期主张减少政府开支,但他们的重点更多在于减税和裁减福利,而不是全面、大规模地削减政府预算。而民主党更是强烈反对任何涉及社会保障和医疗的削减方案,他们担心这会影响到选民的利益,从而动摇自己的政治基础。
社会层面的广泛争议。一些批评者认为,马斯克作为特朗普任命的“效率部长”,其任命流程草率、权力边界模糊。在没有与国会磋商的情况下,一系列关闭政府机构、削减政府开支的行为,更是违反了现行美国法律。
马斯克的改革计划还引发了关于政府角色和权力限制的讨论。对于马斯克“许多美国政府机构应像杂草一样被彻底清除”的言论,不少人认为,单纯地将政府部门视为需要削减的“官僚机构”,是另一种形式的独裁。
此外,马斯克的改革计划还涉及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例如,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关闭,可能导致许多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饥荒和公共卫生危机时失去支持,甚至可能引发人道主义危机。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等情报部门的裁员,则会削弱美国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
▲特朗普和马斯克共同接受采访。/CCTV国际时讯视频截图
埃隆·马斯克,这位在商业和科技领域屡创佳绩的企业家,能否在政坛也打出一片天地,取得预期战果,仍需时间的检验。其折腾出如此大的动静,声势是有了,但单纯地用企业思维“整饬”美国政府的路数,显然有违一个国家的“改革之道”。
如今看来,马斯克的改革风暴气势正猛,“马斯克之刀”似乎“刀刀见血”。但改革终究不是“图一己私利或一时痛快”,马斯克“出刀”,还是应当秉持两个原则:一是改革应兼顾各方利益,不可偏废;二是改革需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改革是全民共享的事业,而非个人独力之功。在马斯克推动的一系列改革中,我们不难看到其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精英主义倾向。
然而,真正的改革应该是全民参与的过程,而不是只有少数人的决策和行动。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其改革更要充分反映民众的需求和意愿。如果改革只是单纯由少数人推动,那么它很可能损害广大民众的利益,最终导致“触底”“翻车”。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单靠某个人或一两个部门“包打天下”。马斯克以其独特的商业思维和创新精神,提出了诸多大胆的改革方案。可是,政府改革并非简单的商业项目,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利益。
如果单靠某个人或设立一两个部门就妄图“扭转乾坤”,很可能会因为缺乏全面的考虑和协调,导致改革方向出现偏差,甚至失败。
此外,改革还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运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更不能“由着性子胡来”。因此,推进改革要以科学立法和制度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改革的程序和步骤,尽可能减少改革中的阻力和摩擦,降低改革的风险和社会成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透过美国社保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欺诈行为”,我们看到了美国积弊已久的制度困境。特朗普和马斯克虽雄心勃勃,意图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给国家“输血”,但面对“重疾缠身”的美国,仅靠“狂风暴雨”般的激进手段短期恐难奏效。“马斯克之刀”磨得再锋利,在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仍需多一些智慧与耐心。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