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的启示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方圆

2025-02-20 07:29

当下被讨论最多、风头最劲的城市,非杭州莫属。

机器人舞蹈惊艳春晚,DeepSeek(深度求索)一鸣惊人,《黑神话:悟空》圈粉海外……科技企业“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不仅引发国际舆论热议,也激发了全国各地的“大哉问”——为何是杭州?向杭州学什么?

这些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视角,得出的答案或许都对,但又难免会陷入片面和孤立的陷阱。实际上,比羡慕杭州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放大优势、彰显特色,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久久为功打造自己的“N小龙”。

▲2月10日,杭州云深处科技的工作人员在动态展示“绝影”系列机器人。记者 黄宗治 摄/新华社

既要深思“杭州六小龙”爆火的因由,更要充分吸收借鉴它带来的有益启示。

梳理发现,“杭州六小龙”有一些共同的标签:都由年轻科技人才创办,都处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的科技产业领域,都属于民营小微企业,投入大、周期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

实际上,对于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杭州是毫不含糊的,“财力再紧张,也不能去压减科技投入,让创新始终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这需要定力,也需要魄力。

“六小龙”为何在杭州潜龙出水?各种分析和解读已经很多了,共识也在逐渐形成。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的总结,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字诀,即金(耐心陪跑的“真金白银”),木(根深叶茂的“创新人才森林”),水(交汇融通的液态创新网络),火(接续不息的“创新火种”),土(悉心厚植的创新沃土)。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实践表明,中国城市的每一次大学习,往往孕育着比学赶超的大能量。

十几年前,上海发问“为什么出不了BAT”,后来深入学习,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拼多多、小红书、B站等一大批互联网新贵涌现;深圳也曾发出关于创新之城的“发展之问”,主动向全球标杆城市学习,近年来奋起直追,华为、大疆、比亚迪等世界级企业崛起……

营商环境、创新氛围、雄厚资金、人才济济……各地要学习杭州,就要仔细对照杭州仔细检视:在营商环境上,还存在哪些改进空间?在科技创新投入上,还需要在哪些领域再加把劲?在招才引智上,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吸引各类人才?

“杭州六小龙”的崛起之路,其实并不复杂,最为关键的是敢于跳出“舒适圈”,做“难而正确”的事。各地最该自问的一个问题或许是,为何没有把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长期做?

▲2024年9月25日,观众在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游戏科学展区打卡。记者 黄宗治 摄/新华社

既要有“为何不是我”的感性认识,更要有着眼全局的理性考量。

DeepSeek登上多个国家应用商店下载榜首,全球爆火;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穿着花棉袄,在春晚舞台扭起“赛博秧歌”;宇树科技和DeepSeek创始人,成为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座上宾”……对于“杭州六小龙”的持续走红,其他城市产生羡慕不难理解。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千帆竞发的科技创新面前,各地不能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必须有“为何不是我”的感性认识,积极投身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之中,善于“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杭州光鲜一面,也要看到其背后默默的付出。托举“六小龙”的,或许就有6000棵“创新之苗”和60000粒“创新种子”,以及“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各地向杭州学习,不能过于焦虑、急功近利,“只想摘果,不想栽树”,而是要从多个维度全面、理性地看待“科技新星”在杭州持续涌现。

近年来,不只是杭州,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加码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神州大地涌动着奋进的活力。

北京明确,在提升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能力的同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布局未来产业;

上海提出,将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

合肥喊出,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打造20家以上创新联合体;

作为我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庆,培育壮大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等18个“新星”产业集群;

……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各地在发展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甚至相互较劲,形成优势互补、各尽所长的良性竞争格局。

▲2024年11月,位于两江新区的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关注DNA活字存储喷墨打印机打印过程。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既要追问“为何是杭州”,学习借鉴好经验,更要付诸行动,走好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追问是手段,行动才是目的。追问杭州为什么诞生“六小龙”,不能为问而问、泛泛而问,而是要问到关键处,取到“真经”,进一步把思想和力量凝聚起来,让行动更加高效。

“当别人都在一步步向成功迈进,而你却碌碌无为时,你该怎么办?”一个高赞回答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城市亦然,与其羡慕其他城市成功,感叹错失机遇,不如行动起来做出改变。

从机遇来看,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城市,青睐迫不及待、起而行之的城市。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从来不是某个城市的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还会涌现出很多的新机遇,各地都有机会通过创新“出圈”。因此,在创新这条赛道上,各地要有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结合地方实际,不断提高识别机遇、把握机遇的能力。

从行动路径来看,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好大喜功、贪大求全往往容易“摔跟头”。各地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不同,杭州的一些好经验固然值得学习借鉴,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事实上,杭州有些“独家秘籍”其他地方是学不来的,生搬硬套只会事倍功半。只有因地制宜,立足发展定位,找准优势领域细分赛道,不犹豫、不折腾、不懈怠,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一路繁花”。

更进一步说,“杭州六小龙”恰如一面镜子,再次把科技创新的价值从“后视镜”(后知后觉),转变为“望远镜”(看清方向)、“放大镜”(精细化操作)、“显微镜”(发现问题),成为各地学习借鉴的榜样。

可以预见,杭州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在创新道路上“出圈”。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朱小乔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