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哪吒
2025-02-18 07:32
昨天,重庆的中小学正式开学行课。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出圈,在不少学校,“哪吒”成了开学第一课的高频词。
从神话英雄变身为“成长导师”,哪吒身上的教育隐喻不可谓不多。需要追问的是:在教育规训与学生个性的永恒博弈中,如何正确看待哪吒身上的“反骨”?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成为“灵珠”,又怎能忘了“魔丸”也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电影中,太乙真人用莲藕为哪吒重塑肉身。现实里,莲藕是七孔还是九孔并不重要,能炖出好汤的就是好藕。而这,或许正是教育的本质——不是雕刻完美的“标准像”,而是唤醒每个“莲藕娃”内在的灵性。
▲2月17日,南岸区香溪小学开学典礼上,学校“哪吒”轮滑队闪耀登场。特约摄影 郭旭 摄/视觉重庆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神话外壳之下,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情感投射,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这部电影进行解读。
站在教育层面来看,从太乙真人的循循善诱,到李靖夫妇对哪吒倾尽全力的爱与保护,引导他把“天生魔力”转换成降妖除魔的正义之力,哪吒从“熊孩子”成长为少年英雄的过程,也为当代教育提供了两面镜子:一面照见成长困境,一面折射破解之道。
当偏见成为教育枷锁,谁来撕掉“标签”?“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电影中,作为“魔丸”降生的哪吒,从一开始就背负着世人的歧视。他的成长之路,既有“若命运不公,那就和他斗到底”的抗争,更有对世俗偏见的有力回击。
回归现实,在现行教育体系之下,分数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尺。有些孩子因成绩不佳,就被定义为“不聪明”“没出息”;有些孩子性格活泼好动而无法专注于学习,就被认作是“屡教不改”“冥顽不化”……如果说“唯分数论”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戴着有色眼镜,又如何发现学生的潜能?
当“三头六臂”也难破困局,谁来守护童真?哪吒的“三头六臂”让他所向披靡。现实中,面临激烈的升学竞争,不少学生在多重学业压力下被迫“分身”,哪怕长出“三头六臂”,看似全知全能,实则也疲于应付。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诚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不少家长最直接的愿望。但在被奥数、编程、钢琴等补习班、提高班、兴趣班填满的日程里,每颗“头颅”都承载着升学焦虑,每条“臂膀”都在题海战术中挣扎,又谈何让教育回归本真?
当“中国式家长”成为标配,谁来书写新型亲子关系?电影中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中国传统家庭的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这让人反思:家长们应如何在严厉与慈爱之间找到平衡?既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又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与支持?
哪吒颈间的乾坤圈既是约束也是保护,正如家庭教育需要在规则与自由间找到平衡。在教育焦虑蔓延的今天,也不应忘记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完整的人,而非流水线上模具化般的产品,而这一过程,需要父母与子女共同完成。
▲2月17日,巫山县南峰小学,老师为小朋友们和黑板上的哪吒合影。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去“闹海”“屠龙”。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哪吒,并非照抄照搬地复制哪吒的叛逆,而是学会他打破偏见的勇气。
允许孩子像哪吒一样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教会他们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或许才能让他们真正懂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深刻内涵,才能在自己的“山河社稷图”里绽放光芒。
毕竟,人生不是一场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标准化考试。
成绩单之外,分类搭建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营造更宽容的社会舆论氛围,才是对抗教育无效内卷最好的“混天绫”。
破除“魔丸认证”,构建更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哪有什么完美小孩,只有不断成长的普通人。哪吒告诉我们,熊孩子也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具备专长和潜力,值得去引导、发掘。早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提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为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态带来了重塑性变革。只有让更多的“哪吒”成为敢闯敢干的创新型人才,未来才有可能涌现出更多的原创性和引领性技术。
重构家校角色,尽力成为更好的“李靖”“殷夫人”和“太乙真人”。教育不是单向的规训,而是双向的成长。教育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引导。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是听话懂事的敖丙,难免会流露出对“别人家的孩子”的羡慕——这是人之常情。但在羡慕之外,能否多给予孩子一点试错的勇气、一些容错的空间?让孩子像哪吒一样,走自己的路,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的个体。
▲2月17日,两江新区嘉木小学校,同学们在开学第一课中观看电影《哪吒1》,并现场绘制电影海报,创作哪吒小诗。通讯员 汪彦彤 摄/视觉重庆
找准哪吒内核,让当代青少年正确掌握“我命由我”的成长辩证法。对于青少年而言,哪吒身上值得学习借鉴的同样有很多。比如,要学会他“逆天改命”的锐气,也要避免追捧那种“以暴制暴”的戾气;要明白打破世俗偏见,靠的不是与全世界为敌,而是用独特的价值赢得尊重……
成为哪吒,或许是每个人用尽一生追寻的答案。但我们总要相信,找到属于自己的“风火轮”,就能在生命中划出那一道道独一无二的轨迹。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