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央企千亿加码重庆,好戏还在后头!
2025-02-17 07:32
重庆招商引资迎来“开门红”!
日前,深化中央企业与重庆市合作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现场集中签约1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005亿元。
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今年以来,国机集团、中铝集团等央企纷纷来渝深化合作,签约落子了多个项目,用实际行动对重庆未来发展投下“信任票”。
可以预见,在“促进中央企业与西部地区融合发展”大背景下,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庆,与央企合作的好戏还在后头。
▲2月14日上午,深化中央企业与重庆市合作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重庆+央企,“双向奔赴”结硕果。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突出;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拥有较强的规模优势,特别是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拥有雄厚资源和发展优势。双方的“牵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事实上,央企与重庆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三线建设”时期,众多央企来渝参与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近年来,重庆与央企“双向奔赴”愈发频繁,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央企在渝子企业约1800户、注册资本金达7400余亿元,集中在能源、商贸流通、先进制造、交通运输与建筑等领域,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了蓬勃动力。
比如,中铝集团与重庆市政府联合组建的中铝高端,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铝加工企业;招商局集团和重庆市政府联合组建的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又如,国铁集团渝昆高速铁路重庆段、中交集团渝武高速扩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投用;国铁集团成渝中线高速铁路重庆段、国家电网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国家管网川气东送二线重庆段等重大项目正加速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座谈会上集中签约的一大批项目,涵盖城市更新、高速公路、集疏运体系、能源保障等领域,涉及两江新区人和片区城市更新、G4223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重庆巫山(鄂渝界)至万州段(一期)、武隆银盘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央企持续加码布局重庆意图明显。
▲九龙坡区中铝特材(重庆)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重庆+央企,好戏还在后头。
当“国家队”遇见新重庆,为何尤其值得期待?
中央有明确要求。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促进中央企业与西部地区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释放出国家政策、资金等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清晰信号。这是央企密集入渝的必然趋势。
央企有现实需要。当前,央企正在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有力推动“三个集中”,特别是在优化产业链、抢先布局战新产业、补足科创能力短板等方面做文章,努力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实现自身的壮大发展。这是央企频频与重庆合作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不少市场嗅觉灵敏的央企,已经先行一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注册资本8亿元的重庆石油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的国机仪器仪表(重庆)有限公司先后成立,站在它们背后的分别是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国机集团。同时,中国物流集团拟战略整合重庆物流集团,国机集团将入主川仪股份,重药控股加入通用技术集团……央企与重庆的合作是多领域、全方位的。
重庆有难得机遇。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当前,重庆正在加快建设“六区一高地”,为各类企业来渝大展拳脚提供了广阔舞台。这是央企加快落子布局重庆的底层逻辑。
正如参加本次座谈会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所言,重庆聚焦做实“两大定位”所发挥的辐射作用、撬动作用、综合能级都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布局重庆就是布局西部,甚至是布局全球,有这样的战略和定位意义”。
本次座谈会的一个细节是,除了集中签约的17个项目总投资1005亿元之外,还有28个对接项目,总投资1478亿元,以及48个城市机会清单项目,总投资3039亿元。这意味着,央企与重庆合作的空间广阔、投资潜力巨大。
此外,国务院批复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重庆是“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要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这些定位,无疑需要央企在渝落子重大项目来强力支撑。
置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未来央企与重庆合作的节奏,还将进入一个加速期和推动期,着实令人期待。
▲2024年12月20日,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重庆·科学会堂”正式启用。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重庆+央企,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
央企和重庆要携手打造引领性、标志性合作成果,签约是重要一步,但不是最后一步。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是要把合作项目转化成有形有态、可观可感的成果。
对于央企和重庆未来合作的方向,本次座谈会已经划了重点:
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项目开发、高水平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打造等开展合作;
聚焦油气勘探开发、风光水氢等清洁能源开发、“西电东送”能源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等开展合作;
聚焦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能级、完善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开展合作;
聚焦重庆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城市治理大模型开发、新型能源算力枢纽打造等开展合作;
聚焦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国资盘活质效等开展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
“深入开展‘三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各类急难愁盼问题,让企业省心办事、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主动服务、跟进落地,特别是穿透式抓好项目的落实,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迭代升级中央企业在渝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全心全力保驾护航,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实施”……会场内外,重庆都聚焦“服务”二字,目的就是狠抓落实,推动更多央企资源落地重庆。
央企入渝的每个项目、每笔投资,既是对重庆的信任,更是对重庆的期待。全市上下当以本次座谈会的成功举行为新契机,昂扬“创”的劲头,激发“进”的力量,发扬“干”的精神,锚定发展目标加速跑、向前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