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AI越来越聪明,内卷式教育还有用吗?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周宝琴

2025-01-22 07:32

帮忙查询各类信息,翻译外文资料,做旅游攻略,制作海报与短视频,甚至写论文和代码……随着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大量变化。

变革带来的不仅仅是科技的突破,还有对未来的深刻焦虑。此前,就有专家指出未来人工智能或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引发了广泛热议。还有各种关于人类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预测,也让父母们忧心忡忡。

当人工智能浪潮来势汹汹,AI越来越聪明,我们的教育要如何拥抱变化才能适应时代?

▲2024年12月1日,在第三届重庆市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编程大赛火星逐梦探险赛北碚区初赛现场,参赛选手在认真答题。秦廷富 摄/视觉重庆

长期以来,分数一直是我们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然而,当AI已经可以像人类一样不断进化、学习,甚至可以帮人类代劳各种初级脑力工作,是否仍然恪守以“分数竞技”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或许需要打个问号。

AI在很多方面已远比人类“聪明”,博闻强记不再是明显优势。在传统应试教育中,我们靠大量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获取知识,并在考试中胜出。然而,知识并不等同于智慧,在很多方面,AI对知识的掌握已经远比人类强大,我们十多年学来的大量知识与技能,或许在人工智能时代已没有太多用武之地。

相关数据显示,GPT大模型在预训练的时候通常需要数百亿到数万亿的数据作为基础,它们还可记忆搜索上千亿的网页。这意味着它们拥有近乎无限的记忆力,几乎理解了人类社会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知识,还拥有超强的推理能力……这会让任何一个人类天才与“神童”都望洋兴叹。如果对学习的定义仍然是获取知识,相比AI,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竞争优势。

“分分必争”的应试导向,已不适应未来的创新发展要求。长期以来,我们都力求考一个好分数,上一个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最后考一个好大学。学校和家庭都有着强烈的愿望让孩子们为考试而学,并投入大量的资源。从层出不穷的英语班、奥数班、作文班,再到各种游学研学活动,为了孩子考个好成绩,很多家长都在竭尽所能。

国家之间的竞争更依赖于人才的竞争,未来,当人工智能深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创新、应变能力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大量的学生还只追求分数,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拔苗助长、过度内卷,削弱了孩子的生命力与可能性。“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很多时候我们都相信天道酬勤,学校与家长也一直在给孩子灌输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把冲刺高考当成炼狱般的“苦行”,身边的老师和家长也都告诉学生,熬过去,考上大学就好了。

大量的时间投入、题海战术、严苛的校园纪律或许会帮助孩子取得一个好分数,然而,内卷式的学习,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商、逆商等产生负面影响。《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我国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作岗位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更多理想远大、情感充沛、有社会责任感、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来推动。仅从这一点看,似乎目前我们的教育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依靠高考改变命运仍然是他们的重要机会。因此,思考怎样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上,让更多孩子成为他们自己,让更多创新人才持续涌现,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AI助力数字笔迹识别。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AI的进步肉眼可见,其知识范围从固定的数据库发展到可以自行上网寻找资料,技能从单纯的文字聊天到增加了图片、视频生成……或许,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工智能崛起的真正起点。

“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们终将剥夺他们的明天。”面对势不可挡的人工智能浪潮,如果不主动拥抱变化,许多孩子的成长或许就会受到限制。

少一些“授人以鱼”的枯燥知识,多一点“授人以渔”的思考启蒙。体力工作被具身智能机器人替代,初级脑力工作被智能算法替代……或许,未来人工智能将把我们从大量枯燥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而留给人类的工作,很可能更多是探索前沿。

因此,学生生涯需要学到可以受益终身的本领,而非仅仅一场大考后就忘记的枯燥知识。比如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甄别信息的能力、强大的阅读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等等。

高扬人和人性的价值,“以人为本”要贯穿教育始终。正如许多人所担忧的那样,AI史无前例的“觉醒”带给我们的,或许并不只有惊喜,也有引发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风险。因此,越是处于一个“机器横行”的冰冷时代,越是需要呼唤人性中独特的温暖与良善。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也属于人类智慧的延伸。只要我们在推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保持人类的温度,珍视人类那些美妙的情感、爱与怜悯,深刻的洞察力,天真的好奇心,以及对真、善、美等的追求,科技就将向善,人工智能就能越来越满足我们对美好的期盼。

让孩子拥抱变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因为不受有机化学规律的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往往要比有机生物快得多,20年和50年后的人工智能会进化成什么模样?或许我们谁也无法预测,也无法想象。要想适应未来的发展,或许可以提前让孩子拥抱时代变化。

如今,人工智能的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经足以媲美人类大脑,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唯有重视时代巨变所引起的教育挑战,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才能听到期待的那句:人类,我是你的朋友。

来源: 重庆瞭望微信公众号  
编辑: 贺子桓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