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运动,给荣昌带来了什么?
2025-01-21 07:32
深冬,荣昌的空气中带着寒意。但在濑溪河畔的步道上,不时有身着运动服的“跑友”经过;城市公园里,市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锻炼、交谈;健身房里,年轻人尽情挥洒汗水和激情……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平常工作日的下午,在一座西部小城可以看到的场景。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城市的发展亦是如此,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人民健康水平是检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告诉重庆瞭望,荣昌正发力打造“运动健康之城”,加快建设具有荣昌辨识度、示范引领性的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令人好奇的是,运动究竟给一座城市带来了什么?
▲2024年12月29日,千年荣昌•荣太烧坊2024重庆荣昌马拉松赛现场。
运动之城
“荣昌爱跑步、能跑步的人群越来越多,这就是健康中国的一个缩影。”高洪波本人就是荣昌全民健身的参与者,在他看来,跑步是观察、体验一座城市的好方式。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畜牧科技城”等耀眼的名片之下,容易让人忽视的是,荣昌还是一个扎扎实实的“体育强区”。
就体育赛事而言,作为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荣昌每年开展大型区级群众体育赛事100次以上,各类单项赛事活动300次以上,举办国家级、市级赛事天数达180天以上,可以说是“天天有健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柔道、摔跤、跆拳道,这些竞技体育项目都是荣昌的拿手好戏,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大型体育赛事落地荣昌。“跤王”罗富玉、“狙击之王”贺际评等体育明星曾经都从这里走出去,同时,荣昌还培养了罗春艳、廖强、刘作春等一大批全国比赛冠军和国家级健将运动员。
▲1月9日,位于荣昌区的中乔体育服装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春节前的订单。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动起来,城市就有活力,发展就有动能。以投资体育的方式投资未来,彰显出荣昌城市发展理念的远见与格局。
近年来,体育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而荣昌便是全国首批、全市首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荣昌与重庆市体育局共建体育产业园,引进中乔体育、中伟体育等体育企业及体育服装鞋帽相关生产项目,形成体育装备制造业集群,年产值达23亿元。
在中乔体育服装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赶制春节前的订单。“这里目前是中国乔丹第二大服装生产基地,随着后续新厂房的建成投用,今后这里将成为我们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厂区负责人翁灵松告诉重庆瞭望。
荣昌地势平缓,城区“四河八岸”和40多个城市公园,为发展群众体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家门口的“10分钟运动圈”,随处可见的“跑友”,精彩不断的体育赛事……在荣昌,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2024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迎端午龙舟赛现场,选手们奋楫争先。
健康之城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关于“健康”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让一个人动起来容易,让一城人动起来却很难。要把健康中国书写在一地一域,既离不开深远的谋划,也离不开因地制宜的探索与实践。在从“运动之城”走向“健康之城”的路上,荣昌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比如要营造氛围,首先打破群众“不愿动”的僵局。对于一场跑步竞赛来说,快速拉起初速度十分关键。尤其是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而言,要快速形成“全民健身”的局面,仅靠群众自发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荣昌从区级层面出台了《“健康荣昌2030”规划》《健康中国荣昌行动2019—2030》等政策文件,同时在全区开展体育运动进单位、进小区、进学校等普及活动,充分发挥“荣跑团”等民间力量,持续做靓“全民健身一起跑”品牌,在全社会掀起了一阵运动热潮。
更要建立机制,解决全民健身“不会动”的难题。运动是一门科学,不合理的运动反而可能损害个人健康。为此,荣昌创新开展“中老年降指标、中青年减体重、青少年强身体”的“降、减、强”全民健身行动,把健康有机融入多项政策中,针对不同群体科学有效提升健康素养。
在荣昌的医院,除了打针开药,医生还可能会给患者开具一份“运动处方”。这份处方会根据患者的健康情况,结合医生和专业运动指导员的意见,给出相应的运动建议。当地跟踪监测的400名样本人群数据显示,经“降、减、强”全民健身行动干预,血压控制率92.1%,血糖控制率88.9%,体重减轻率81.4%。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3.96个百分点,居全市前列。
还要革新思想,树立全民“大健康”理念。中医讲,“上医治未病”。荣昌通过加强“体医融合”,以运动转诊、体育锻炼、中医康养等全面推进非医疗健康干预措施,引导群众树牢“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努力形成“运动是良医”的共识。
“跑步两年多以来,不仅增强了体质,还极大丰富了我的社交生活。”今年39岁的周丽最初加入“荣跑团”时只能跑几公里,现在已经可以一口气跑完一场马拉松。像周丽这样风雨无阻坚持锻炼的“跑友”,在荣昌已经有1000多人。
▲1月9日,荣昌区安富中学,学生在练习摔跤。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活力之城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眼于未来,一座城市必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这个角度而言,荣昌做到了“先行一步”。
运动为市民带来了健康,也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全新动能。越来越追求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荣昌的经验启示我们,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既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能大大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积蓄经济发展的长久势能,扩大内需潜力。
近年来,大健康、体育经济、赛事经济等成为资本市场的高频热词,体育运动带来的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日益丰富。在这种背景之下,谁能率先建成运动健康之城,谁就有可能占据新的发展优势。
同时,运动也在由外到内地塑造一座城的精神。民之所呼,政之所为。健康中国建设彰显人民至上,而运动事业的发展最能反映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代表着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同时也折射出城市的包容与活力。
从奥运之城北京、亚运之城杭州,到近年来因“村BA”出圈的小城榕江、因冰雪运动走红的哈尔滨等等,体育运动在成为“流量密码”的同时,也书写了独具辨识度的城市气质,让世界看到了其奋发有为、活力四射的城市形象。
▲1月9日,荣昌区联升小学,下课后的校园里到处是在运动的学生。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在奔向健康中国的这场“马拉松”里,每座城市都应该成为“长期主义者”。荣昌的实践生动地说明了,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而打造运动健康之城也需要从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体育产业集聚地,加强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积极打造体育文化新阵地,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能够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感,书写好健康中国的时代答卷。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