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重庆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有多远?
2025-01-20 07:38
1月19日上午,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推动“重庆造”整车上量焕新、扬帆出海,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在重庆制造业布局中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打造的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中的第一个。如今,重庆又竞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凸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担当作为。
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那么,汽车重镇重庆,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有多远?
▲沙坪坝区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刚刚下线测试后的问界新M7等待装车。郭晋 摄/视觉重庆
无论是“老司机”长安汽车,还是“新势力”赛力斯,近年来,“重庆造”正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怒刷”存在感。
看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重庆造”。总量上来看,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产量达95.3万辆。
前不久,长安和赛力斯分别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4年,长安汽车全年销量达268.3万辆,同比增长5.1%,创近7年新高,值得一提的是,深蓝汽车仅用了29个月,便实现了从0到40万辆的突破。赛力斯1—12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426885辆,同比增长182.84%。
另外,“渝车出海”也愈来愈快。2024年前10个月重庆电动汽车出口货值67.7亿元,同比增长140%,出口量4.9万辆,同比增长129.3%。
整车均价看涨,重庆汽车在高端市场的话语权显著提升。数据显示,重庆汽车均价开始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过去价格8万—15万元的中低端车型占自主品牌销量大头的刻板印象正在被颠覆。目前“重庆造”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已达24.3%,较2021年翻了一番。
其中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深蓝和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齐头并进,阿维塔品牌覆盖20万—45万元价格区间,深蓝、启源的部分车型也进入20万—30万元区间,成功实现品牌向上突破。赛力斯旗下问界系列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旗舰车型问界M9更是在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异军突起,打破了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
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带动下,重庆整个汽车产业都呈欣欣向荣之势。比如,鑫源汽车深耕新能源城配物流领域,产品远销全球近50个国家;庆铃汽车与博世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已完成从4.5吨到49吨全系列产品的技术开发;上汽红岩携手友道智途共同打造的5G+L4智能重卡,累计完成一千万公里以上自动驾驶运营里程……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机械臂正在进行焊装。王加喜 摄/视觉重庆
为何重庆新能源汽车能够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
日渐完善“顶层设计”的引导力。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近年来,重庆十分重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放在首要位置,还配套出台和争取了一系列的产业支持政策。
从《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到《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都为重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生命线,也是整车企业得以在残酷市场较量中获胜的核心力量。“重庆造”汽车一直注重科技创新,2024年重庆汽车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重金投入,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比如,长安汽车近期就推出了“天衡”电机,最大功率达到1000kW,实现了原地掉头、“无刹车制动”等高难度操作。赛力斯则发布了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实现综合油耗降低15%,增程器噪音感知减少90%,每升油发电量超过3.6度,达到行业量产增程器顶尖水平。
上下游企业“联合进击”的爆发力。重庆新能源整车企业获得市场认可的背后,也离不开重庆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托举。
近年来,重庆围绕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构建产业生态,聚集120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点培育300多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三大系统、12大总成、56种部件的全覆盖。
其中,不少“明星”企业都为重庆新能源产业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位于两江新区的文灿万吨超级压铸机,可一体化压铸汽车大型结构件,生产效率提高了300%;位于璧山区的豪能科技,实现行星减速器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助推重庆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实现完全自主化;在合川区,舜驱动力完成了国内首款10层扁线油冷驱动电机的量产……
▲重庆渝蓉高速大足石刻服务区充电站,市民使用超充为新能源汽车充电。黄舒 摄/视觉重庆
从“上半场”的电动化,到“下半场”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快速变革。
尽管重庆新能源产业目前发展势头正劲,并拥有深厚的产业积累和众多先发优势、比较优势,但要想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仍需竭尽全力。
以“新”制胜,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从“4个轮子+沙发”到“4个轮子+计算机”的演变。未来,谁能率先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谁就能拥有产业话语权。
对此,重庆汽车唯有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方能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要以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为契机,支持汽车、电子、软件领域联合攻关核心技术。比如,加速车规级芯片、固态电池等领域的国产化进程;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设施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
向高端突围,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重庆要想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必须确立国际化、全球化和外向型的发展导向。
比如,要提升重庆汽车的知名度。多年来,宝马、奔驰、保时捷等品牌,被诠释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其高端的品牌形象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未来重庆汽车也要讲好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品牌故事,真正让“重庆汽车”走向世界。
又如,可借助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机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项目;鼓励重庆的汽车企业“扬帆出海”,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拓展国际市场。
做优生态,加快建设未来交通基础设施。随着智能化的发展,相关行业专家表示,未来汽车很可能升级进化为一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像人一样具有感知、思考、行动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还需要大量交通“新基建”的支持。
重庆作为山地城市,路况较为复杂,十分适合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测试。去年7月,重庆入选“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要借助好相关机遇,做好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边缘计算以及通信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车联网的规模化发展铺平道路;又如,仅靠整车的感应设施有时候无法完全处理复杂的地理信息,需通过路侧的设备去给车补盲,重庆需加快相关智能交通设施的建设布局。
制造业是重庆的“家底”,而汽车产业则是“家底”中的重中之重。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之际,重庆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恰逢其势、正当其时。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