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从“想干事”到“干成事”有多远?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郑钰潇

2024-12-16 07:49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许多重磅信号。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再次强调: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基层是事务最繁多、情况最复杂、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每一项改革任务都需要他们去推进,每一个发展目标都要靠他们抓落实。

本次会议同时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问题当前,如何避免“越减越负”,给基层踏实减负?怎样最大限度释放干事者的活力,打通“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通道?各方期待看到实效。

▲要正向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商海春 作/新华社

不辜负实干者,就要正视乱象。

邓小平同志讲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今天的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当中,“想干事、会干事”的人不少。

但在他们通往“能干事,干成事”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潜规则”驱之不散,总有一些束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亟待打破。

“眼光向下”的不如“眼光向上”的。看似都是在干事,“眼光向下”者,干的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琐事、实事,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敢于放低身段做“潜绩”。

而“眼光向上”者,只愿盯着上级,善于迎合个别领导的“口味”,并将其视作做工作最重要的出发点。现实中,这类人却往往能获得更多在领导面前“亮相”的机会。

“能者多劳”的不如“庸者逍遥”的。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让谁去做?工作能力比较突出,领导又喊得动的年轻干部,自然成了不二人选。在一些部门里,“忙闲不均”“鞭打快牛”均是普遍现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老油条”抱着“能奈我何”的姿态,直接“躺平”。要么能推则推,对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实在推不了,又甩给年轻人去干。“庸者”工作强度低,承担的责任少,但在待遇上,却不比“能者”少。

“单打独斗”的不如“抱团取暖”的。业务能力之外,人际往来也是一门颇深的“学问”。健康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开展工作,但眼下,一些基层干部因为没有“选边站队”,被排挤、打压。

一些“不干事”的人,沉溺于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渴望在“队伍”里互通有无、彼此关照。这让不少“想干事”的基层干部,也被卷入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之中。如此这般,又如何“干成事”?

▲为基层干部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干实事、出实绩。徐骏 作/新华社

不辜负实干者,背后的痼疾必须下大力气纠治。

《人民论坛》编辑部总结归纳了“2024年基层干部关注的十大话题”。其中提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顽疾如何根治”“晋升‘天花板效应’”等痛点,可谓拳拳到肉、针针见血。

不是“不想干”,而是“不敢干”。一些基层干部怕得罪人,即使内心不认可、很反感,明面上也不会主动给自己“找麻烦”;更有一些地方出现过度问责现象,动辄从重处分,导致基层干部明哲保身的心理增强,比起“出彩”,更在意“不出错”。

此外,过度留痕也助长了所谓的“流程正义”“自保机制”。去年,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搞过度留痕问题,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点名通报。此次事件涉及的农村户厕入户摸排,原是件小事,却要层层加码,徒增负担。

不是“不愿干”,而是“干烦了”。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持续向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亮剑。然而,某些地方依旧巧立名目,在各种“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局部空转”,极大消耗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心气。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一名乡镇公务员统计过,镇政府日均接收文件通知达60多份。他们被迫将大量精力用于“应付考核”,实际工作分身乏术。每天看似忙个不停,却只是“纸上雕花”,没有成就感,更滋生出焦虑、无奈等负面情绪。

不是“不会干”,而是“没法干”。对于基层干部,最重要的激励手段之一,仍是晋升提拔。不过客观来看,晋升“天花板”效应仍然存在。受到年龄等各种因素制约,基层干部要“精准”地踩中每一次晋升的时间节点,并非易事。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至今,围绕剧中人物——“躺平”式干部孙连城、“火箭”式提拔的易学习身上的讨论,从未停歇。这种讨论背后,反映出的干部晋升路径,甚至是社会心理,都值得关注。

▲用灵活的机制为基层干部撑腰。徐骏 作/新华社

不辜负实干者,就要久久为功,扫清发展路上的障碍。

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

克服内心的畏难情绪。基层工作难做是事实。但要想“干成事”,就要多找内因。若只是把花大力气得来的考公、考编成果,当成“铁饭碗”,缺乏“想干事”的冲劲和技巧,最终只会成为当初自己讨厌的,理想信念缺失的那类“庸人”。

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应注意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共情他们的喜怒哀乐。“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

突破掣肘人才发展的瓶颈。要解决“想干事”者的后顾之忧,就要在拓宽晋升渠道、完善激励机制、破除形式主义等方面持续发力,围绕待遇报酬、荣誉嘉奖、业务培训等关键点,及时、充分地提供“能量补给”。

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容错——允许出错,宽容失败。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应持续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基层干部切勿求全责备,对某些揪住错误不放、无限上纲上线的“杂音”要及时治理,做好基层干部“干成事”路上的坚强后盾。

一些“隐秘的角落”也要引起重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基层工作也面临新形势新变化。比如,不少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可能会出现焦虑烦躁、紧张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摆脱“亚健康”状态,以更好的身心投入工作中,同样不可忽视。

猛将必发于卒伍。从“想干事”的激情与初心,到“干成事”的实干与成就,基层干部一路走来,个中艰辛,恐很难与他人言明道尽。

但对于社会而言,如何守护好“想干事”者的初心,激发他们“会干事”的活力,为他们创造“能干事”的环境,让“干成事”多点开花、持续结果,需要付出、改善的还有很多。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唐文培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