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从“三线”,到“一线”
2024-10-16 07:41
有人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今天的重庆工业。
60年前,在一句“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感召下,一大批技术人员及管理干部随企业从东部沿海地区迁至重庆安家落户,在巴渝大地上战天斗地,为国铸剑。
6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建设成果在这片土地拔节生长,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愈发澎湃。
今年是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对重庆来说,从作为战略后方的“三线”,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一线”,总有一个故事常说常新,总有一种精神代代传承,总有一种奋斗从未止步……
▲▲大渡口区重庆工业博物馆,市民在打卡拍照。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在重庆,有这样一座博物馆。我国第一辆军用重型越野汽车——红岩CQ260在这里诞生,其中展陈的部分50多年前的“老爷车”,经过维修后还能发动行驶。这里是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
在重庆,有这样一个打卡点。数万名专家、军人、工人在这里隐姓埋名,建设地下核工程,耗时17年开凿出“世界第一人工洞体”。置身巨大的地下空间,历史的恢宏叙事顷刻变得具象化。这里是816工程遗址。
…………
这些可触可及的珍贵“遗产”,有如时间的注脚,让年长者得以回溯那个热血澎湃的年代,让青少年可以追寻这座城市深处的记忆。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仍在与这座城市共同生长。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史。1964年,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为加强战备启动三线建设,历史的机遇也落在了重庆这片土地上。
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是“两基一线”,其中便包括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为此,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仁人志士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这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大迁移,让重庆的产业、经济和人口格局深刻演变。
三线建设17年,使得以重庆为中心生产常规兵器的工业企业从10家增加至48家,重庆一举成为中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基地。
这也是一部生动的人民生活史。三线建设期间,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按下加速键的工业化,为无数人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后期的“军转民”大潮,更是孕育了嘉陵、建设、长安、川汽等重庆人耳熟能详的“渝字号”企业。
在那个时代,三线建设已经融入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成就了一大批重庆人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更是一部历久弥新的城市文化史。于有形中,三线建设留下的一大批带有时代烙印的建筑、工业产品、文艺作品等,都成了今天宝贵的文化遗产;于无形中,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这里埋头苦干、战天斗地的精神,南腔北调的文化融合等,都内化为这座城市文化基因,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西南铝3万吨水压机于上世纪60年代开工建设,70年代初正式投用,是西南铝的“国宝级设备”。/西南铝供图
三线建设留给重庆的,不仅仅是光辉的历史记忆,还有沉甸甸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可以说,三线建设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仍然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释放着重要的能量。
挺起的工业“脊梁”,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重庆抓住三线建设、大批工业企业迁入机遇,实现制造业崛起。作为制造重镇,重庆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得益于深厚的底蕴和扎实的基础,当下重庆正全力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庆造”走向世界。
2023年,重庆实现汽车产量全国第二,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己二酸产量世界第一,氨纶产能世界第二。
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三线建设时期,由于资金大投入、人员大流入、资源大开发、生产要素大集聚,重庆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对周边的辐射与联动能力持续加强。经过接续发展,重庆成长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眼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战略在重庆叠加,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接下来,重庆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继续在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中贡献重庆力量。
闪光的“三线精神”,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源泉。在一个生产力深刻变革的时代,离不开一批敢于吃苦、敢于创新的先行者、实干家。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非但没有被时间的长河湮没,反而在岁月的打磨下熠熠生辉,成为激励巴渝儿女砥砺奋进、逐梦前行的精神动能。
▲涪陵区816工程遗址,参加大型话剧《洞见816》的演员们正在排练。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从“三线”到“一线”,其中既要有传承历史的担当和定力,也要有创新发展的智慧与魄力。三线建设为重庆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需要后来者将其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家底,扩大优势。三线建设让重庆在汽车制造、舰船工业、光学仪器、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医药等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造就了重庆制造业扎实的“家底”。
针对传统优势产业,只有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通过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等多个途径提质增效,才能守住乃至于扩大领先优势。
此外,还应在原有优势产业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抢滩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等产业新蓝海,同时帮助发展乏力的企业实现“换道超车”,以科技创新不断激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盘活“沉睡”的资源,讲好“老地方”的新故事。在时间的考验之下,一些企业因为产业转型升级或市场竞争的缘故,逐渐黯然失色甚至被淘汰,导致大量的建筑场地、设备设施、工业文化遗产等资源陷入“沉睡”。
江北化肥厂变身“悦来庄稼”文旅小镇,特钢厂旧址成了热门电影取景地……在新消费崛起的背景下,不妨抓住城市更新以及文旅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充分挖掘并盘活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拓展文博展览、研学教育、特色旅游、文创艺术等新业态,创造消费新场景。
挖深用好三线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凝聚精神力量。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城市的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也反映了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同样也需要敢闯敢拼、砥砺奋进的全新精神风貌。
三线精神是一座值得深挖的“富矿”,要保护好三线建设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化三线建设历史和文化研究,同时创新表达方式,做好传播展示和推广教育,让三线精神内嵌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巴渝儿女奋力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星光不负赶路人。新征程亦是新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必将接过前人的担子,汲取前辈的精神力量,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