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国企改革如何做好“加减法”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饶思锐

2024-09-27 07:40

国资国企改革每一次动向都撩动人心,刷屏网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当前,重庆正在以更大力度更大决心,全面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也牵动许多人的命运。要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到底,就必须回答:国资国企发展究竟面临哪些困境?如何让国资国企摆脱沉重的包袱?

▲沙坪坝区全力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曾经的废弃建筑已成为江景绝佳的重庆之门文旅城。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要推进改革,仍有一些顽疾亟待打破。

曾经国企面临的是“企业办社会”的历史性包袱,如今的一些国企不仅面临自身临转型发展的包袱,还不得不承受一些外部压力。

政企分开带来的“断奶”之痛。近年来,随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稳步推进,一些国企被迫“断奶”。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将化债渠道瞄向国资国企,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企业投资代替财政投入之痛。过去,不少地方国企通过承接政府投资项目。但如今,垫资进行“硬投入”成为某些地方的常态,一些国企因过多承担公共投资、公益性建设任务而“被掏空口袋”。

资产闲置与人员闲散之痛。一些地方、国企片面追求“高大上”,不计成本、效益进行投入,致使国有资产量大而底数不清、存量分散而效益不高,闲置浪费严重。

投资失败与管理失当之痛。一些国企领导觉得“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不顾主业盲目多元“铺摊子”,增加不必要支出。一些集团二级公司“各自为政”,创办完全类同的三级公司相互争利。

▲5月29日,市国资委带队走进庆铃集团,旨在为企业量身打造供应链、消费端金融服务。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国企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找准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找准堵点难点卡点,才能找准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点着力点,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要害,释放最大潜力优势。

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方面,国企负责人权限大、监管难、制约少。另一方面,国企基层人员赋权少,流程复杂而内控不严、监督多元而联动不足。

如,不少国企都设有固定资产管理处,管理资产却不运营资产。在底数不清、监管不严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资产运营则意味着需要考核相关业绩,员工收入与能否“变废为宝”、最大化产生效益直接关联。

成本高、效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某些国企“什么挣钱干什么”,结果却是“干什么什么不挣钱”,背后原因值得深思。尤为突出的一点,在于市场竞争力偏弱。

如,一些私企开会主题明确、人员精准,多视频会议、小型会议,怎么方便、高效怎么来。而一些国企开会,不论主题动辄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或全员参会,效率低下。

思想包袱偏重,行动能力较差。某些国企负责人担心“洗碗越多摔碗越多”,导致被问责追责,不敢改革创新。某些国企员工选择“躺平”,观念保守、能力欠缺、业务荒废,缺乏市场闯劲和冲劲。

如,一些国企员工对企业发展忧心忡忡,对自身能力信心不足,却不愿付诸行动进行改变,既不愿意沉下心来学习本领,也不愿意舍弃“面子”适应市场需求。

干事不公平,分配不合理。客观来看,仍有一些国企存在着“鞭打快牛”的情形:“关系户”位子占着、“无能者”旁边看着、“没背景者”拼命干着。不能多劳多得,按能力、绩效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员工自然遇事就躲。

如,一些国企领导布置任务时,“柿子专挑软的捏”,且只提要求不提报酬,只谈奉献不谈激励,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久而久之,“软柿子”也会变成“老油条”,失去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从“烂尾楼”到“人气王”,观音桥好吃街见证了一段国有资产盘活的艰辛历程。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市场的发展千变万化,国企的问题错综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就是要依靠改革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今天,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难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改革妙招。国资国企改革必须“一企一策”,既注重解决共性问题,也靶向治疗个性问题。

唤醒沉睡资产。全面梳理存量资产,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对于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做好国有资产评估、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深化国企内部改革,顺应市场规则,充分利用市场手段,灵活施策,不断提升国有资产运营能力和利用率。

整合优势企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因此,全面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

整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深度融合、形成合力。聚焦先进制造业、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和综合开发、金融服务、文旅融合发展六大领域,以优势企业为主体推进重组整合,加快打造形成一批主业清晰、服务中心、创新驱动、治理完备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一流企业,有利于国资国企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找准发展方向。是关闭、退出,还是重组、整合;是改革、提升,还是挖潜、增效……无论是止损、治亏,还是“瘦身”“健体”,都必须找准方向,因企施策。

以传统媒体为例。随着媒体转型,报刊发行锐减,各地媒体发行公司普遍长期亏损。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发行公司却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转型。在报刊配送之外,拓展生鲜配送、物流、电商运营等板块业务,收入逐年增长,2023年营收超10亿元,成为全市物流配送的龙头企业和全国报纸发行工作转型的标杆。

建立容错机制。国企改革,直接关乎国家利益、员工福祉,要谋定而后动,不能矫枉过正、因噎废食。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才能全面深化国企改革。

比如,日前,湖北省国资委出台的《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对10种容错免责情形作了明确规定,让国企科技创新“放心闯”,进一步释放了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鲜明信号。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减轻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包袱,让国企轻装上阵,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罗建军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