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丨家长“被自愿”缴费何时休?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秤砣

2024-09-18 07:35

新学期伊始,不少家长又在“被自愿”交纳各种费用。

近日,学生不订奶要开过敏证明、被要求到指定书店购买教辅资料、不购买校服不办入学等新闻屡屡进入公众视线。每到开学季,各种乱收费、变相收费、强制收费乱象就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校园岂能成为生意场!面对单纯的学生,学校不能一面打着“自愿”的幌子,一面行变相“圈钱”之实。对此,舆论监督不能缄默不言,监管整治更应该环环加力,让校园收费激浊扬清。

▲武汉市一家书店门前聚集大量前来购买教辅材料的学生及家长。邓子依 摄/央广网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一再禁止学校乱收费、强制收费。然而,个别地区和学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进而演绎出恃强凌弱、变相收费的新变种:

看似自愿,实则暗设各种限制条件。有的学校明面上告诉学生和家长,一些项目的收费采取“自愿原则”,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设置条件限制,迫使家长“被自愿”为这些项目埋单,可谓是“掩耳盗铃”。

有家长向@重庆瞭望 反映,某校高一新生入学时,就将校服购买作为新生报到程序之一,凭借校服支付页面才能进行后续的新生登记等流程。无独有偶,近日湖北襄阳也有家长向媒体反映,某校要求七年级新生买校服、牛奶、保险,虽未强制,但无购买记录就不给办入学。

看似公平,实则刻意区别对待学生。近日,有这样一则视频在网络上热传——湖南某校,学生们在喝牛奶时,老师让学生们互相干杯,而没订奶的孩子委屈巴巴地趴在桌子上。这一画面令众多网友愤怒,面对持续发酵的舆情,当地教育部门宣称将介入处理。

视频中看似欢乐的干杯时刻,又何尝不是对未订奶家长的暗中施压?更让人气愤的是,作为教师,竟公然通过制造对立,打击了一大批未订奶学生的自尊心,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看似服务,实则巧立名目变相“圈钱”。班费、订奶费、聚餐费、资料费、照相费、研学费……近年来,公办学校的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减轻了家长压力,而各种“杂费”又层出不穷,成为教育支出新的“重头戏”。

实际上,由于这些费用名目繁多,同时缺少监管,给违规敛财谋私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更有甚者,通过巧立各种校园杂费的名目,表面上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实则与校外营利机构勾连,收取人头费,吃返利,俨然将公共教育事业做成了自家的生意。

▲8月29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在整理、分发新学期教材。徐宏星 摄/新华社

客观来说,学校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消费选择,这本身值得肯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是大势所趋。对于学校而言,为学生引入更多可供选择的教育服务产品,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家长的教育期望,也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之外的“加分项”。

比如为了缓解部分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不少学校都推出了课后延时服务。通过交纳少量的服务费,学生就可以延长使用学校资源,既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和学习效率,又便利了家长。

必须警惕的是,把学生当成“摇钱树”,将学校变成生意场,实则是对教育的损害和背叛。

学生没有需求,就故意制造需求,诱导家长支付各种服装、资料、团建费用;家长不愿掏钱,就通过语言暗示、班级群里发言拉踩、区别对待学生等方式施压,迫使家长埋单。一时间,教书育人的老师,竟成了手段刁钻的“金牌销售”。

试想,当学校和老师都陷入功利主义的陷阱,又如何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刻意区别对待学生、制造对立的行为,除了会助长攀比炫耀的不正之风,还有可能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究其根本,只有斩断收费乱象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才能让校园教育服务回归公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然而,一部分人之所以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就是因为其背后有利可图。

家长和学生在双方关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学校恃强凌弱推销产品、收取费用,实际上就是一种隐性的“强买强卖”。唯有揪出其中以权谋私的“黑手”,规范教育服务市场,斩断校内校外勾结的利益链条,才能涤清校园环境,让教育在阳光下运行。

▲9月11日,巫山县巫师附小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新重庆-重庆日报客户端

每个人都曾是孩子,我们绝不能容许有些人肆无忌惮地将“黑手”伸进校园,伸向学生。

针对学校变相收费乱象,教育监管部门要及时喊“停”。变相乱收费的形式和手段在更新,相关部门的监管也要及时跟上。对于教育领域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和不正之风,相关部门要守土有责,拿出雷霆手段,有效解决民生实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面对舆情,各地教育部门无需恐惧,也不应回避,而是要抓住线索,顺藤摸瓜,严查到底。是哪个学校还在顶风作案?是哪个商家提供的产品?校内校外人员是否存在利益交换?……只有捋清事件的脉络,堵住监管的空子,加大惩治的力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息事宁人”。

对于更多地方的教育部门而言,不要等到“东窗事发”之后才来“补锅”,而是要常态化开展督查工作,持续织密监管网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将违规收费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面对不合理的收费,家长和学生也要敢于说“不”。学生和家长遇到学校变相强制收费、乱收费的行为,可以利用教育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投诉反馈渠道,主动维权。这样既能有效维护自身利益,也是为清朗教育环境出一分力。

邪不压正。要知道,与孩子一道,用法律和制度武器勇敢地维护自身权益,向违法违规行为说“不”,向歪风邪气亮剑,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示范和教育。

而对于为学生和家长减负的创新举措,也应大声叫“好”。面对老问题,也要有新办法。各地应该针对物品采购、创新服务、经费管理等方面不断更新工作方法,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学校收费透明化、产品服务有保障、资金使用可监督。

比如针对校服问题,日前北京市教委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学生自愿购买原则,学校可探索学生校服循环使用,实行校服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以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减轻家长负担。

面对这样有益的创新之举,社会应该给予充分鼓励,教育系统则应加强学习和推广,让学校教育回归公益性,重塑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也重塑家校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孩子在更加阳光、更加清朗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学校不能沦为见钱眼开的营利机构,教书育人的净土不容玷污。家长“被自愿”缴费乱象应休矣!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唐文培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