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骑行,何以致远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4-09-11 07:36

近两年,全国刮起了“骑行风”。

继Citywalk爆火之后,Cityride成为人们追捧的“新宠”。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车,有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

不过,骑行热也衍生出不少问题。此前成都一女子骑行自行车时因手持手机失控摔倒导致不幸身亡;前不久,河北11岁男孩骑行摔倒后被机动车碾轧身亡。这些案例都为我们敲响安全警钟。

骑行热“热”了什么?背后潜藏着哪些隐患?如何引导骑行运动持续健康发展?厘清这些问题,是推动骑行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积极力量的关键所在。

▲垫江县三合湖湿地公园,骑行爱好者畅享骑行。龚长浩 摄/视觉重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几乎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如今,“骑行热”再度席卷而来,不仅复兴了曾经的骑行文化,更融入了诸多新的变化与元素。

崛起的骑行热,被赋予新的社交意义。约上三五好友,骑上自行车穿梭于城市或自然美景之中,不仅能享受运动的乐趣,还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基于这样的社交属性,骑行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交媒介,让人们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找到归属感,并形成独特的骑行文化圈。

崛起的骑行热,蕴含着巨大的产业潜力。一方面,自行车销量大幅增长。预计到今年底,我国两轮自行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353亿元。需求的爆发,直接推动了自行车生产企业的产能扩张和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骑行热还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自行车零配件、骑行装备、维修服务、专业培训等,还催生出新的职业——“fitting师”(根据骑行人身体结构调整车辆的技师)。

崛起的骑行热,更催生出多样化的消费新业态。在骑行装备领域,随着骑行爱好者的增多,对专业骑行装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高性能的自行车、骑行服装,以及各种配件,都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与此同时,与骑行相关的文创产品,以及城市周边游等消费项目日益增多。以“骑行+旅行”为代表的新模式正孵化出更多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和体验方式。

骑行文化的兴起,还带动了骑行赛事、骑行节日、骑行摄影等活动的发展完善,不仅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也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市民在北滨路彩虹步道散步、骑车,近距离感受山城的自然之美。赵哲宇 摄/视觉重庆

惊叹于骑行魅力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骑行运动本身存在安全等诸多隐患,而其暴露出的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短板,同样不容忽视。

“河北少年骑行身亡”的悲剧,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让我们看到一个年轻生命的骤然消逝,更警醒于骑行背后的安全漏洞和规则盲区。

许多骑行者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薄弱,抢占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闯红灯、逆行、加速“放坡”等“暴骑”行为时有发生,给城市交通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而对于高速骑行、竞速追逐等行为,目前法律法规尚缺乏明确的限速规定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骑行热无疑为自行车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暴露出其存在的一些短板。

在我国,专业的骑行赛事、俱乐部等载体平台相对较少、普及率较低,更缺少像环法自行车赛这样的顶级赛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运动的专业化普及和体系的完善。

随着市场需求激增,部分热门车型价格上涨、供不应求,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如变速器供应紧张。这也凸显了我国自行车产业在核心技术上的不足。事实上,日本禧玛诺和美国速联两大品牌占据了全球自行车变速器市场绝大多数份额,更掌握着我国千元价位以上自行车变速器95%的市场份额。

同时,自行车产业在品牌塑造、文化传播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比方说,相较于美国的崔克、意大利的皮纳瑞罗等,中国自行车缺少叫得响的高端品牌。

当前,许多城市在骑行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壁垒”。例如,对于骑行者的违法行为缺乏明确的处罚标准和有效的执法手段;对于骑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投入;对于骑行文化的推广和普及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024中国·巫山云雨三峡云端自行车邀请赛,自行车爱好者们正在激烈角逐。谭昌藩 摄/视觉重庆

“骑行”何以致远,简单说来,既需要“破风竞速”,也需要“耐力续航”。

骑行致远,当在制度的“赛道”上稳健前行,让每一次蹬踏都遵循规则的指引。

应持续加强关于骑行的立法、执法与普法工作。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骑行者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对于公路骑行、夜间骑行等活动,还可以制定专门的安全标准和管理措施。

公安交管部门也要增加路面巡查频次,特别是在骑行活动密集的区域和时段,严厉查处违法违规骑行行为;同时,广泛宣传骑行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内容,加强对青少年和骑行爱好者的教育引导,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骑行致远,当以产业协同升级为引擎,让每一步前行都动力十足。

自行车产业涉及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推动骑行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骑行市场空间。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专业化、盈利性的俱乐部等平台,积极组织、参与国内外骑行赛事和活动,扩大运动和品牌影响力。比如,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岛赛)自举办以来,已成为海南的一张体育名片,对当地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骑行致远,还当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度,让每一次破风竞速都畅快淋漓。

骑行的热度离不开城市管理的温度。城市管理者应将骑行融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明确骑行网络布局和发展目标,加大对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系统的建设力度。

通过建设完善的绿道系统,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骑行环境。比如重庆打造的礼嘉山城步道就是一条骑行环线,步道沿途不但设有一、二、三级驿站,还配备了座椅、直饮水、自行车停放点等设施,受到不少骑行爱好者的欢迎。

还有,要加大骑行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骑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可以探索建立骑行救援服务机制,为骑行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保障。

热潮已至,机遇无限。我们期待,在未来的骑行赛道上,能有更多的参与者加入,让这股骑行热潮持续升温,为全民运动事业破风提速。

(重庆瞭望 冉苗俊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柏云辉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