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丨一声“老师好”背后的情意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4-09-10 07:34

“全体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这是教学的日常礼仪,也是最能勾起大家回忆的对话。

事实上,一声“老师好”不只是一种称呼,其背后还有多重的情意,需要细品才能真正读懂。

▲为庆祝教师节,老师和学生们在合影留念。卢越 摄/视觉重庆

一声“老师好”,饱含着情真意切的祝福。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老师从来不吝赞美之词。

一句句“老师好”,是对好老师的期许、肯定和赞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句句“老师好”,也是对老师“好”的祝福,以及对老师美好生活福祉的社会关怀和敦促。

“老师,谢谢您,因为您脸上的笑容总是和煦而温暖”“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有你就幸福”“师泽如光,虽微致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祝所有老师和未来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教师节,也是学生向老师表露心声的契机。

此外,对老师的祝福和重视,还体现在一个个惠师政策“大礼包”上。

比如,前不久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从一撇一捺写下第一个“人”到大学讲堂,从考前辅导到毕业祝福,从青出于蓝到青胜于蓝……声“老师好”,一世师生情!曾经,他们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在台下用一支笔书写年华,如今当年的孩子已开始独闯现实世界,老师仍在那个讲台播种智慧。

岁月流转,不变的是老师的谆谆教诲仍在耳边伴随你我前行。而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特别想对老师说:“节日快乐!”

▲课间,老师与学生亲密互动。陈晶 摄/视觉重庆

一声“老师好”,凝聚着为人师表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是好老师?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职称、升学率、取得的荣誉是判断所谓“好老师”的标准。实际上,好老师并没有“统一答案”,一千个学生眼中有一千种好老师的标准,但好老师也会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这些特质其实也是老师为人师表的基本功。笔者相信,只要真正用心、用情去对待学生,懂得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递爱的老师,都是好老师。

当然,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对老师而言,要不辜负一声声“老师好”背后的责任,就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用实际行动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学高为师,争当高尚师德的榜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堂上,老师们教我们做人,尽管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千人千面,但是这一千个人的人格里都会有老师的痕迹。因此,老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当高尚师德的榜样。

传道解惑,勇做教书育人的模范。老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老师要与时俱进把握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渊博学识、过硬本领、勤勉态度和科学方法,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

▲给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的老师。瞿明斌 摄/视觉重庆

一声“老师好”,寄托着尊师重教的希冀。

一声“老师好”里,有虚心向学的态度。从孔子“不耻下问”,到张良“拾履拜师”,再到杨时“程门立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乏虚心向学的佳话。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我们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优秀,变得更强,最首要的是端正态度,而虚心学习则是最为正确的态度。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老师好”,虚心向老师学习请教。

一声“老师好”里,有职业身份的认同。与其他职业一样,老师这个职业也有谋生的性质,不过,它又的确非同一般。老师历来都是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8万人。这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用实际行动支撑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与依靠的“大国良师”。老师好,就是要让老师“名利双收”,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一声“老师好”里,有专心教学的期待。学生的成长,教育的成效,教师是根本之根本。然而,近年来,各种填表、留痕、迎检,以及各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让老师陷入种类繁多的社会性事务中,挤占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

试想,一个困于形式主义而感到不幸福的老师,又怎能教育出乐观积极的学生呢?老师好,就是要精心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空间,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让老师真正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钻研教学。

有作家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上学求知就是人生的“紧要处”之一,因为没有哪一个阶段,会像校园时光一样深刻地改变、重塑,并持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而校园中最闪亮的“星”,无疑就是老师。

今天,我们不妨再道一声:“老师好!”

(重庆瞭望 方圆)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朱小乔   审核: 何旭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