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瞭望|临近毕业季,青年与城市如何“双向奔赴”?
    新重庆-重庆日报
    时间:2024-05-23 07:35

    百余年前,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到:“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到今天,在评价一座城市的活力与前景时,人们愈发看重“青和力”这一重要指标。可以说,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在日前召开的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吸引更多青年留渝来渝,坚持青年发展需求导向,提供全周期全方位优质服务,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双向赋能。

    如何吸引更多青年留渝来渝?如何推动重庆成为青年西部创业就业首选地?在重庆加快建设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进程中,一场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正在深刻演进。

    ▲重庆城市美景。王恒 摄/视觉重庆

    临近毕业季,不少高校毕业生都会面临一个直接的问题——选择哪座城市留下来?

    对广大青年而言,选择一座城市,往往意味着选择一种发展理念、选择一种成长环境。城市只有扎扎实实做好青年工作,成为有口皆碑的“青年友好型城市”,广大青年才会“用脚投票”,择一城奋斗,定一处安居。

    一方面,青年期待更友好的城市环境。在越来越认识到青年人才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之后,不少地方纷纷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其核心就是建设对青年更友好的城市环境,提升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选择来渝干事创业,形成了“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良好氛围。2022年4月,中央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重庆市江北区、沙坪坝区入选首批全国45个试点城市;2023年8月,重庆启动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对青年更友好,不断提升“青和力”,重庆正在努力走向前列。

    另一方面,青年期待更有为的发展前景。当代青年都深谙一个道理,“有为才有位”,要想在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在这里看到清晰的成长通道和发展预期。

    今年4月,重庆印发《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4年累计促进150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努力让重庆成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西部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城。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我国人才流动从单向日益趋于多向、“择业择城”选择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各城市必须正视青年的需求和期盼,只有先成为一座“喜欢青年人”的城市,才有可能成为“青年人喜欢”的城市。

    ▲入住两江青年人才驿站的青年在驿站内讨论交流。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换一个视角来看,对一座城市而言,青年同样是城市发展的“最佳合伙人”。

    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快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政策举措不断完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在“你追我赶”中形成了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青春之城,便是活力之城。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1%,城市已经成为青年人口最集中、发展最活跃的区域。

    纵观上海、深圳、杭州等深受年轻人青睐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青年人口占比较高。以全国知名的“青春之城”深圳为例,14至35岁青年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5.66%,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2.5岁。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深圳永远朝气蓬勃、永葆无限活力”。

    可以看到,青年与城市活力的“正相关”关系:青年越多,城市活力越足,对青年越有吸引力。这种良性循环对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意义,愈发凸显。

    “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激发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青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人才链与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更是驱动一座城市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

    比如,苏州坚持把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战略,每年新增参保本科以上毕业生人数超过30万人,累计引进海归人才6.1万人,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在全国首创青年发展型城市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抓住了解锁“未来之城”的青年流量密码。

    青年人才“蓄水池”,蕴含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当前,城市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同样对青年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沙为更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创新实施“城市合伙人”“超级实习生”计划,面向全国高校的优秀学子发出暑期实习实践邀请,并为其提供丰富的职场体验活动和完善的福利保障。这提升了广大青年学子在当地择业的底气和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大潮之下,重庆更应该立足自身优势、总结经验成果、正视差距短板,争取在壮大青年人才队伍、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增强青年城市IP“辨识度”等方面取得有效突破,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沙坪坝区小龙坎街道的CCB建融家园·小龙坎人才公寓环境优美。孙凯芳 摄/视觉重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如何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双向赋能?

    城市搭台,青年唱戏。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之下,重庆要主动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建功城市发展的舞台,完善政策配套服务,引导青年担当作为,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更多动力活力。

    比如,今年5月,沙坪坝区推出“服务青年发展二十条措施”,从求学就业、创新创业、住房落户、婚育健康等多个方面回应青年需求,让青年“学在沙坪坝”“创在沙坪坝”“住在沙坪坝”“成在沙坪坝”,为青年安居乐业提供了丰富场景,搭建了舞台。

    擦亮名片,持续优化青年人才最优生态。青年就是一座城市的天然“代言人”。要打造青年发展的城市名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更新过程中突出青年元素;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更多推动青年发展的标志性平台和机制,自然就会收获年轻人的“好口碑”,迎来青年人才的“自来水”。

    重庆的“北仓”,是很多创业青年心中的“桃花源”。江北区以北仓为实践基地,在空间、服务、环境等方面拓展青年成长空间、优化青年公共服务、改善街区发展环境,全力打造青年发展型街区,文创商店、青年夜校、艺术活动等新场景、新业态茁壮成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青年创业者慕名而来。

    让青年赋“新”,为发展提“质”。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只有不断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青年力量,才能让城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

    要激励青年紧密结合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干事创业,搭建创新平台和产业平台,并由有关部门强化政策支持,回应青年“急难愁盼”,提供全周期全方位优质服务,与青年共享发展机遇,推动重庆成为青年西部创业就业首选地。

    青年向上,城市向新。一座拥抱年轻人、成就年轻人的城市,就是在拥抱更高质量的发展,成就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重庆瞭望 杜铠兵

    编辑:罗建军     审核: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