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六下江南,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奇引人一探究竟,你是不是也在遗憾当时没有相机能够记录下这一震撼时刻?
不用遗憾,中国古代画家用他们的丹青,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记录在了画卷上,用写实手法绘就的画作,就像一幅照片,为后世永远留下乾隆帝南巡的恢宏场面。
这幅画作,就是藏于天津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清《万笏朝天图卷》,因为没有署名,所以它的作者至今都是谜团,但让人留下这部画作的人,却清晰地记录在了画卷之上——“恩给知府职衔臣范瑶恭进”——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3月3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独家对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披露,经过两年多的磋商协调,这幅传世巨作将首次离开天津来到重庆,在3月15日,与三峡博物馆收藏的国宝唐寅《韩熙载夜宴图》同场亮相三峡博物馆中。
画卷里唯独不见乾隆帝
《万笏朝天图》有多宝贵?
展览策展人王麒越说,作为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它并非常设展品,只有在重大纪念日的时候,观众们才会在展厅中一见她的真容。
那么这幅17米长的画卷,究竟画了些什么呢?
江南景致自不必多说,画面由苏州城郊开始,以城西天平山为中心展开,连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迹,观音院、放鹤亭、听雪阁、高义园、白云泉等著名景观历历在目,描绘准确而细致。
画卷色彩富丽,气势恢宏,将苏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风俗,以及官民盛大迎接乾隆皇帝御驾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于世。
在这幅画卷之中,仅仅是人物就超过了2000名。其中,最大的人物才只有2.5厘米高。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画面当中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均清晰可见,面部表情也是千姿百态。
但是,寻遍众多的人物,却偏偏找不到乾隆帝的身影和样貌。
为何?
因为画家根本就没画。
画乾隆帝下江南,却只不画主角,为何?
“画作当中找不到乾隆皇帝本人,因为这幅画作是当地民间画师所画,而当时皇帝的五官是宫廷御画师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绘制,任何人都不可以轻易随便画出,所以画师就利用一枚小小的黄色伞盖代替了乾隆皇帝,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王麒越说。
也因此,每逢《万笏朝天图》对外展出时,观众们的一大乐趣,就是在画卷中找到那处黄色伞盖。
画卷被溥仪带出紫禁城
《万笏朝天图》是一幅金碧山水画,画家先用毛笔蘸金粉勾出轮廓,再用石青、石绿色在绢素上点染,由于金粉、石青等所含矿物质成分较为稳定,时至今日,这幅画作依然艳丽无比。
从范瑶将画卷献给乾隆帝的那天起,这幅巨作就一直深藏在紫禁城中,仅供历代帝王品鉴,那它为何没有被藏于故宫呢?
这就要说到末代皇帝溥仪了。
宣统皇帝溥仪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1912年逊位,但是按照民国的优待条例规定,溥仪逊位之后仍然可以居住在皇宫之中。溥仪长大之后,他知道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必须为自己日后的生活打算。于是,溥仪将目光瞄准了故宫之中几百年所收藏的珍贵文物。
为了将一些宝物顺利转移出宫,溥仪利用赏赐的机会,将一些宝物赏赐给自己的弟弟溥杰等人,让他们夹带出宫,而为了携带和转移方便,他们专门挑价值高的、轻便的文物下手,特别是一些珍贵的字画、书籍和瓷器等。
《万笏朝天图》就在其中。
后来,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寓居天津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这件画作被溥仪以低价变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收藏家出售给国家,最终入藏天津博物馆,成为这家百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编辑: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审核:兰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