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重庆生态法治暨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乔

05-23

为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进一步强化生态法治宣传教育,5月23日,在第53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重庆生态法治暨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在江津区龙华镇长江岸边正式揭牌并启用,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据介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涉及永川、江津、九龙坡和大渡口四区近120公里。保护区重庆段是整个长江上游以及三峡库区重要的鱼类种质资源储存库和鱼类早期资源孕育所,生物多样性丰富,目前发现、记录的鱼类有9目22科98属166种,含长江鲟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长江上游水域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重庆生态法治暨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由市鱼保处、江津区林业局与江津区法院联合共建,占地约200平方米,位于重庆市江津区龙华镇长江岸边。基地相邻江段属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范围,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密集。此外,为强化保护区的执法查处,长航公安局和江津区公安局分别在基地设立了警务室,构建起行政、执法和司法协同共治格局。

基地主要分为生态法治和教育实践两大板块,展厅内陈列了重庆环资审判成果、重要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内容。形式上,包括图文展示、3D动漫体验、模拟法庭、渔具及标本展示等。基地年初试运行以来,市内外的到访单位有50多家,参访人数近2000人,即日起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记者看到,生态法治展厅内,4个触控显示屏可详细查阅长江保护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并以“长江十年禁渔”为中心,精选56个案例进行了解析;3D动漫体验区通过模拟巡江护鱼,形象展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模拟法庭设置在司法保护教育实践板块,配有完整的庭审场景、角色装备及各类民事、刑事庭审剧本,向公众提供了生动的沉浸式体验;展馆内外陈列的退役渔船和渔具区展示的可视化锚鱼竿等违规钓具,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实践功能。

据悉,江津法院还计划在标本区展示案件中没收的野生保护动物制品,如非洲狮骨、高鼻羚羊角等,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研学样本。

江津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揭诚渝在致辞中表示,基地的启用,彰显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决心,是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下一步,江津法院将充分发挥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从保护长江的“一江碧水”入手,服务保障高水平美丽重庆建设。

新闻相关

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迎来首批学生体验官

5月23日下午,重庆生态法治暨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基地正式启用后的首批“客人”。通过模拟法庭和户外实践,龙华镇小学组织20余名学生在基地举行了首次教育实践活动。

在基地的模拟法庭内,学生们通过精心编写的剧本,扮演了审判人员、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法警等角色,开展了关于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刑事审判模拟。在法院干警的指导下,学生们认真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从开庭宣布、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每个环节都被学生们演绎得有模有样。

法院干警还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法庭的构成、庭审的程序以及环境司法的相关知识。干警们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向学生们阐释了法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每个人在生态保护中应承担的责任。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与干警们互动交流。

模拟法庭结束后,学生们来到江边,亲身体验了人工鱼巢的拆除工作。该人工鱼巢是市鱼保处、江津法院等部门为了改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环境而建造的,它模拟了鱼类的自然产卵环境,为鱼类提供了繁殖和生长的理想场所。

由于长江上游野生鱼类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2月至4月,为了确保航道安全,需要在汛期前拆除人工鱼巢。在法院工作人员和护渔队员的指导下,学生们合力将人工鱼巢拉上岸,并细心地进行了拆除和清理。

“参与拆除人工鱼巢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学生小张在活动结束后表示,“我很高兴能为长江和长江里的鱼儿们做出贡献。这个基地太有趣了,我以后还会和小伙伴们再来的!”

编辑: 刘一叶   主编:余虎      审核: 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