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渝北区政协在多个媒体平台上公布了22个界别委员之家和9家第一批委员工作室的具体地址、联系方式及开放时间,旨在让群众找到委员、让委员找到“家”,推动政协履职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来自基层街道的许珂委员是特邀界别召集人,她第一时间将公布信息转发到朋友圈和界别委员微信群。“渝北区政协特邀界别委员之家和渝航园委员工作室就位于轨道交通10号线渝北广场站对面。我们界别是人数最多的一个界别,大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家’的地址公布后,有的委员在附近活动,都会主动到‘家’里看一看、坐一坐,‘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家’的味道越来越浓。”
跟地址一起公布的,还有每个界别委员之家的联络员和联系电话。共青团界别的李思锐委员说:“之前不知道找谁、怎么找,现在我们是既找得到地方,又找得到人,还说得上家常话。”
“我之前搞不清楚社保政策,看到这个委员工作室就顺带问了句,没想到还问对了人,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石油小区居民老张在网上看到委员工作室“政策咨询”的服务内容,于是“顺路问一问”,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精信中心法治委员工作室的牵头委员陈昱说,委员工作室地址公布后,有群众主动找委员反映问题。“能够通过政协渠道呼吁的,我们尽量向上反映。有些不能解决的我们就耐心解释,理顺群众情绪。群众倾诉了、想通了、气顺了,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
“通过界别委员之家,我们将委员凝聚起来,让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通过委员工作室,我们引导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渝北区政协联络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渝北区政协将持续加强界别委员之家和委员工作室建设,着力提质扩面增效,提升“家”“室”工作实效,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相关链接:
编辑:田韵沁 主编:商宇 审核:何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