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从花椒党支部的故事里找到脱贫引擎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8-23 07:04:01 | 编辑:李振兵

刘江

又到了花椒收获的季节。丰都县湛普镇白水社区的花椒树,绿了长江两岸,富了一方百姓。依靠社区的花椒产业党支部,去年当地花椒收入2000多万元,年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3000多元增长到如今的8000多元。一个小小的花椒产业党支部,真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其背后的故事颇令人好奇。

让党组织站到脱贫攻坚前台,实现党建与产业的双促进,花椒党支部不是个例。早在几年前,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社区的蔬菜产业党支部、柑橘产业党支部,都有效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帮助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诸多案例表明,打破传统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上,能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有效激活扶贫一盘棋。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观念相对落后,贫困户普遍缺乏脱贫的信心和技能。做好扶贫工作,相较于“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这个“渔”,既指向“我要脱贫”的内在动力,也包含“我能脱贫”的自身本领。让贫困户身上发生这样的“化学反应”,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和致富能人的榜样带动作用尤为关键。

然而,不少贫困地区都面临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现实难题。有的村“两委”长期弱化,起不到领头雁的作用;有的村班子成员文化素质不高,对如何脱贫束手无策。曾有驻村第一书记感慨道:一个有威望、有思路的党支部,是一个村子奔小康的坚强支柱!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但党支部建在哪儿、怎么建,同样影响着脱贫效果。从实践来看,勇于实干担当、引领发展方向的党组织,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的党组织,都善于在党建和产业的结合上动脑筋。产业党支部,正是这种思维的产物。

花椒党支部的成功,得益于干了几件事:党员带头,先拿自家花椒树开刀,按照专家的办法提高产量;邀请技术专家,定期上村培训;党支部当起联络员,帮老百姓拓宽销路。可见,抓党建促脱贫的关键发力点,就是党员干部先行一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用吹糠见米的实际效果,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这带给更多贫困地区一个启示:抓住党建带动的牛鼻子,通过强化政治与服务功能,让农村党支部真正强起来、硬起来,将更好发挥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作用。

贫困的白水社区群众,因为花椒产业的带动,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增强了对花椒党支部的信任和支持。但细想一下,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受益的又何止是贫困户?通过在产业链上搞拉练,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形成了双向良性互动。这种互动带来的共同提升,是改变贫困村庄面貌的一股重要力量。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