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大足:这个镇的“颜值”是如何提升的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8-21 07:52:56 | 记者:汤艳娟 实习生 吴志杰 | 编辑:肖福燕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这个镇的“颜值”是如何提升的

大足区宝顶镇优美的人居环境。 通讯员 郑彬 摄

大足区邮亭镇利群村品字坝的凉亭里,消夏避暑的村民在摆龙门阵。 记者 汤艳娟 摄

 

大足区邮亭镇复兴村村民邹学兰正在打理“微花园”。记者 汤艳娟 摄

去年初,大足区邮亭镇利群村发生了一件颇为轰动的事——家住罗家院子的4户村民共同捐资4万余元,买下了邻居家两栋破败闲置的老圈舍,将其与周边杂草地一同夷平硬化成600多平方米的坝子。

“并不是为了挣钱!只是想把环境改善一下。”出资人之一罗本学这句话一出,全镇的人都惊呆了。

后来,政府又出资在坝子边围起竹制的小栅栏,栽上漂亮的花花草草,竖起家风文明的道德牌。如今,这个全村最大的坝子成为当地一道优美的风景,吸引周边农户前来晒粮食、跳坝坝舞、摆龙门阵。

以前,利群村环境是大足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民们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方式。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转变?

“我们从‘洗脑’的角度着手破题,彻底转变村民们的观念。”8月12日,邮亭镇副镇长肖俊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营造生态宜居的大环境,还需村民自觉改善房前屋后小环境。相比之下,群众的意识更为重要,但要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活习惯,很难,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受阻

“我怎么丢垃圾是我自己的事”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难点在于革除村民随意乱丢、乱倒、乱扔、乱堆等陋习。村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如何激发他们“自己事自己办”的行动自觉?

前年研究生毕业考入邮亭镇规环办的谢泽玩,是镇里派往烈火村的驻村干部。首次下村,他就被二组一个村民“怼”得哑口无言。

那时,邮亭镇正开始整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求领导干部走村入户动员,潜移默化引导村民搞好自家小环境。

这天,谢泽玩看到路边一户农家竹林下倒了不少垃圾,便对主人家说:“老乡,这是您家里丢的垃圾吧,这既影响美观又滋生细菌,与您家这漂亮的楼房不相称啊!请捡起来丢到垃圾桶吧!”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丢垃圾的,碍了哪个的眼了?我想啷个丢就啷个丢,要你管!如果你们非要搞面子工程,就把这竹林里的垃圾一起捡了噻。”

谢泽玩没有生气,扭头就钻进竹林,把垃圾一点一点捡拾干净。一旁的主人家不仅背着双手站在一旁看热闹,还不时指手画脚“那边还有一堆,这边还没捡干净”。

同样受气的还有复兴村的驻村干部雷婷。她在走访时,看到五组老张家院坝里柴草农具乱摆放,鸡鸭粪便到处都是,几乎无处下脚,便轻言细语地劝说。可老张白了她一眼,说:“这是我的屋,用不着你管!”。

“类似的‘政府干,百姓看’现象,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正面应对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就试着从侧面去突破。”肖俊说,只要给村民“洗脑”了,自己有了整治环境的意识的愿望,就能让他们的身份从“看戏”转变到“唱戏”。

对策

革除陋习,村民从“看戏”到“唱戏”

邮亭镇采用“两步走”来对症下药。

第一步,整镇推进“七改”工作,即改脑、改房、改路、改水、改电、改气、改厕。比如: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每条村道边撒下格桑花、百日草等花种子,为有需要的村民家修建花坛;统一规范畜禽圈舍、安装晾衣竿,让村民产生获得感。

第二步,整村开展居宅整洁、庭院整洁、周边整洁的“三洁庭院”红旗评比,带动农户一起参评、互相比拼、共同监督。各村每月张榜评比一次,正面奖励美丽庭院典型,反面曝光不整洁庭院现象。

为敦促镇村干部积极履职,邮亭镇不仅成立人居环境整治督查小组,还专门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季度对照任务清单,不定期进村开展“三洁庭院”随机入户现场考评。考评不合格的包社干部,取消该季度的评优资格。

在烈火村开展的首次“三洁庭院”评比一揭晓,村民们就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

“政府将我们村的大环境整好了,我们自己的小环境是要整好才行。”

“哇,老杨家环境卫生确实搞得好啊,不仅庭院打整得好,就连菜园都经常清理,这次评上‘三洁庭院’实至名归!”

“哎,老周家这次没得到红旗,听说是衣服随便晾、柴火没码齐、鸡鸭乱散养丢了分。”

……

大庭广众下,得红旗又获奖的村民挣足了面子,心想着下次评比绝不能丢了红旗。而因落榜而丢了面子的村民暗暗发誓,务必按要求清理整改到位,争取下次赢得红旗。

渐渐地,村民家的庭院干净整洁了,房前屋后的垃圾也不见了,鸡鸭等家禽也圈养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房上挂上了“三洁庭院”的红旗。

当初那个“怼”得谢泽玩哑口无言的主人家,也默默地改变了垃圾乱倒的陋习,还在竹林边围起了竹篱笆,种下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随着村民意识的改变,邮亭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改变

村民自觉投身人居环境整治

村民观念一变,农村到处变美。于是,便发生了利群村4户村民捐款修坝子的故事。

“我们4户人家都姓罗,这里也叫罗家院子。”发起捐款的村民罗本学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政府出钱把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搞好了,村民也把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过,村里还存在一些卫生死角,比如外出村民破败不已的闲置地。罗家院子就有两个搬至城里居住村民遗留下来的烂牛棚,成为杂草丛生、蝇虫滋生的卫生死角。

尽管这些卫生死角与村里整洁美观的村容格格不入,但毕竟都属于私人财产,其他人不能随意处置。怎么办?

“我们出钱把几个烂牛棚的使用权买下来,是不是就可以统一处置了?要不,我们平整成一个‘罗家大坝子’如何?这样,村民们晒谷子、跳坝坝舞就有地方了。”罗本学和邻居罗本胜、罗应杰、罗应润一拍即合,分别给两个烂牛棚的主人打去电话,商量购买事宜。

购买烂牛棚及平整600平方米的坝子,加起来需要6万元。4人都没含糊,纷纷拿出钱来,请来专业队伍加紧施工。镇党委、政府得知此事后,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他们2万元人居环境整治补助,在“罗家大坝子”边安上了竹栅栏、种上了花木,立下了道德牌。

利群村品子坝的另一个“卫生死角”同样发生了蜕变。这个原本为杂草丛生的小荒坡,经蒋太斌等村民捐资7万余元平整场地并硬化后,变漂亮了。镇里又协调区文旅委配套了10套健身器材,建成了一个休闲健身小广场。

“想不到,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把村民的奉献意识都调动起来了。”连施工的挖机师傅也被村民捐款修建健身场所的事情感动了,主动捐款200元。

村民非常喜欢这个健身场所,每天来健身的人比比皆是,还纷纷当起了志愿者,主动打扫卫生、维护设备、清除杂草等。

对此,村支书姚高志深有感触地说:“人心齐,泰山移。如今,我们全村人都行动起来了,共整治了9处有碍观瞻的卫生死角。”

增收

再次“洗脑”,挖掘“美丽经济”

环境一天天变美了,邮亭镇又给村民“洗”了一次脑,号召大家以庭院的“小美”聚合乡村的“大美”,挖掘美丽环境里的“美丽经济”。

他们给村民出了“三个点子”:一是对美丽庭院进行合理规划,打造“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微竹园”等庭院经济;二是打整好房前屋后的山林,发展小规模的生态养殖林下经济;三是充利用好农房、青山、碧水等环境,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后备箱经济。

这样小规模的农产品能卖得脱不?游客会来到我们这些小山村不?刚开始,不少村民半信半疑,后来看到有村民受益了,大家干劲一下子就来了。

复兴村村民邹学兰的家门口,有一块100平方米左右的黑水凼,常年散发臭气、滋生蚊虫。去年,镇里出资将这里平整后,种上了鸢尾、美人蕉、菖蒲等净水植物。邹学兰又把自家庭院和这块地串联起来,打造成一个花团锦簇、瓜果飘香的“微果园”。“我这个‘微果园’只有两三亩地,种了红美人柑橘、杨梅,养了几十只土鸡。明年,估计能收入3000元。”邹学兰说。

“往年,我的3亩柚子常常滞销,今年却突然火了起来,好多城里人来现场采摘。”复兴村村民范康学家的变化,源自村里杨梅“微果园”及非洲菊花“微花园”的建设,“村里有果采,有花看,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特别是每年6至7月的杨梅采摘季,复兴村就格外热闹,杨梅采摘和农家乐的营业收入达600万元。

截至目前,该镇已投入230余万元整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全镇8000余户居民积极参与,评选出了3512户“三洁庭院”,打造了2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打造蔬、果、花等“微经济”近百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助推我们朝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迈进。”邮亭镇党委书记袁烽说。

记者手记》》

整治人居环境,村民应唱主角

汤艳娟

未来的乡村是什么样子?应是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各地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村民主动当起美化家园的主角。

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要让村民自觉从“看戏”转变为“唱戏”,还需要社会各界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是管护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当前,农村环境整治设施布局较分散,管理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不少村民的付费能力和意识缺乏,导致收费困难。此外,设施管护方面,还未全面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机制建设还任重道远。

二是部分村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视为政府的事情,不愿意参与,仍存在“干部进村干、农民路边看”的现象。各地可以借鉴“政府采购建材,村民投工投劳”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机制,引导村民共建、共管、共享。

三是改变农民群众不良生活习惯还需要较长过程。如,随意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在农村还比比皆是。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各地还需多方引导,持续努力。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开启“美颜”模式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汤艳娟 实习生 吴志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去年以来,我市以“清脏”“治乱”为重点、以“三清一改”为内容,集中力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去年,我市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3”三年行动。“6”即六项重点任务: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村规划、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则是三项工作要求: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强化政策支持。

市农业农村委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处处长刘明介绍,去年来,我市各部门已累计投入近200亿元,支持各区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组织南川成功申报2018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区(县),获2000万元转移支付奖励;组织忠县、梁平等4个区县成功申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8000万元;获得中央财政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整村推进奖补1.8亿元。

市里严要求,区县有行动。

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下,璧山区河边镇复兴村把人居环境整治内容写进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目前,该村6个村1个社区都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不乱扔乱倒垃圾,不露天焚烧,门口三包,无裸露粪坑等内容都纳入了村规民约。

巫溪县古路镇则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了清洁卫生村评比活动,将全镇16个村的每月评选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户厕改造12.18万户、新建农村公厕295座;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新增垃圾治理村182个,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保持在90%以上;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网947公里,基本完成46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技改工程;完工通组公路8332公里,建成入户道路2527公里,安装61086盏公共照明路灯或庭院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9万户等。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