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全市导游词首次进行彻底修改完善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7-15 06:28:29 | 记者:张莎 | 编辑:李平

本报讯 (记者 张莎)7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去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旅游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导游词的通知》,开始了全市景区导游词规范完善工作。截至目前,共规范完善导游词622篇、333万余字,其中A级以上景区导游词235篇、154万余字,A级以下景点导游词346篇、140万余字,区县全域导游词41篇、39万余字。

规范完善导游词 提升重庆旅游美誉度

按照全市旅游发展大会要求,此次导游词规范完善工作,首次对全市导游词进行了彻底的修改完善,从文学、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角度对导游词进行了检查、考究和把关。

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在规范完善之前,部分城市热门景点、民营博物馆、文物点等存在着无导游词的问题,部分景区导游词存在着语言粗俗、讲解浅显、引人误解等问题。此次整改,在不同层次对不同对象进行了不同侧重点的导游词创作,掀起了重读导游词、重新挖掘审视文化旅游内涵、再塑重庆旅游形象的旅游文化热潮。

规范完善后的导游词,能够有力提升重庆旅游的美誉度,更加彰显旅游导览的吸引力,更加体现全市各景区景点旅游的亮点特色,有力推动我市旅游标准化建设,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重庆旅游的新起色、新气象,体会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旅游品牌形象,感知重庆“行千里·致广大”旅游文化内涵。

专家变游客 实地体验景区游览

据了解,此次导游词规范完善工作包括了景区自审、实景修改,区县初审、实名负责,专家精审、实地调研,行业评审、实践考证,智能校审、实测勘误等程序。

为充分展现导游词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和语言优美,活动还组织了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大学5所高校旅游、人文等学院的92名专家、教授,利用假期时间,实地走访调研求证,在事实“准”、文化“深”、语言“美”三方面下功夫,对导游词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史料考证,深入挖掘各景区景点蕴含的人文历史,提升导游词的文化魅力和语言魅力。

去年7月以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刚和学院的十余名老师走进了60余个景区,以游客的身份体验了景区讲解。

每到一个景区,赵刚都会与导游词的创作人、景区管理方和游客进行交流。“部分景点讲解的内容和游客想要听到的并不在同一个点上,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导游词,把景区单调死板的讲解变成以游客为中心的互动讲解。”除了改变讲解方式,在一些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导游词中,赵刚的团队还翻阅了大量资料,对导游词里的传说和故事进行了查证、修改。

“部分景点讲述的故事都有点千篇一律,为了吸引游客,有少部分内容比较低俗,即使是传说,我们也要找到它的来源,这个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赵刚说。

从看风光到讲文化 热门景点有了导游词

长江索道一直是外地游客来到重庆必到的热门景点之一,来过多次的游客会发现,这里导游讲解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

景区内的黄葛树,是1987年10月24日索道通车典礼时,栽种的“记忆之树”。去年以前,这棵树可能给一些游客留下过印象,但它并没有出现在导游词中。此次导游词规范完善工作开展后,这棵黄葛树的故事成为了长江索道导游词的一部分。

导游词中写道:重庆,山太高了,路太陡了。生命,必须顽强有力,才能生存下去。就像重庆市树“黄葛树”,即使扎根岩缝,即便爬满石壁的根系裸露,也依然迎风昂首,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这,就是重庆人扎根山城、负重自强、开拓进取的坚韧性格真实写照。

“曾经讲解的重点放在风光上,解读山城外形,体验重庆特色。而现在,我们以‘江山一体景城融合,自然人文交相辉映’为讲解重点。”长江索道讲解人员介绍,他们的导游词从此前的4000字增加到现在的近万字,不仅为游客讲述“飞越山城,鸟瞰重庆”的秀美风景,而且为他们讲解重庆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新景点也成为了规范完善导游词的受益者。

李子坝轻轨穿楼,近年来得到了不少外地游客的青睐,为了增强游客体验感,渝中区不仅在这里修建了观景平台,还找到了红樱桃义工协会专门在这里进行志愿服务及讲解工作。从去年开始,红樱桃义工协会每个周末都会安排4至5名志愿者来到这里,讲解景点故事,进行志愿服务、文明劝导。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