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开放的六月”让艺术走向大众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6-14 06:51:24 | 记者:饶思锐 | 编辑:李平

制图/李媛媛

六月的四川美术学院是艺术的海洋,众多游客徜徉其中——美术馆前排起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每个展厅都能看到扶老携幼的场景,一些小学生背着画架边学边画;校园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拍照的人群……让人仿佛置身于某个网红景点、艺术公园。实际上,确有不少旅游指南把川美作为旅游景点、网红打卡地进行推介。据官方统计,去年6月仅川美美术馆的入馆人数就超过60万人次。一个艺术类高校为何会散发出如此魅力?

川美走红,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大师、有美景,还因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墙一池都是艺术品,都能产生美感。每年川美毕业作品展“开放的六月”,就是这座城市的“艺术节”,而六月的川美也成为了重庆当之无愧的“艺术公园”。“开放的六月”——开放是毕业展的灵魂,也是川美发展的灵魂。从2006年砸开红砖墙的行为艺术开始,就意味着这座美术院校要彻底面向公众开放。高校面向社会,市民走进校园,艺术走向大众,这正是川美的经验。

于学生而言,毕业展是检阅作品、展示才华的舞台,搭建起了学生与社会交往互动的桥梁。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学生知道了大众的情感、审美,从而在创造导向上更加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人。于学校而言,毕业展是产学研对接的平台,更是学生创业就业的起点。通过媒体、艺术机构、经纪人的介入,更多优秀作品走向市场,更多优秀学生被企业“收藏”。于公众而言,川美毕业展是可以发现美、挖掘美、塑造美的创意公园,是提升艺术修养、增强艺术体验、进行美育教育的艺术基地。高雅艺术走向大众,陶冶了人的心灵,也提高了大众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更在许多孩子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于社会而言,川美毕业展对城市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对城市品质的提升都作出了极大贡献。每年上万件作品走向市场,在为艺术市场赋能的同时,也在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开放的六月”走红,既与川美毕业展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旅游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公共价值有关,也与作品本身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密切相关,更与该校学科建设贴近重庆发展任务、学术研究贴近重庆发展要求、学生培养方向贴近重庆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学生作品创作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学院走向市场,更加关注时代、反映现实。如江滨生态系统、边角公园、老城、老屋改造等题材的设计作品,重庆桥梁、大足石刻、酉阳民俗等题材的绘画作品,提升农副产业艺术化价值的设计作品等,都是关注重庆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的作品。如壁画系研究生黄怡慧的作品《桃花源里有花田》,就是取材于酉阳桃花源,反映当地农业生活和文化习俗。学生参与“三贴近”创作,这背后有“艺术+思政”的引导,更有学生为人民创作的艺术自觉。

如果说大学的品质决定城市的品位,大学的水平决定城市的高度,那么有美院的城市一定是幸运的,因为艺术扮靓了城市颜值、提升了城市的气质。当整个社会都在期待和关注川美毕业展的时候,川美理应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广大艺术创作者也应深入现实,在创作中肩负起让生活更美好的社会责任。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