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跟着古诗词游江津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6-12 06:25:49 | 编辑:李平

  江水从外环江津长江大桥下静静淌过

  “上川江第一峡水险滩”——龙门滩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白沙古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山古镇

  “川江七大枯水题刻”之一——江津莲花石题刻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塘河古镇

  拥有1800多年建邑史的江津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云雾缭绕、青山环抱的四面山望乡台瀑布

  位于江津鹤山坪的陈独秀旧居陈列馆

  6000余级石梯见证传世爱情

  江津是大美山水之地。该区位处川东褶皱和川黔南北构造带的过渡地带,境内群山绵延、起伏有致,江河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流209条,形成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

  江津是人文厚重之城。该区地处长江要道,古时就因“扼泸渝、控涪合、接滇黔、通藏卫”而成川东重镇,千帆汇集,商肆林立,文人骚客、商贾走卒往来于此。加之该区历来崇文重教,注重诗书传家,由此积淀下了底蕴厚重、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

  其中,该区历代《江津县志》上收录的诗词作品和历史遗址、遗迹上镌刻的诗词作品就达13000多篇(首)。继2018年获评重庆首个“重庆诗城”之后,该区目前正积极创建中华诗词城市。

  跟着古诗词游江津,你将领略到江津那种山水人文交融交织的独特魅力。

  几江形势甲川东

  江津厚重的文化积淀,得益于发达的水系滋养。长江流经重庆691公里,其中流经江津127公里,长度位居重庆各区县第一。另外,綦河、临江河、璧南河、塘河、驴子溪等支流也在江津呈树枝状汇集,使该区的河流总长达2100多公里。

  从江津古诗词看,最能体现山水人文交融交织魅力的是江津长江沿岸地区。

  从现有记载了解,诗咏江津第一人是唐初著名诗人陈子昂。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在乘船回乡(四川射洪)途中,路过巴蜀名邑江津,被这里的风光和险胜之景感染,在船上挥毫写下《过巴龙门》: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

  伏湍煦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

  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诗歌标题中的“巴龙门”及诗中提到的“龙门”,就是现在龙华镇的龙门滩,龙门滩的壮景也因此得以进入《全唐诗》,这是江津唯一进入唐诗视野的景观。

  在江津境内,长江自东北向西南先后冲破龙山、鼎山、临峰山、碑槽山,共形成了“九道湾”,其江面滩险浪急,两岸青山蜿蜒,人行江中,风景入画,成为江津历代古诗词中歌咏最多的题材。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从四川合江乘舟而下,本想沿途好好欣赏江津两岸风光,不想却在船上睡着了,为此懊恼不已,写下了《过江津县熟睡不暇稍船》:

  西风扶橹似乘槎,水阔滩沉浪不花。

  梦里竹间喧急雪,觉来船底滚鸣沙。

  细细追寻,在江津的东南西北,诗人们都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在东面的珞璜镇,清代诗人赵熙以《猫儿峡》为题,描写了长江小三峡第一峡——猫儿峡“高逾江面知几里,刀截悬崖无寸土”的壮观。有一次,赵熙沿长江而下,在距江津西南的白沙镇十里时就闻到白沙酒香,随即写诗赞誉:十里烟笼五百家,远方人艳酒堆花。略阳路远茅台俭,酒国春城让白沙。

  南面的四面山上,清代诗人龚懋熙在游览四面山洪洞后,以《洪洞》为题,描写出“幽洞纳天地,木杪送日月”的别样景致。

  西面的石蟆镇,清代诗人杨昙在其所作的《田家五月》一诗中,用一句“漠漠平田万绿笼,山村深住翠微中”,生动地展现了闲适的田园风光。

  北面的石门镇,清代诗人程春台在一个清风习习的傍晚,写下《石门晚眺》一诗,展现了“落日半山吞,江声下石门”的旷达景象。

  江津古诗词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仅有陈子昂、司马光、黄庭坚、范成大等外来诗人所作的大量诗词,本地还诞生了江渊、钟云舫、吴芳吉等一批著名诗人。他们的诗词,描绘了更多的江津美景。

  在江津本地诗人、明朝工部尚书江渊看来,家乡的美景实在太多。为此,他写了《江津前八景诗》还觉得不够,后来又写了《江津后八景诗》。他认为,长江江津段的“九道湾”中,老城所在的几江半岛,其风景足以冠甲川东,并为其作诗《鼎山叠翠》:

  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

  岚静天空青嶂耸,雨余烟敛翠华重。

  钩帘对酒情偏逸,拄笏吟诗兴颇浓。

  安得辞荣归故里,巢云直卧最高峰。

  目前,由江渊评选并作诗的江津前八景、江津后八景大多还有迹可循。

  著名白屋诗人吴芳吉1915年所作的《几水歌五首》描绘一幅家乡的美丽风情画:

  (一)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娇。云山四面起,井屋一湾遥。

  岭塔端于弦上箭,风帆密似鸟巢归。清趣无尘嚣,来往杂渔樵。

  (二)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情。大西门外路,长忆艾卿坪。

  树树枝枝香积子,村村舍舍涌滩声。风光四季明,归兴一舟轻。

  (三)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宜。国公遗爱寺,中有古莲池。

  池上小亭留住我,波间花影映侬衣。隔岸啭黄鹂,明日是星期。

  (四)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垆。江团青玉盏,竹笋少娘厨。

  酒贱无须知价饮,街平不必倩人扶。猜拳故意输,爱客谁能如。

  (五)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开。世家多楚产,郡县自隋来。

  山形百战雄奇甚,民性千年深厚栽。春雷蛰已胎,免矣出群才。

  生前穷困潦倒的“中华联圣”钟云舫,对家乡江津的美景也总是念念不忘,其作诗《登观音岩挹翠楼》:

  飘然四顾豁诗眸,千里奇观一望收。

  僧拨乱云归洞口,山收奇石据峰头。

  尘寰慧业三生记,天外长江万古流。

  眼界好从宽处放,人生得意几登楼。

  观音岩位处现江津滨江路鼎山长江大桥处,以大桥为中间点,江津沿长江向东、向西先后建成了总长20公里的滨江大道和滨江公园,现已成为江津市民休憩健身的好去处,号称“万里长江第一路”。

  莲花石铭刻“水下桃花扇”

  江津“爱情天梯”是“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景区。但鲜为人知的事,江津还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已在当地传颂了400多年。

  这个故事就题刻在江津几江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水下的莲花石上。江津莲花石与朝天门灵石、江北耗儿石、巴南迎春石、涪陵白鹤梁、丰都龙床石、云阳龙脊石等一起被称为川江七大枯水题刻。

  江津莲花石由36块礁石组成,平时都淹没在水下,枯水时才露出水面,就像一朵美丽的巨型“莲花”,不开则已,开则惊艳。明代名臣江渊曾将其列为“江津八景”之一,名曰“江心砥石”。

  莲花石与川江另外六大题刻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记录水文功能,石上还刻有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初的诗词47首,是长江乃至中国最大的水下诗林。而这47首诗词,除了咏叹莲花石的奇特风姿和“石现兆丰年”的祝颂外,剩下的大部分诗词都是缅怀一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

  这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是何来历?

  相传明崇祯年间,泸州名妓谢秋芳才色艺三绝,守身如玉,只与才士交往,多是鉴赏文墨唱和诗词。时逢江津吴生在泸作官,谢秋芳与吴生相识后,互生爱意,暗许终身。

  为筹资给谢秋芳赎身,吴生决定辞去官职,回乡做生意。结果,吴生在回乡途中感染顽疾,一病不起,不久亡故。

  谢秋芳一等数年都没等到吴生音讯,便自赎至江津寻找吴生,结果得知吴生途中患病身亡消息,痛不欲生。吴生的朋友邀请谢秋芳游莲花石以解郁结,谢秋芳在莲花石上凭眺江景,感慨时空浩渺,世事无常,不禁悲从中来。她吟诗悼念吴生后,便殉情于江心。

  江津廪生、鹤山坪人氏李岑与张船山交好,著《船山诗注》影响很大,他听闻谢秋芳的爱情故事后,著《步泸阳女史谢秋芳韵》两首,其一曰:“愿将正事结新知,不知相逢未嫁时。恰有闲情无处着,就卿题处勒卿诗。” 其二曰:“买舟重到几江滨,烟水空蒙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处,翠钿冷落不成春。”

  自此后,莲花石留下了大量缅怀谢秋芳的诗词,无论文采、书法、镌刻均不乏上乘者。

  因该故事就像《桃花扇》中江淮名妓李香君和白衣书生侯方域的故事一样凄美感人,人们又称它为“水下桃花扇”“江津版桃花扇”。

  无论是“爱情天梯”的故事,还是“水下桃花扇”的故事,都可印证江津自古便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地方。

  不过,略有遗憾的是,三峡工程蓄水后,莲花石已难得露出水面,最近一次露出水面是2018年,距上一次露出水面已隔了11年之久。

  黄庭坚因何到江津做客吃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过华清宫绝句》,写尽了当时朝廷骄奢淫逸的生活,道出了诗人体恤民间疾苦的忧国忧民之心。

  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的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曾在做客江津时,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荔枝诗句。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因修《神州实录》获罪,黄庭坚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在今黔江地区。又因他表兄在夔州路作官,为避亲嫌,怕有包庇行为,朝廷便把他推置到宜宾。

  宋哲宗元祜三年(1088年),正值荔枝成熟之际,寓居江津的梓州文人李任道知道黄庭坚要由涪州乘船过江津去宜宾,就邀他下船做客吃荔枝。

  黄庭坚到江津后,李任道请知县冉木出面作陪。他们摘来味道鲜美的荔枝,在县衙后心舟亭(今江津区盐业公司后临江处)一边叙旧,一边品尝荔枝。李任道乘兴赋诗,黄庭坚当场作《心舟亭次韵李任道食荔枝有感三绝》:

  其一

  一钱不值陈卫尉,万事称好司马公。

  白发永无怀橘日,六年惆怅荔枝红。

  其二

  今年荔枝熟南风,莫愁留滞太史公。

  五月临江鸭头绿,六月连山柘枝红。

  其三

  舞女荔枝熟虽晚,临江照影自恼公。

  天与蹙罗装宝髻,更挼猩血染衣红。

  黄庭坚为什么会到江津做客?原来,诗圣杜甫十三代孙、南宋著名诗人杜莘老的夫人是黄庭坚的孙女,而杜莘老就定居在江津。杜莘老旧居及墓茔及后来所修的杜氏祠堂也在江津(现为清泊小学)。乾隆三十三年,《江津县志》录有王十朋《杜莘老殿院挽词三首》:“流落杜莘老,平生一饭忠。大贤宜有后,異代果生公……”

  当时,黄庭坚被贬往宜宾途中路过江津,寓居江津的好友李任道邀其在“心舟亭”一边叙旧,一边品尝荔枝。李任道乘兴赋诗,黄庭坚当场步韵作了上文。黄庭坚还作有《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以虎臂杖送李任道二首》等多首诗。

  从黄庭坚的诗中可以印证,江津种植荔枝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早在隋唐之前,江津塘河一带就已种植荔枝,是与涪陵荔枝、岭南荔枝齐名的三大荔枝种植基地。在汉晋隋唐时,江津塘河荔枝就已是进贡皇家的贡品了。

  正因如此,江津民间一直有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江津的说法,认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写的荔枝是从江津塘河送过去。其理由是,唐朝时候,从岭南送荔枝到长安,路程太远,不可能保持新鲜,而从塘河送到长安则是可行的。

  直到现在,江津塘河一带仍保持着种植荔枝的传统,塘河镇目前共有荔枝基地近1万亩。

  鹤山坪记录着陈独秀的晚年时光

  江津位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跨盆东平行岭谷、盆南丘陵、盆周山地3个地貌区,地貌类型主要分平阶地、丘陵和山地三大基本类型。其中,江津将平阶地俗称为坝,将平顶山俗称为坪,鹤山坪便是当地最为有名的平顶山。

  鹤山坪是古代江津城重要的屏障。长江在重庆江津流成一个“几”字,将重庆江津城东、北、西三面包围。城东南面又有重庆綦江和笋溪河横贯,因而西南面成为古时江津城外出的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横着鹤山坪,如立屏障。

  鹤山坪呈东北西南走向,虽海拔不高,但平地凸起,自成一脉,坪北陡峻的山崖下是波宽浪急的长江,坪南面崖下是笋溪河,加上山上平地面积很大,达39.4平方公里,有着丰富的耕地资源。因此,距守坪上,千军难攻,可形成一个独立而又险峻的军事要塞。

  在古代江津,这里又称鹤山坪大寨,有11道大城门7道小城门,在险峻的崖沿关口筑有严实的寨门,形成山寨。南宋时期,鹤山坪大寨又是与重庆合川钓鱼城同时期的巴蜀人民抗击蒙军的重要城堡之一。

  鹤山坪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最后的寓居地,现有陈独秀旧居陈列馆。该陈列馆位于鹤山坪上的石墙院,原是清光绪进士杨鲁丞的故宅,因四周原筑有二丈高的石墙而得名。陈独秀于1939年由附近的施家大院迁来此处,一直住到1942年5月27日逝世,时间长达4个年头,现保存下来的遗物有棕箱、皮箱、衣柜、砚台、铜茶壶、皮包、衣物等共31件。

  陈独秀晚年应杨家子孙以为其曾祖父杨鲁丞整理手稿的名义邀请入住石墙院,充分体现了江津人崇文重教的传统。

  在江津寓居期间,陈独秀写下了20首感怀诗或写鹤山坪、写几江的诗,生动记录了他的晚年时光。

  如陈独秀1941年所作《闻光午之渝静农建功夫妇,于屈原祭日聚饮大醉,作此寄之建功兄》:

  除却文章无嗜好,

  世无朋友实凄凉。

  诗人枉向汨罗去,

  不及刘伶老醉乡。

  这首诗的背后故事是:这一年的中秋节,他听闻他的几个好友到江津白沙看龙舟、喝酒聚会,而没有来看他,就写下这首牢骚诗托人带给其中这个名叫建功的朋友,说自己没有朋友很凄凉。结果,这几个朋友第二天就从白沙赶到鹤山坪,带着礼物来看他了。

  陈独秀的诗中还记录了江津的一些民俗生活,如1940年写的《江津乡间闹洞房》:

  老少不分都一般,

  大家嬉笑赋关关。

  花如解语应嗤我,

  人到白头转厚颜。

  陈独秀还有多首诗记录了鹤山坪的景色,如1940年所作《郊行》:

  蹑履郊行信步迟,

  冻桐天气雨如丝。

  淡香何似江南路,

  拂面春风杨柳枝。

  又如1942年所作《漫游》:

  峰峦出没成奇趣,

  胜景多门曲折开。

  蹊径不劳轻指点,

  好山识自漫游回。

  从中可以看出,鹤山坪虽在山上,但气候和风光就像江南一样,也可看出晚年的陈独秀虽然寄人篱下、生活困顿,但仍旧保持着自信、乐观的精神状态,生活充满了诗意。

  如今的鹤山坪已开始发展乡村旅游,规划面积达5000亩的“雨仙农谷” 农业综合体项目,充分利用鹤山坪山、水、林、地资源,建起了蓝莓采摘园、绿色蔬菜园和大棚采摘园、绿色富硒大米标准示范田、生态畜牧养殖场等,吸引了很多人前去休闲度假。

  张亚飞 李耀辉 图片由江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