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广开进贤路要有更宽广的胸襟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6-07 06:59:06 | 编辑:李振兵

饶思锐

重庆要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就必须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打破各种桎梏,不拘一格广开进贤之路

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决定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英才计划”将落实中央清理“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要求和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意见精神,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同时,在支持对象上,坚持开放理念,做到本地人才与外地人才同等对待。这些要求,符合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广开进贤之路”等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获得了广泛的点赞。

昔时,秦王嬴政曾下令驱逐客卿,李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力陈“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秦王乃止逐客令,广纳贤才,最终完成大一统。然而,在当前仍有一些地方、单位,还存有狭隘的用人观念,选贤任能戴着有色眼镜,引才问家乡、用人问师承,频频以地域、学校、部门、行业、身份等为外来人才设置壁垒……这种引才用人“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看似维护了本地、本单位、本部门的眼前利益,却不利于人才的集聚和竞争,最终损害的必是本地、本单位、本部门的长远利益。

为政之要,贵在得人。从秦孝公颁令求贤,到燕昭王筑台求士,“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人说,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是科技战,而科技战的本质就是人才战。这充分说明了人才多寡与优劣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性。在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后,国内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其目的就是想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重庆能否发挥好“三个作用”,关键就在于能否进一步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重庆一直在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这些举措在引才、育才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特别是此次“重庆英才计划”,在引才力度和引才服务水平等方面,都较以往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值得期待。

好政策推出后,关键在落实。特别是在引才、育才过程中,要警惕种种懒政怠政现象。此前,一些地方的引才政策出台好几年,一些基层办事人员仍不知道,或搞层层加码,附加各种条件,使得相关政策迟迟不能落地;有的单位在引才服务中相互推诿,牵头部门推给经办单位,经办单位又推给牵头部门;有的单位喜欢用一把尺子量人才,总是以老眼光审视新人才,片面强调职称、学历、资历等“硬杠杠”,对跨界人才、“斜杠青年”等多面手视而不见;有的单位不能辩证地看问题,只重视引进、服务好高层次人才,而忽略一般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还有些领导干部对单位引才、上级派才不理解、闹情绪,认为外来人才会挤占本单位晋升资源……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些人站位不高、觉悟不够、魄力不大、虚与委蛇,不能推赤诚于天下,不能承担使命责任。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重庆要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就必须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打破各种桎梏,不拘一格广开进贤之路,以更为宽广的胸襟把“重庆英才计划”落地落实,使重庆成为人才荟聚的高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宝地。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