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如何抓好民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5-22 07:40:15 | 记者:首席记者 彭瑜 | 编辑:肖福燕

  

  梦溪湉园一角。

  归原小镇一角。

  民宿让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富裕。

  荷花山庄一角。

  5月17日,以“发展民宿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梁平明月山·百里竹海民宿体验周拉开帷幕。与此同时,重庆首届民宿产业发展论坛也在梁平区举行。

  民宿产业是新兴产业。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乡村旅游达30亿人次,民宿消费规模达200多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乡村民宿消费将达363亿元。

  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民宿产业,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能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更有助于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

  我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怎样抓好民宿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深入各地进行采访调查。

  乡村民宿成为乡村振兴新抓手

  梁平区百里竹海,不仅地面有35万亩天然竹林,地下还有丰厚的煤、石膏等矿产资源。过去,竹山镇的村民主要以下井采矿谋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梁平区坚持生态优先,将百里竹海作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基地,关停矿井转型发展绿色旅游。

  去年5月,百里竹海开园3个月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百里竹海“开门红”吸引回了在外打拼的陈中明。他投资2000余万元将竹山镇老院子改建成梦溪湉园民宿。陈中明说,开业以来,梦溪湉园生意火爆。

  “全域旅游点燃了发展乡村民宿的热情。”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称,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热点,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渠道。

  著名城市建设专家、文化学者何智亚称,重庆有发展乡村民宿的潜力与优势。他介绍,重庆拥有森林、峡谷、温泉、茶山、竹海、花海等,自然资源丰富、人文积淀深厚;同时重庆主城区拥有800多万城市人口,城市人的乡土记忆、乡愁情节浓厚,越来越青睐乡村民宿。再加上重庆已成为网红城市,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大大刺激了民宿的发展。

  何智亚认为,发展乡村民宿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旅游;有利于助推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带动、促进乡村风气教化,重塑乡贤文化,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四年前,武隆区土地乡犀牛寨萧索破败。后来,当地政府与设计师动员村民自己动手,按照保留乡土特色的原则,对原来寨子进行整治改造。

  现在,犀牛寨22栋房屋已有18栋改造成了民宿,10多户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搞旅游,人均年收入约8000元。这些先富裕起来的村民成为新乡贤,带领大家打造犀牛寨民宿群。

  “民宿使乡村更美丽,乡村让生活更美好。”重庆市民宿产业协会会长秦文武称,梁平区通过发展乡村民宿来促进乡村振兴,打造梦溪湉园、梁山驿、谭家老院子、唐家坡印象等一大批特色民宿,看得准、抓得早、抓得好,抓出了实效。

  以旧房改造为主反对大拆大建

  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谭家院子民宿由破旧的土墙房子改建而成。设计师把农房变成了客房、猪圈改成了工作间、石屋改作了实训阁楼……

  “是改造、而非推倒重建。”相关设计师指出,乡村民宿并不是在乡野再建一座城市,而是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院落格局、建筑青瓦,以及延伸入室内的山体岩石。“一砖一瓦都尽力赋予再生的意义。”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城市设计师、美术家、企业家、投资者下乡,许多古寨、古院、古村落、荒废房屋,以及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改造成了乡村民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艺术氛围。

  比如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一口废弃老窑改造成了近郊颇有名气的文化休闲场所——“远山有窑”,曾家镇虎峰山在废弃闲置宅基地上建造了“寺下山隐”民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光绪年间的枫香坪碉楼改造出枫香坪碉楼客栈。

  ……

  “民宿的根基在于‘民性’,作为基础性功能又要追求‘宿性’。”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称,“民性”就是以地域环境为根基和依托,用本土材料,体现本土风格、本土气韵;从物质形态到精神气质,都必须带上自然而朴素的乡土韵味。“宿性”就是作为深度休闲体验旅游模式,要为游客提供舒心、动心、贴心的住宿设施和服务。

  上月,记者在长江边上一小镇采访民宿。第一家民宿房屋改造不错,但客房一间是两人同住的上下床、一间是三人同睡的榻榻米,很不方便;第二家民宿,屋内麻将桌上的烟缸装满了烟头,浓浓的烟味扑鼻而来,体验感极差。前不久,记者还入住一家古寨民宿,床上被子没有换洗,卫生间没有热水、也没有洗漱用品,布拖鞋也是前面游客用过的。

  在体验式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乡村民宿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外观风貌、建筑风格都极具特色,但作为传统住宿的升级迭代,这些民宿从卫生习惯、规范管理、细节处理上还需要很大的提升。

  乡村民宿拒绝千篇一律同质化

  民宿是乡村旅游生活方式的载体,又兼具有主人文化、在地文化、乡村文化的灵魂与生命。每个民宿要做属于自己独具一格的主人文化,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乡村民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乡村民宿既不是酒店,也不是农家乐。”何智亚称,好的乡村民宿是一件作品、艺术品,也是产品、消费品,它寄托着民宿主人的所有情感和文化修养。“有文化、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怀、个性化、小众化,是乡村民宿应有的特色。”

  武隆区仙女山“归原小镇”的美宿36院推出了定制民宿,让那些具有动漫、茶艺、设计、非遗等专业技能的人士落户打造主题民宿,形成民宿街区,促进不同民宿的互动,让游客在一条街就能感受不同民宿的文化氛围。

  “归原小镇”负责人唐绍波认为,民宿是有温度的,不是冰冷的建筑,民宿主的性格、个性,阅历、经验赋予了民宿生命。他告诉记者,民宿主是民宿的核心要素,最好不要当“甩手掌柜”,要融入民宿的文化营造之中。

  现在,美宿36院已建成11栋,已有等风、观梦、慢屋、好院子、一起文创等5家民宿入驻。

  “主人之于民宿才是灵魂。”著名室内设计师罗昊称,民宿主人对于经营活动的倾心尽力,丰富的体验内容、贴心的服务,以及生活方式的共享、文化的构建,恰好是民宿体验的重要内容。“民宿本身并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

  在渝北区石船镇麻柳村元邦萤火虫庄园,农学博士秦国新与妻子王雪梅用原始的耕作方法种田,不但生产出了放心食品,还唤回了10万只萤火虫。

  在大足区宝顶镇慈航村,荷花山庄农民罗登强种植荷花22年,并用5年时间将300个品种3000粒荷花种子送入太空试验育种。现在,罗登强的荷花品种有500多个,带动大足荷莲栽培面积新增1万亩以上。

  在垫江新民镇双河口村海博园林育苗基地,易春梅研发出从玫瑰红变粉红色,再经黄白色转为白色,最后又变成绿色的五色彩桂,并建起了乡村民宿。

  差异化是一个民宿在众多民宿中脱颖而出的核武器。如今,人们一提到秦国新夫妇就会想起萤火虫、谈及罗登强就能想起荷花、说起易春梅就可能想到五色彩桂。

  发展乡村民宿需要政策支撑

  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去年11月,全国发展乡村民宿推进全域旅游现场会在浙江安吉召开。会议提出,乡村民宿是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要统筹规划布局,狠抓基础建设,将乡村民宿发展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同时制定专项规划,注重保护生态资源,严把生态红线,注重向特色古村、偏远乡村、贫困农村发展。

  “乡村民宿发展进入市场和政府双主导时代。”张晓军称,发展乡村民宿的资源普查、土地利用、项目融资、人才培养、宣传营销等方面都需要相关政策支撑。

  去年底,重庆市民宿产业协会成立。据初步了解,目前全市乡村名副其实的民宿只有50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营业额及衍生商品销售额有1亿多元。规模不大,但发展快、影响大。

  5月17日,重庆首届民宿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了《2019重庆民宿地图》,同时授予梁平区唐家坡印象和谭家两院子等12家民宿金、银、铜牌民宿称号,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宿行业相关人士齐聚梁平共话发展民宿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构想与前景。

  “民宿产业发展的春天到来了,民宿经济、乡愁经济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秦文武希望,尽快出台民宿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建设的环境要求、安全保障、卫生服务、用地建设、申办审批、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使业务主管部门成为民宿产业发展的娘家和靠山,使民宿合法、规范,健康地发展。

  一间民宿点亮一座城。很多人到浙江丽水市松阳县,就是为了在过云山居住一晚。就是这个过云山居,一家民宿带动了整个松阳的全域旅游。,2017年,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米埗村集体收入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87万元。发展乡村民宿一年后,米埗民宿小镇成为新网红,去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00万元和3.5万元。

  “近年来,重庆民宿从数量和品质上都有很大提升,但相比江浙、四川、云南、广东等地,仍然还有一定差距。”何智亚称,但重庆大山大水的特色,山与城交融的格局,优美的生态环境,厚重的人文积淀,为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他相信,重庆乡村民宿将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给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闲度假选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彭瑜摄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