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领衔编写的刑侦教材用了快60年还没过时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李星婷 编辑:戴晓涵

POST TIME:2019-04-25 08:31:01

四月十四日,四川大学竹林村教师宿舍楼,周应德正在看书。特约摄影 龙帆

  ■18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地下工作。

  ■1963年,他领衔编写了《刑事侦查学教学提纲》,奠定了刑事侦查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

  ■1979年,他接受司法部委托,筹办大学本科刑侦专业。当年秋,我国高校第一个刑事侦查专业在西政诞生。

  ■他半生法学生涯开创了多个第一:参与编纂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学辞典》,主编了新中国第一本《犯罪侦查学》教材,领导筹建了国内高校第一所司法鉴定中心……

  “拼十年地下,抗日救亡,反饥饿、独裁、戡乱,争取民主和平。惊雷动。趁熏风时雨,树桃李精英。春色满园,半世刑侦。”4月14日,四川大学竹林村教师宿舍楼里,98岁的周应德满头银发,兴致盎然地念着自己写的这首词。

  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论语》等古籍,房间四周悬挂着周应德的书法作品。

  这首词,其实也是周应德一生的写照。

  3次聆听周恩来教诲,18岁入党做地下工作

  周应德慢慢翻开相册,那是一张他青年时代从事地下工作时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气宇轩昂,眉宇间一股凛然正气。

  周应德出生于重庆市南川县(今南川区)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大哥、幺弟都是革命积极分子。1938年,周应德考进重庆联中(即重庆七中),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参加抗日救亡进步活动。

  联中的氛围十分活跃。在学校,周应德参加了怒潮歌咏队、兴群剧团等。宣传抗日,还加入了抗建读书会,同学们两周举行一次座谈,交流读书心得。其间,周应德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以及马列著作,还3次见到了周恩来。“最末一次,是周恩来到联中作演讲,讲了3个多小时,最后他为同学们题词留念,勉励大家‘在伟大的抗战时代,不应空空度过,同学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周应德回忆道。

  正是在这样的成长经历下,18岁的周应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地下工作。高中毕业后,周应德考入有“法学摇篮”之称的朝阳大学(后迁回北平)。为让学校的进步教授章任堪看到《新华日报》,周应德每天在天亮之前,秘密将《新华日报》送到学校附近的铁匠铺,便于章任堪去拿。

  大学毕业后,周应德到江津女中教书,后去了永川,以永川县(今永川区)法院首席检察官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当时永川县长邱挺生的女儿是中共地下党员,与我是大学同学。”周应德说,自己便利用这层关系劝说邱挺生起义。1949年12月,永川和平解放,周应德结束了10年的地下工作。

  为开创我国刑事侦查专业奠定基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专业创建40周年。“创办国内第一个刑事侦查学专业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历史机遇。”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周应德难掩激动。

  时光回溯到1979年6月,司法部请西南政法学院(今西南政法大学)为公安部每年代培刑事侦查本科生100名。时任西政刑侦教研室主任的周应德一口应承下来。

  为何是西政承担这个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专业教师缺乏。”周应德回忆道,1953年,自己从法院调到西南政法学院讲授《刑法》。后来司法部从全国挑选了约20名法学教师,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进修学习,“两年时间里,我们只学一门课程——莫斯科大学科尔金教授讲授的犯罪对策学(即刑事侦查学)。”

  “那时,全世界只有苏联有犯罪对策学。”周应德表示,以前不少学界观点认为刑事侦查只是一项单纯的侦查技术,“但实际上,刑侦学涉及心理学、笔迹学、痕迹学等多种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956年,周应德回到西南政法学院开始讲授犯罪对策学(后定名为刑事侦查学)。构筑刑事侦查学理论体系的任务,也摆在了周应德的面前。

  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撰无疑是学科建设最关键的工作。1963年,周应德便领衔编写了《刑事侦查学教学提纲》,首次系统提出了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体系、任务、研究方法和原则等,奠定了刑事侦查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

  “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周老师与重庆市公安局保持密切联系,参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案情分析和对策研究等,搜集了大量教学案例和素材。”周应德的学生、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任惠华介绍,西政教授刑侦学的教师们也常到刑侦部门实习,当时成都、武汉、南昌、杭州等十大城市的公安局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实习基地。

  案例积累多了,上世纪60年代,周应德便再度领衔编写了杀人、盗窃、诈骗3本案例专集,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掌握破案技巧与经验。这3本专集作为刑侦辅助教材由公安部出版,一直沿用至今。

  正因如此,1979年,周应德接受司法部委托,筹办大学本科刑侦专业。他与公安部面商细节,决定专课专授,定名为刑事侦查专业,确定当年招生。当年秋,我国高校第一个刑事侦查专业在西政诞生了。

  在周应德半生的法学生涯中,开创了多个第一:1980年,他参与编纂的新中国第一部《法学辞典》出版;1982年,他主编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犯罪侦查学》教材;1984年,他领导筹建了国内高校第一所司法鉴定中心,改变了刑事证据鉴定由公安部门自侦自证的局面……

  桃李满天下,激励代代学子奋勇争先

  1985年,64岁的周应德调四川大学任教。前年夏天,一张周应德在四川大学图书馆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古籍阅览室中,96岁的周应德认真翻阅的状态得到许多学生的点赞和敬佩,称他为“最拼教授”。

  “周老师对真相、真理的坚持和追求,总是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任惠华是周应德1985年带的研究生。他说,周老师要求学生学习前辈侦查专家穷追不舍的精神,有为人民排忧除患的品德和担当。

  正是在周应德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无数西政和川大刑侦学子成长为时代的英才,奔赴到祖国各地。

  周应德对后辈颇有伯乐的眼光。曾有一名叫徐功川的贵阳年轻人,非常喜爱并擅长心理学。周应德的长兄周应培是贵阳师范学院心理学家,便把徐功川介绍给周应德学习侦查理论。在周应德的协助与指导下,徐功川的《侦查心理学》于1982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侦查心理学的专著。周应德欣赏徐功川的才华,又引荐他去见西政的领导,参加系里的评审答辩。有专著出版,加上周应德的推荐,徐功川走上了大学讲台。

  还有一次,周应德去安徽参加文件检验研讨会。在会上,他认识了北京公安局的邱大任。邱大任可凭案犯的笔迹分析案件相关情况,周应德便建议邱大任写一本从侦查角度讲语言分析的著作。1995年,由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邱大任编著的《侦查语言学》问世了。

  如今,经过40年风雨历程,西南政法大学刑侦学院已取得巨大发展,周应德也桃李满天下。

  “蚕丛辟疆,鱼凫狩猎;鳖灵治水,杜宇催耕……”周应德为西政刑侦学院写下了《蜀川颂长联》一赋。赋中,他用古今名人的事迹勉励学子们为祖国、家乡奋勇拼搏。

  “我在刑侦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都是在西政的30年时间里完成的。”年近百岁的周应德,偶尔还会在家里聆听他亲手填词的《西政校歌》。“群山逶迤,两江回环;巍巍学府,屹立西南”“精思睿智,穷学术之浩瀚”“继往开来,吾辈当先”……这首气势磅礴的西政校歌,寄托了周应德对西政学子的无限期望,“我希望,能把我写的长联刻在刑侦学院的石碑上,提升校园景观,也让学子们铭记嘱托,奋勇向前。”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大元广场4楼 邮编:40001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渝ICP备10202276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