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铜梁做好绣花功“把老乡留在老家”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2-14 08:01:22 | 记者:王翔 | 编辑:肖福燕

  春节假期一过,各地外出务工者陆续出门。然而,记者在铜梁区高楼、福果、大庙等多个乡镇走访时发现,原本应该“打拥堂”的农村客运汽车站却显得有些冷清。一位客运汽车驾驶员表示,和前两年相比,节后的这两天客运量几乎少了1/3。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近段时间铜梁区的各类招聘会上,人潮涌动,招聘企业往往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员工;广大农村,一个个创业者不停奔走,购买生产资料,为新一年生产做准备。

  铜梁区一负责人表示,这两年来,铜梁聚焦返乡就业创业者最关心的问题,做好“绣花功”,让返乡的老乡就业有门路、创业有支撑,使越来越多的老乡留在了老家。如今,“群雁归巢”已成为铜梁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一道靓丽风景。

  提前摸排对接,返乡就业者对门又对路

  往年,为了让外出务工者回乡就业,铜梁区想了不少办法,除了大力宣传,还将岗位信息发送到了村社的公共LED屏和村民手机上,让返乡者能对口进行选择。

  然而想法是好,效果却有限。当地干部在调研时就发现,虽然返乡者知道了相关岗位信息,但由于对企业发展前景,以及诸如车间、宿舍、食堂等环境不了解,不少人仍惯性地选择外出务工。

  “所以,今年我们从细处着手,提前进行了摸排对接。”铜梁区就业局副局长袁飞说,从去年12月起,铜梁区就动员各乡镇村社通过电话、岗位宣传册、务工者亲属等,向返乡者宣传铜梁及各企业发展前景,宣传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还出台新政,拟拿出上千万元,对返乡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员工及相关企业、劳务经纪人等进行补助。

  同时,算好亲情账、经济账,组织返乡者前往企业实地参观,了解工作环境,提前做好企业用工意向和返乡者求职意向的双向沟通对接工作,让返乡就业者就业对门又对路、心里有底,愿意留在家乡。

  2月12日上午,在铜梁城区明月广场举行的“把老乡留在老家”大型专场招聘会上,就有多个乡镇的返乡者“组团”前来参会。铜梁区高楼镇专门租用了两辆大巴车,将68名有返乡就业意向的村民集中送来应聘,由于提前沟通对接到位,68人中现场签订协议的有近1/3。

  “能回到家乡就业,我也挺高兴。”今年43岁的孙露兰是高楼镇龙源社区村民,一直以来,她都在广东一家汽车配件厂从事座椅布套缝制工作。这次回来过年,在村社干部的对接下,她知道了铜梁红蜻蜓鞋厂缝纫岗位招工信息,又实地参观了工厂,对工作环境很是满意,“计件工资差距不大,又能照顾家人,我当然愿意留在家乡。”

  据统计,在近段时间铜梁区的各类招聘会上,共有近5000名返乡者签订了意向性就业协议,较往年大幅增加,铜梁人才回流趋势愈加明显。

  全程多方扶助,返乡创业者干事创业信心足

  在铜梁区大庙镇莲胜村,33岁的彭材鑫颇有名气,这不仅因为他是该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更因为他在一家外地农业企业任职多年,学得了一手过硬的蔬菜种植技术,是公司技术管理人员。每逢过年过节,知道彭材鑫回村,不少村民都要上门请教种植技术。

  几年前,大庙镇将彭材鑫列为本土优秀人才,希望其能回到家乡,带动村民一起发展产业。然而,彭材鑫顾虑较多:“一方面是家人觉得没必要回到农村自己干;另一方面,我对政策扶持、土地流转等各方面的事情都不是很熟,觉得风险很大。”

  “这是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业主都存在的疑虑。”大庙镇一负责人说,为解决这个问题,铜梁区对创业者进行了全程多方扶助。在城镇创业的,为其提供工商、税务、技术支持、场地、贷款等一条龙服务;在农村创业的,针对其遇到的困难和疑虑,一件一件解释、一件一件落实,解决创业者遇到的各种困难。

  在多方动员后,去年下半年,彭材鑫终于决定回到家乡创业,发展西瓜和蔬菜种植。可在流转土地时,少数村民不愿意,镇村便组成工作队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半个月就完成了50亩土地的流转。对其申请的蔬菜大棚项目补助,镇里派专人进行跟踪办理,很快就完成了评审。

  仅仅两个多月,彭材鑫50亩西瓜蔬菜基地就完成了场平,搭建起大棚钢架,完成了合作社的组建。春节长假刚过,彭材鑫就开始着手购买大棚薄膜,以备大年后种植首批西瓜苗。

  “我现在信心十足,准备大干一场。”彭材鑫说,他有渠道,种的西瓜蔬菜不愁销路,西瓜可种三季,按一季一亩收入8000元计算,三季西瓜就能收入2.4万元,加上西瓜种植后,轮种藤菜等,基地每亩地可收入2.6万元以上。他准备以合作社为纽带,带动更多农户共同发展西瓜和蔬菜种植,让大伙共同增收致富。

  铜梁区农委一负责人介绍,在各种政策和帮扶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返乡创业者回到农村扎根,目前,全区由业主投资的各类乡村产业项目超过300个。

   龙头带动,散户创业有项目就业有保证

  除了在城镇就业,以及创业的人群外,返乡者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技术、没有项目,他们如何在家乡实现安稳致富?铜梁的做法是通过产业发展、龙头带动,让散户创业也有项目,即使不创业,就业也能有保证。

  在铜梁区福果镇,2017年返乡创业的刘松包下了200亩荒山荒地,建起了一个年出栏15万只“跑山鸡”的特色养殖基地,由于其“跑山鸡”绿色生态、品质较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为了带动更多返乡农户轻松创业,实现共赢,2018年,福果镇从利益连接机制等细处着手,鼓励刘松建立了“公司+基地+农场”的产业发展模式:由企业提供鸡苗、饲料、养殖技术,统一回购,农户分散代养,按每年制定的合同价卖给企业,每年企业利润的10%奖励给农户。

  “这种方法好,我们稳赚不赔。”49岁的杨光伦是一名木匠,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从事室内装修。随着年纪增大,他觉得工作越来越吃力,今年春节回到老家后,就想找个轻松安稳的事情做,却一直没有头绪。

  后来,他听说周边不少农户都在养殖“跑山鸡”,就来到“跑山鸡”基地了解,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企业合同价收购,我们每只鸡大概可以赚5元,1万只鸡就是5万元,今年,我准备不再出去了,在家安心养鸡。”

  通过产业发展和龙头带动,一年时间,福果镇已有33户返乡农户参与到“跑山鸡”养殖中,年出栏70万只,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实际上,产业的发展对乡村外出人员的吸引力已经开始显现出来。”袁飞表示,铜梁共有11万人在外务工经商,去年共吸引了上万人返乡就业创业,今年,随着高新区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以及农村产业发展对人才和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将力争吸引2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共同建设美丽龙乡。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