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艳山红村驻村第一书记游四海:脱贫致富路上的追梦人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1-11 07:26:26 | 记者:龙丹梅 | 编辑:李振兵

  游四海(左)正在了解村里鸽场的经营状况。记者 龙丹梅 摄

  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除了逢年过节来走亲访友的人外,村里鲜有外人。但2017年12月,村里却出了桩怪事——大家都在传,村里来了个“怪人”!

  “穿件黑大衣,戴个茶色眼镜,拿个手拎包,肯定是来租地的老板!”村民邓仁超说。“拿个铁钎到处挖地,还用塑料袋把泥巴装走。”村民罗林强怀疑这人是个地质学家,要不就是个挖矿的……

  村支书钱代兵听到种种传言,哭笑不得,他向村民解释:“那人不是老板,也不是地质学家,是武隆区总工会派驻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游四海。”

  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地处武陵山深处,村里的人都没想到,“怪人”游四海用一年时间把这个偏远村庄搅得“天翻地覆”,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不足6000元提高到2018年超过1万元——

  报到当天,他扔下村干部独自下村

  2017年12月22日,游四海开着私家车来村里报到,随后丢下一句话便出了门:“农村工作我一窍不通,村里的事全由你们做主,我下村搞调研去!”留下村干部们面面相觑。

  游四海今年49岁,中共党员。在考入武隆区总工会前,曾当过国企副厂长、物资公司经理,下过海做过生意。

  生在县城,长在县城,游四海最欠缺的就是农村工作经验,这第一书记咋个当?思来想去,游四海决定先搞调研。于是,他下村与村民交流,仔细观察当地山势走向,将山区的土壤取样进行化验……

  调研结果让他有些气馁:村子脏乱差不说,村民们普遍没有在家发展产业的心劲,对于流转土地顾虑很多;村支两委人少事多,观念陈旧,对村里很多弊病都习以为常。

  去年,他利用春节等假期自费外出考察,哄着爱人改变原先的旅游计划。两人去了乡村旅游和民宿业发达的浙江余村、莫干山以及贵州遵义花茂村等地“旅游”。爱人本以为是出来游玩,但眼看去的地方越来越偏僻,游四海还随时拿个小本本写东西,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但也只好由着他。

  3个月后,游四海回到村办公室。这个第一书记咋当,他心里有底了。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遭到村干部反对

  游四海准备在村里烧的“第一把火”是——种花。

  这个想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村民们告诉游四海,艳山红村最早名叫“烂泥坝”,这里每年春天都会开满红艳艳的映山红,因此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更名为艳山红村。

  他对村里的土壤进行化验,结果显示是呈酸性,适合种植果树、花草苗木,印证了村民的话。于是才有了在村里发展苗木,搞乡村旅游带动大伙儿致富的想法。

  可他刚一提出想法就遭到村干部的强烈反对。大家有三点担心:一怕村民不愿流转土地,二怕挣不到钱付不起租金,三怕种出来没有销路。

  游四海说:“怕这怕那,咋干得成事?大伙儿只管干,责任我来担!”

  说干就干,游四海立即带领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村集体、村民共同入股。为打消群众顾虑,他还和村支书、村主任共同出资1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

  鲜花基地建起来后,花卉不仅外销,还用来美化村里的环境。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游四海带领大家改厨改厕、装扮庭院,农房土墙上还用手绘图案增加艺术气息……

  小山村很快变了样——过去垃圾遍地、污水横溢的村庄,如今到处开满鲜花,家家的庭院都变得干净整洁。

  村里的变化让村民对发展产业有了信心。借着这个势头,游四海又在村里发展了鳅田稻、奇异果、高山鸽……一个个集体经济产业建起来。村民入股集体经济1130股,股金达56.5万元;村集体还对未脱贫的6户19人实行托底保障,每人每年至少分红3500元,让农户都能靠产业增收。一年时间,艳山红村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不足6000元提高到2018年超过万元。

  三件小事,让村干部思考身上的责任

  村子要发展,人人要齐心出力,单靠几个村干部咋能忙得过来。游四海正为这事头疼时,村里出了几件事。

  一是去年4月,村民们因果树杀菌需要石灰,找村干部帮忙。村干部一打听,武隆城区没有货,就以此回复了村民,并按惯例认为此事已办结;

  二是村民代山私自将集体水管架设到自家田地取水,因此与村主任黄东发生了纠纷,两人在争执中,代山摔倒。一时间,“村主任打人”传言传遍了全村,黄东觉得十分委屈;

  三是全村8个村民小组,7个小组长要求申请低保,群众十分不满。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三件事背后,折射出的是党员干部的观念问题。游四海第一时间在村里组织召开党员大会,主题是“村民生产生活所需的事都是大事”。

  会上,相关村干部当着大家的面作深刻检讨;会后,游四海多方联系,终于从长寿购买了2吨石灰拉到村里,供村民免费取用;黄东找到代山主动道歉,并承担了医疗费用;7名小组长主动收回了低保申请……

  “以前觉得当村干部只要不贪不占、不优亲厚友就够了。”钱代兵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但这几件事下来,村干部们开始重新思考身上的责任。

  村干部作风的改变赢得了村民的信任。现在,村里要修路、搞建设,只要村干部一说,村民就积极响应,主动提着工具来帮忙。

  家乡发展,村民能帮忙的都来帮忙

  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有时遇到老板欠薪不知该如何维权。游四海发挥区总工会的优势,组织村民成立了联合工会,请来律师帮邓仁超等十多个村民追讨欠薪。这下,全村在外务工、创业的村民都知道村里来了个能干事、会干事的驻村第一书记。

  游四海动员大家建起微信群,将在外务工、创业的村民都拉进来。他建议大家成立村民理事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来为家乡的发展尽点心。大家一呼百应,村里很快建立了三级理事会,成员100多名,多年没回过村子的人也回来参与家乡建设。

  理事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筹资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半个月时间,大家捐了近30万元,装完路灯还有剩余。以前太阳一落山,村里就漆黑一片,现在有了路灯,村民们走夜路再也不怕摔跤了。

  他又组织党员们成立了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村里的老人免费理发、干农活、维护公路等。去年7月,武隆遭遇暴雨袭击,出村公路被山体滑坡阻断了。游四海在群里发了一句“村里受灾,公路断了,大家能帮忙的回来帮帮忙”,之后便去组织干部群众抢险。谁知50多个志愿者连夜从武隆、重庆主城、涪陵等地赶回来帮忙,有的还自己花钱租了挖掘机,很快便抢通了道路。

  47岁的村民王双红在外打工30多年,早已在武隆城区定居。但从去年加入村民理事会后,他每天自驾车回村里“上班”,村里的大事小事抢着干。离乡多年的他今年还准备回老家发展养殖业,“村里如今发生了大变化,在家发展也能致富”。

  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村干部的责任心变强了,远近的村民交口称赞。一点一滴,党员干部们的行动,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去年,艳山红村17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