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綦江因地制宜,探索理论宣讲新形式——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9-21 06:42:31 | 记者:陈国栋 通讯员 陈正策 | 编辑:王俭林

綦江区因地制宜,探索理论宣讲新形式,让宣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贴近群众生活 提升感召力

“那一年我19岁,当亲眼看到我的班长、副班长都牺牲在我身边时,我端起枪就冲了上去……”8月20日,在綦江区古南街道綦齿社区,85岁的老党员王昌元为大家讲述当年的上甘岭战役时,依旧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已有63年党龄的王昌元是当地“草根名嘴讲师团”的成员,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并在西藏最艰苦的地方守护祖国边疆20多年,退休后,积极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当天,王昌元被邀请去给社区党员们讲党课。

坚持身边人讲身边事,促进宣传学习更接地气。在綦江区,向王昌元这样的讲师还有很多,他们通过现身说法的讲述,让群众消除了对理论学习的距离感、陌生感和排斥感。如在宣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时,他们多采用老百姓喜欢的俗文俚语、典故传说来展现,反响良好。

“我们坚持讲师从群众身边来,培育一支走家串巷的宣讲队伍。”綦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积极挖掘身边的感人事迹,与名师讲堂、道德讲堂、廉政讲堂、家风讲堂、流动讲堂和微型讲堂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站稳群众立场 提升吸引力

在綦江区打通镇,农家夜话讲坛在当地的知名度很高。农家夜话,是打通镇推进理论政策宣讲、解决群众诉求、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载体,自创立以来,因其形式新颖活泼、内容接地气,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

该镇吹角村村民吴显强是农家夜话的忠实听众之一。正是农家夜话,让他学到了与休闲旅游有关的知识,并在村里办起农家乐,稳步致富增收。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为了让宣讲通俗易懂,宣讲员都尽量用朴素的乡土语言传递党的声音、宣传乡风文明,让群众了解时事、掌握政策、获取技术。

綦江区委根据讲师团成员工作性质、专业特长等情况组建6支宣讲分队,按照“一个领域、一个主题、一个课时”原则,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需求,突出讲课侧重点,分别研究确定课程主题、内容、人员以及场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目前,綦江已经形成了“农家夜话”“三江好声音”“黄葛树下的家”“夕阳正红”等一大批特色基层宣讲品牌。

增进群众认同 提升引领力

以前,在綦江区永城镇,在各村主干道两旁显眼位置修墓的事情时有发生,不仅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并严重影响到当地的旅游形象。

“推进移风易俗,首先要让村民从心底里摒弃陈旧观念。”为此,永城镇在“皂角碥的龙门阵”宣讲活动中,强化移风易俗宣传。随着广泛深入的宣讲,倡导殡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逐渐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共鸣。

通过移风易俗宣传,全区很多乡镇的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滥办酒席等不良风气在当地已经没有了“市场”。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宣传学习推动乡风文明只是一方面,綦江还结合产业资源、产业布局、群体结构等实际,推行“支部+宣讲”“合作社+宣讲”“中心户+宣讲”模式,推进党支部建设、产业合作社发展、农民观念转变,让大家都在学习中找方向、找路子。

为推动宣传全覆盖,綦江区采取集中宣传与口口相传、线上宣传与线下发动相结合的方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立体化宣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