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9-11 06:30:39 | 编辑:李平

“忠文化”研讨会现场

忠县全景

“忠”字把中华传统最基本的美德全部概括

徐小跃(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概括起来就是仁以爱之、义以正之、礼以敬之、智以善之、信以诚之,也就是忠爱、忠正、忠敬、忠善、忠信。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华传统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忠”。

世界对我们中国文化最佩服的就是两个,一个是忠,另一个是恕。因此,忠是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赋有永恒魅力的价值和意义,他既与中华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有内在关联,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相关联。所以,我们应该挖掘具有更加超越性的忠的内涵。

在新的形势下,践行中国梦,什么叫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忠。

把忠文化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周勇(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民族观,从而确实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的自信。因此,要把“忠文化”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此,我有三项建议,首先要学习掌握好研究建设传承“忠文化”需要遵循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

其次现在研究“忠文化”的时候还需要进一步回答好几个基本问题: 一是忠县“忠文化”的源头在哪里?要去梳理清晰“忠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忠文化”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忠县“忠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当中的特色文化。第三要追根溯源弄清传统文化当中“忠文化”的内涵。第四要进一步挖掘“忠文化”所具有时代价值的基本内涵,用以引领风尚,重建道德,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最后要弄清楚什么是“忠文化”。至少应回答时代、区域、核心要义、概括性的表述和核心表述、它和本土文化以及和中华文化的关系等5个核心要素。

研究“忠文化”重点挖掘“四贤”

蓝锡麟(重庆市文联原党组书记)

“忠”的原初意义,就是敬心为忠,尽心于人,不欺于己。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对接的。

东汉撰写《忠经》的马融认为,为官先要去掉私心杂念,形象要光明正大,不害礼伤物,要举贤任人,该做的好事就尽力去做。唐代“四贤”都基本上做到了忠的本意,但目前他们身上的“忠文化”挖掘不够。

当务之急就是把四贤“忠文化”的本来含义挖掘出来,宣传开去,传承下去。这是“忠文化”能够产生更大影响的突破口之所在。因为他能够同人们日常生活、现实生活相对接,也能够和国际对接。

用真实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忠州的文化自信

王川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

为什么唐太宗要命名这个地方为忠州?建设、梳理“忠文化”,唐朝之前和忠有关的历史,当然巴蔓子是首选,而历史也是这样,这也是忠州的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

在建设忠州博物馆,梳理忠县的文化时,就确立了“忠义之魂,大地史书”的展览大主题,其中一个主题展览就叫忠义忠州,包括了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四个忠诚良将,白居易、陆贽、刘晏、李吉甫唐代四贤。

忠州博物馆就是用忠州的厚重历史和经典人文,凸显根植于忠州土地上的“忠文化”。所以,忠县建设“忠文化”有这份自信。

用文学的方式助推“忠文化”的传播

陈川(重庆市作协主席)

忠县全力打造“忠文化”,文学不应该缺席,应充分发挥文学自身优势,通过优秀的作品增强忠县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传播力。因此,建议忠县有关方面重视本土历史题材的创作,提高组织化程度,综合施策加大支持力度,既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又助推“忠文化”的传播。

同时建议调动忠县本地作家、聘请市内外作家创作“忠文化”文学作品,以及创新传播方式,组织网络文学创作,并加强现实题材的创作,讲述新的忠县的故事。

“忠文化”必须要形态化

杨矿(重庆市文联副主席)

我们既要解决什么是“忠文化”的问题,也要解决“忠文化”在哪里的问题,还要解决“忠文化”有什么用的问题。

忠县所具备的资源,是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的,唯一一个以忠字命名县。这是历史留给忠县人民最为宝贵,也最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新的发展阶段,完全可以规划建忠文化园,目标就朝着国家5A级景区去做,把“忠文化”转化为推动忠县发展的产业,具体把“忠文化”项目化、物化、固化、形态化,让每一个老百姓都看得见、摸得着,解决“忠文化”的转化和现实发展的问题。

忠是一切美德的核心

张国圣(光明日报重庆记者站站长)

忠实际上是一切美德的核心,所以“忠文化”理所当然是中华传统文化,以文化孕育的各种美德当中,“忠文化”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形态相比,我觉得关系是内核和表象的关系。忠县在打造“忠文化”的时候研究了很多其他的地市,孝文化,信义文化这方面,实际上“忠文化”是所有这些优秀文化的内核和源头。

而“忠文化”既是自己的源头又是自己的内核,所以忠县打造“忠文化”是有自己的优势的。

忠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康清莲(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

“忠文化”内涵很丰富,比如忠诚、忠厚、忠心、忠贞等等,都是从情感上来说的。所有的内涵,其实概而言之都是情感上的一往情深。用现在的话来说,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亲人,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爱。

忠就是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如果每个人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有序的社会,所以这就是每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也就尽到自己忠的责任。忠其实简而言之,就是每个人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

站到国家的高度来做忠文化

刘德奉(重庆市文化研究院院长)

“忠文化”绝对不只是忠县自己的文化,也不仅仅是重庆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后做这样的活动,一定要站到国家的高度来做这样的文化。

对此忠县可以打造一个以“忠文化”为主体的实体平台,主要内容可以分三部分,一是中华“忠文化”园,主要承载中华优秀传统的“忠文化”思想,“忠文化”故事,“忠文化”代表人物;第二就是巴蔓子文化园,主要承载巴蔓子故事,巴蔓子时代文化,与巴蔓子相关的忠县文化,重庆的“忠文化”。第三世界各国“忠文化”园,主要承载典型思想,典型故事,典型人物,以丰富整个“忠文化”园的内容。

挖掘文物内涵打造文化创意项目

邹后曦(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忠县是一个文物大县,一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046处,地面地下文物的重要级、影响力、学术价值、出土程度在全市有重要地位。

打造以“忠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项目,不能无中生有。忠县甘宁周口是全国盐业史很重要的地点、典型的楚人墓崖角墓地、木耳石三国墓群、皇华城宋代遗址等,其中有的是市宝、有的还是国宝。忠县依托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打造文化创意项目,“忠文化”园不是无本之木,是真的不是假的,是有支撑的。

特别是皇华城,既是江中孤岛,山水结合非常美丽;也有马昆抗蒙的英勇故事,还有较为完好的宋代城墙,它的社会价值就是“忠文化”主题体现。

忠县要打造全球华人的“忠文化”重镇

李重华(重庆市社科院文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忠县不仅仅是把“忠文化”推向全国,而是要建设13亿中国人和6000万海外华侨华人的“忠文化”重镇。要把我们的“忠文化”和其他国家的“忠文化”联接起来,推动中外“忠文化”的交流与互建。

挖掘利用“忠文化”资源,仅限于巴蔓子、严颜、秦良玉是不够的。实际上,皇华城保卫战中的马昆的英勇无畏不亚于严颜,唐代四贤的刘晏也是大名鼎鼎经济学家、大学者,三字经里面有十句就是写他的。刘晏被迫自尽的时候,他的家产就是两车书,几袋粮,就这么清廉。

最后要持之以恒,以大手笔来推进“忠文化”建设,要一届一届搞下去,从市级层面多争取有关其他部门的支持。

忠是走向信仰的一条路

黄晓东(重庆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忠县“忠文化”是最富有特色的,它不只是一个忠的含义,还与诚、信、勇、孝相结合,形成了有特色的忠县“忠文化”。

我认为,忠是走向信仰的一条路,“忠文化”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精神世界、信仰这条路线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点。“忠文化”打造好了,对于推进信仰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文化建设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就看是否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这就是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属。这种精神文化的落地,除了建主题公园外,还要用活动的方式,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些机制推动社区、机关、学校、社会的这样一个意识,构筑忠文化体系。

抗日战场尽显忠县男儿忠勇本色

陈仁德(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重庆诗词学会副会长)

在忠县,忠的精神不只体现在历代英雄豪杰身上,在国家危亡时刻,普通的忠县人身上一样闪现着“忠文化”的光芒。

据《忠县志(民国)》记载:“忠县自抗战以来,截自三十四(1945)年止,出征士兵计39183名。”根据分年度统计,民国三十四年为1742名,为年度最少,原因是抗战已接近尾期。

民国二十八年出征7438名,为最多,当年政府下达征兵计划为6444名,结果超出将近1000名,足见忠县人的忠勇爱国。当年忠县共有74479户,男237895人,女236753人,男女共474648人。除去未成年和超龄男性,适龄青年大约只有6万人,出征抗日近4万人。

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忠文化”的精神已深入骨髓,在忠县世代传承。

 

9月7日,“忠文化”研讨会在忠县举行。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忠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忠文化”的核心内涵,在当代社会弘扬“忠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忠县下一步该如何宣传打造并传承“忠文化”等主题进行交流发言。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与会专家认为,忠县“忠文化”资源富集,它与诚、信、勇、孝等相结合,形成了有特色的忠县忠文化。忠县要做好忠文化的研究、建设和传承工作,进一步挖掘忠文化所具有时代价值的基本内涵,用以引领风尚,重建道德,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研究“忠文化”

先回到最本初意义上去

忠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积淀千年的忠文化源远流,具有丰富的“忠文化”资源和历史人文底蕴。

“能够生长、工作在忠县是人生之幸。”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小跃称,“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忠”。 “一个‘忠’字把中华传统最基本的美德全部概括。”

徐小跃认为,忠是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赋有永恒魅力的价值和意义,它既与中华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有内在关联,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相关联。

专家们认为,忠是一切美德的核心。它不只是一个忠的含义,还与诚、信、勇、孝相结合,形成了有特色的忠县“忠文化”。 “忠文化”在日常工作和精神世界、信仰这条路线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点,忠也是走向信仰的路径。“忠文化”打造好了,对于推进信仰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新形势下,践行中国梦,什么叫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忠,就是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尽心尽力。

重庆市文联原党组书记蓝锡麟认,研究忠文化,要先回到“忠”最本初的意义上去,那就是敬心为忠,尽心于人,不欺于己。他认为,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对接的。

把“忠文化”

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

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民族观,从而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的自信。

“因此,要把研究‘忠文化’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勇称,这样研究工作才能落地生根,才能让人们从传统文化里面找到实现中国梦的精气神。“不然说了半天全部在空中漂,风一吹就走了。”

周勇建议,研究“忠文化”首先要学习掌握好研究建设传承忠文化需要遵循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专家认为,研究“忠文化”要进一步回答好几个基本问题:一是忠县“忠文化”的源头在哪里?梳理清晰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忠文化”的关系。二是忠县忠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当中的特色文化。三是要追根溯源弄清传统文化当中“忠文化”的内涵。四要进一步挖掘“忠文化”所具有时代价值的基本内涵。

最后要弄清楚什么是“忠文化”。至少应回答时代、区域、核心要义、概括性的表述和核心表述、它和本土文化以及和中华文化的关系等5个核心要素。

弘扬“忠文化”

要有载体要形态化

“忠文化”是历史留给忠县人民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但“忠文化”究竟在哪里?如何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如何让它具有当代价值?

专家们认为,过去,“忠文化”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传说中、史料中、宣传中,跟人们的距离比较远。他们建议,弘扬“忠文化”要有载体,要形态化,“忠文化”必须要落地。

“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重庆市文联副主席杨矿认为,忠县所具备的“忠文化”资源,是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的,唯一一个以忠字命名这么一个县。忠县完全可以建“忠文化”园,目标就朝着国家5A级景区去做。“每个人到忠县来要看什么,就是看‘忠’。”

重庆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刘德奉建议,忠县要站在国家的高度来做“忠文化”,一是打造中华“忠文化”园,主要承载中华优秀传统的“忠文化”思想,“忠文化”故事,“忠文化”代表人物;二是打造巴蔓子文化园,主要承载巴蔓子故事,巴蔓子时代文化,与巴蔓子相关的忠县文化,重庆的“忠文化”。三是世界各国“忠文化”园,主要承载典型思想,典型故事,典型人物,以丰富整个“忠文化”园的内容。

“文化建设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就看是否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这就是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属。”重庆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晓东称,这种精神文化的落地,除了建主题公园外,还要用活动的方式,一点一滴地积累,通过一些机制推动社区、机关、学校、社会的共识,构筑“忠文化”体系。

张亚飞 李耀辉 图片由忠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