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綦江 因势利导打造文化升级版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9-07 06:41:58 | 编辑:李平

古剑山艺术村

山水綦城 摄/陈宗武

国际学术考察团来綦江考察永城吹打

綦江体育中心 摄/罗玉平

“行到蜀南欲尽头,江边深处隐扁舟。”在行走到綦江的明代大才子杨慎的眼中,悠悠綦河濯濯涟漪,一艘小船停泊在水中,构成一幅恬静闲适的画面。

千百年来,这一泓碧水浸润卓尔风华,滋养人文锦绣。历经岁月,蜿蜒顾盼的綦河载着綦江的千年文脉,驶入崭新的时代。

1 鸣动钟鼎 地方特色文化灿烂生辉

2018年5月,从国家文化部传来消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綦江区永城镇村民刘道荣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现了该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零的突破。而此前,綦江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到11人。

经过两年的艰辛奋战和努力,綦江文化工作者对綦江民歌进行了普查,积极开展专项田野调查和抢救,按照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条件进行重新分类和整理,一部饱含心血的《綦江民间歌曲集》正式定版,为綦江地方文化宝库留下了珍贵的视频资料。评书《秦良玉》成功入选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入围新人奖、文学奖;版画作品《龙舞人欢》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终评候选作品前四强;90万字的《永城吹打乐》荣获第七届重庆艺术奖,100万字文学作品《綦江历代文学作品选》系统梳理綦江历史文脉。

文脉的传承系于青少年。一批地方非遗普及教材编印出版,为綦江非遗传承留下熊熊火种。永城吹打艺术团参加了市内外数十场演出,入选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各中小学持续利用美术课、第二课堂开展农民版画传承,取得良好效果,30余个校园传承基地在南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三江街道文化中心、永乐学校、石壕中学等单位获批第三批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

文化在发扬中壮大。綦江利用农民版画名片加强文化交流,一幅幅构图明快、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的作品漂洋过海,在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参展参赛;600多幅佳作被国家博物馆及个人收藏;一批批海外华裔青少年走进綦江,开展“中国寻根之旅”。

2 点石成金 文化之力加速产业之轮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说过:“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綦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让这样的优势更加凸显。

在綦江,一个“无中生有”的经典案例正展现勃勃生机。几年前,上厂村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村庄,村民们都过着平静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这里却是另外的模样,星罗棋布的艺术家工作室点缀山间,现代艺术与乡土气息融为一体。随着众多艺术家的到来,上厂村已渐渐被另一个名称替代,那就是古剑山艺术村。该艺术村由政府免费提供土地供艺术家自行设计并修建专属工作室。这些工作室是艺术家的家,是艺术展览馆,是创作基地教学场所,还是一个个风格各异的乡村酒店。綦江人的创新思维,让这里像变魔法一样,建出一个影响广泛的艺术村,给了那些原本与这里毫不相关的艺术家、游客前来的理由,从而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和旅游名片,也成为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一场“枯木逢春”的好戏也正在綦江上演。近日,励志创业电影《绽放吧天使》在该区三江街道开机,而主要的取景地居然是曾经的破厂区。这里曾是红火的国营企业,后来因为市场条件的变化失去了生机,一片片厂房在岁月中封存下来,建筑上爬满了绿色植物,当年的火车铁路、站台,当年的黑板报、墙报标语,青年文明岗亭、标牌等元素都保存完好。綦江人的智慧火花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文化的视野下,将这些时代的印记转变为不可多得的影视资源,打造为重庆市为数不多的工业主题影视剧拍摄基地。真实的工业场景和浓厚的年代感,让这里成为一个个剧组制片眼中的香饽饽。目前,实景拍摄完成的有《钢魂》《我的孩子我的家》《追踪》《幸福照像馆》《同路人》《恍如少年时》《十七岁的轻骑兵》等影视作品。这里已成为綦江首个工业主题文化公园景区。

一个“起死回生”的故事让綦江人津津乐道。像所有的区县文艺院团一样,成立于1953年的原重庆綦江川剧团,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陷入困境。从1991年到2011年,经历了持续20年的“人去楼空”,全团没有一场演出,每月人均只发250元“留守工资”。痛定思痛,綦江大刀阔斧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于2015年底将其彻底转企改制为渝南文化公司。改革激发出强大的活力。短短几年间,渝南文化公司就获得了3个国家级奖项,占领了区内演出市场95%的份额,成为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演出服务的主力军,还抢占了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演艺市场部分份额,每年演出场次超过280台,固定资产增长了10倍达近3000万元,员工工资也超原来20倍。2016年受文化部指派,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成功开展文化交流,这是重庆市区县级专业文艺院团首次代表国家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并负责整台演出。

像这样的綦江故事,还有很多。“不待扬鞭自奋蹄”,綦江文化产业正高频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向深厚底蕴要文化生产力。

綦江区近300家文体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掀起文化消费热潮。一大批积文化项目落地,协议引资达到近7亿元。露营基地、运动公园、钓鱼基地、漂流基地、休闲小镇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发展崛起前景广阔。全国台联海峡两岸(重庆)青少年体育交流基地落户綦江。

綦江农民版画产业稳步发展,获得人社部全国第二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农民工专项总决赛企业组二等奖;版画风系列衍生产品日臻成熟,风靡市场;“永城吹打”打造符合市场审美特色节目10个,获得人社部全国第二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农民工专项总决赛团队组二等奖。

不在传统优势上睡大觉,甩掉深厚底蕴带来的优越感,綦江文化创意产业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正加速转变为文化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添柴加火。

3 丰神俊骨 活力迸发点亮城市精彩

行走在綦河边,绿树掩映下的一方方雕塑、题刻伴随左右,让人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风骨,而在河对岸,一幅幅浮雕串联起出綦江的历史长卷。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IP,也是城市最好的底色。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过瘾。”年初的綦江春晚火热上演,这也是该区首次成为重庆市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市民饱赏文化盛宴,连呼精彩过瘾。

以“文化强区”为引领,綦江区每年举办特色群众文艺活动及大型文艺演出20余场次;完成区级层面送文化服务进街镇80场次、街镇送文化服务进村(居)1200余场次,区图书馆与每个街镇图书馆“两层三级”通借通还一卡通系统。图书馆来馆阅览读者达68560人次。綦江在2016年建成近40个电影固定放映点基础上,新建20个室内固定放映厅,首次获得全市惠民电影工作年度优秀组织奖。

城市因为有千姿百态的文化,才有了过去与未来的精彩对话。城市是文化的积淀、文化的载体、文化的舞台。

2018年,綦江市民期待已久的体育文化中心全面对外开放,成为广大群众日常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也是綦江城市新地标。按照国家级标准设计的全封闭式恒温游泳馆正式投用,市青少年游泳锦标赛、第四届水下曲棍球中国杯先后在此举办。重庆老瀛山国际越野挑战赛在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景区激情开跑,吸引来自国内外1000余名越野跑选手和跑步爱好者报名参赛。

此前,第二届中国梦主题歌曲(渝南黔北)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在綦江横山唱响,为参赛选手提供了高规格的演绎舞台,也拓展着渝南黔北文化交流的领域。一首首中国梦主题新创歌曲响起,一度引起近万名观众大合唱,嘹亮的歌声响彻夜空。“心情很激动,这样的场面我还没有见过,虽然有的歌没有听过,但激情的旋律也让我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重庆市民卢遥带着孩子来此避暑,这几天她每天都到场看比赛,一场不落。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活力的“钢筋水泥森林”,是没人情的“几何体荒漠”。綦江把文化元素注入到城市开发之中。传綦世界文旅城涵盖文化、娱乐、餐饮、零售、亲子等全方位业态,将成为綦江乃至周边地区群众文化休闲、购物娱乐新的目的地;在綦江恒大世纪梦幻城项目中,深入和文化部门对接联系,充分设计布局了社区文化场所和文体设施;在传统街区升级中,也将大量注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独特滋养。立足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文化已成为市民的常态生活,文化气质正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綦江的“文化+”之路打开了巨大的想象和提升空间,一川碧水蜿蜒顾盼中,渝南门户的文化故事仍在延续。

张北平 向鸿升 图片除署名外由綦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