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铜梁龙舞 舞出龙文化产业生态圈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9-07 06:40:58 | 编辑:李平

享誉国内外的铜梁火龙

铜梁“龙凤呈祥”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首都国庆晚会上

《龙把子》获奖证书

赴台湾火龙表演

铜梁龙赴法国展演

赴美参加纽约时报广场跨年音乐会

铜梁龙在世博会英国馆前表演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今年元旦,铜梁龙首次登上著名的纽约时报广场,向世界传递新年的美好祝愿。两个月后的元宵节,铜梁火龙再次受邀奔赴台湾,参加第二届“龙耀宝岛”中华铜梁火龙展演,慕名前来观看的民众累计超过16万人次,再次得到各方高度赞誉。这是重庆铜梁传承龙文化精神,发展龙文化产业的缩影。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铜梁立足“中华龙乡”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舞出了以铜梁龙文化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与旅游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完美融合,在推动铜梁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为进入新时代的铜梁找准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向。

A 博大精深 铜梁龙舞收获多块金字招牌

“铜梁龙始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在铜梁文化馆里,对于铜梁龙有着这样的描述。

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铜梁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它集民间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舞蹈艺术形式,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共20多个品种。铜梁龙舞雍容华贵、套路精美,动作连贯自然,飘逸灵动。2006年,“铜梁龙舞”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铜梁龙舞曾先后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等国内重大庆典活动,屡受官方派遣或民间邀请赴亚洲、欧美、大洋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铜梁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铜梁龙舞更是收揽多块金字招牌。先后在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舞龙比赛摘得2金4银成绩、首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民间舞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国秧歌节最佳表演风采奖、奉化国际舞龙邀请赛展示组金奖、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舞龙展演金奖第一名、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表演类)山花奖等。更让人值得高兴的是,铜梁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灯)之乡”,成为最具中国象征的龙文化杰出代表。

B 因势利导 借力龙文化拉长产业生态圈

“铜梁龙舞是弥足珍贵的宝贵文化资源,发展龙文化产业我们有基础有优势。”铜梁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聊起龙文化与产业发展津津乐道。

周合平是铜梁当地一家彩扎龙产品公司的老板,他的爷爷周均安是铜梁龙三大彩扎老艺人之一。从懂事开始,他便重复着爷爷周均安走过的路,成为一名扎龙技艺学徒。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凭着自己的扎龙手艺,长大后竟开上了公司当上了老板,公司生产出来的彩龙扎产品不但供不应求,还远销国外。

与周合平制作彩龙扎产品不同的是,铜梁高楼镇火龙表演更是将龙舞产业推向了高潮。1997年之前,高楼镇舞龙的村民每天只有20-30元的收入,基本上都是一些练习性的演出,外出演出的机会很少。直辖以后,龙灯艺术的不断创新,高楼镇的火龙表演队如日中天,频繁应邀到国内多个省市参加演出,更赴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华第一龙”品牌远播五湖四海,高楼镇的火龙表演队每年就能挣回600万元表演收入。

如今,铜梁龙已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杂耍”,而是直接带动农民致富的文化产业。精明的铜梁人更是因势利导依托铜梁龙文化 “金字招牌”,开始大做“龙”文章,高举龙文化品牌,大手笔打造龙文化产业。

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发展文化企业,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发展的机制体制,设立2000万元龙文化企业孵化种子基金,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和评估机制,成立龙文化传播公司,引进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起龙灯彩扎、销售和龙舞培训、表演、龙舞刺绣手工艺品等业态,拉长了龙文化产业生态圈。

仅去年,铜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6.7%,文化企业达到652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44家,建成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市级首席技师工作室1个。扶持20余家龙灯制作和文化创意企业,培育民间龙舞艺术表演团队20余个,年组织商业演出800多场次,年收入达5500万元。

C 创新融合 促进文、商、城、旅大繁荣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依托龙文化衍生出来的文化产业,已成为铜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正在扩大,正在深远。

清晨漫步在安居古镇的大街小巷,你总能不时发现,龙文化无处不在。龙舞表演、龙灯、龙绣、木匾、陶瓷刀、何氏木雕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映入眼帘,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这一切都与铜梁致力于打造文化旅游城市密不可分。近年来,铜梁促进文化特别是龙文化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开发以龙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在安居古城、淮远古镇特色商业街等建立龙文化特色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和专营店,形成完整的龙文化产品开发、制造、销售产业链条。

在龙文化博物馆中,游客既可以了解到数百年来铜梁人民与龙和龙舞结下的不解之缘,也能从古代的龙灯拜年、龙舟祭江舞龙庆丰收,到现今国庆35周年文艺表演上铜梁龙初露头角、2008年奥运会铜梁龙再展风采的前世今生。

在古城街边的小店里,游客可以学习舞龙、学习扎龙,参与到铜梁龙的制作过程当中,还可以购买龙绣、龙雕等工艺品。数据显示,古街商户发展累计已达450余户,特色酒店和文化客栈35家,接待床位超过2000个,餐饮接待能力达8000人。

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铜梁以龙舞文化、农耕文化、乡愁文化为主题,形成了黄桷门奇彩梦园、三色乡下时光、避幽谷等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在带动当地老百姓居住环境美起来、生活富起来的同时,初步建立起中华龙文化旅游节、龙灯艺术节等旅游节会,形成逛龙城、泡龙泉、品龙宴、观龙舞、赏龙灯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旅、商等业态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铜梁城区的开发建设也与龙文化相得益彰。巴川河文化观光长廊上,“龙舞献瑞地浮雕”、“千年龙魂丝绸街滨河浮雕”等壁画展现了传统佳节舞龙的场景;市民常逛的人民公园、雪庵公园是龙元素随处可见的龙文化主题公园;区博物馆还专门设有龙文化展厅,门口就能看到一条数十米长的彩扎大蠕龙器宇轩昂,博物馆内展示了24个品种的龙舞沿革以及道具、图片……

D 保护传承 培育力量让龙文化千年永续

龙文化既是铜梁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既要用好、用活、用透龙文化,打造一批文化与效益比翼齐飞的产业生态圈,更要传承保护好龙文化资源,让龙文化千年永续,健康发展。

铜梁给出的答案是,以扶持龙文化传承人为重点,以从娃娃抓起为着力点,以区级17个文艺协会为龙头,以培养广大群众文艺爱好者为抓手,大力培养各类文艺人才,共同传承发展龙文化。

建立健全以宣传部为主导、文化委为核心、专家团队为指导、旅游景区为补充、文化专干为基础的龙文化工作架构,组建起传承弘扬龙文化的精干队伍。加大对以铜梁龙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鼓励中青年从事龙文化产业发展。筹备成立龙文化技艺培训中心,组建中华龙文化培训师队伍,面向中青年群体培养非遗传承人骨干。

大力实施龙舞进校园工程。从学生抓起对龙灯龙舞艺术和技艺的传承,组织编写《铜梁龙舞基础与技能》作为校本教材在全区各中小学校推广。同时全区每所中小学校均组建起舞龙队,定期组织学生龙舞展演活动和龙舞艺术节活动,着力在青少年中培养龙文化传承人。

铜梁还在各镇街广泛组建舞龙队等文艺团队,培养持续推动“一镇一品”龙文化特色精品项目传承发展队伍。将《铜梁龙中国龙》《铜梁你往高处走》等优秀本土原创歌曲编排成广场舞并配制小龙具送到基层,推动铜梁龙文化广泛、深入、长远地传承弘扬下去,助力铜梁龙文化实现大繁荣、大发展。

刘玉珮 图片由铜梁区文化委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