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重庆经开:风华正茂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8-23 06:38:53 | 编辑:李平

这里是中国西部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中国最年轻直辖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里是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是全市实现“两地”“两高”目标的重要对外开放平台,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牌子的国家级经开区,也是全市唯一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自贸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政策叠加的国家级经开区。

这里是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指定作为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唯一试点开放平台。

但即便如此,他也仅有2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25年来,重庆经开区共经历了三次创业,先后完成了南坪地区最早的9.6平方公里和北部新区83.7平方公里的建设任务。2010年10月,重庆经开区开启了他的第三次创业。经过7年多的发展,重庆经开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三大产业加速聚集发展,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9亿元,是2010年的2.8倍,年均增长16%。昔日连片的荒地、闭塞的村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异的产业片区、四通八达的骨架路网、拔地而起的标准厂房、优雅宁静的住宅小区……经历了最初的步履维艰、耕耘积淀,重庆经开区已经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提质扩容

建设“三生三宜”品质城市

从2010年拓展至南岸茶园地区的那一天,重庆经开区的“三次创业”使命注定不凡。

三次创业以来,重庆经开区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和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规划设计,综合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功能定位、重点区域建设、城市管理等多种因素,高效完成了经开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融入现代城市开发建设管理理念,保障了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和保护,是重庆经开区城市建设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位于重庆经开区的广阳湾,是与广阳岛相呼应的不可多得的城市生态资源。重庆经开区按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三生三宜”品质城市的要求,结合纽约长岛、东京湾区等成功经验,积极谋划与广阳岛联动打造广阳湾,将广阳湾建设成为山水生态城、国际生活湾。

重庆经开区紧抓重庆东站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依托重庆东站规划,主动对接、积极跟进铁路规划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编制迎龙商务区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东站站前区规划,全力推进站前核心区综合开发PPP项目。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7年多来,重庆经开区建设开迎路、横十二路、纵七路等城市主干道23条、65.5公里,竣工通车58.6公里,“七纵十六横”路网的主干道路框架初步成型。城市各个重要节点交通便利,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高效快捷,整体交通状况大为改善。

同时,重庆经开区大力夯实水、电、气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配套日渐完善,重庆经开区朱家岩水厂二期、书房变电站、东港变电站、东港污水处理厂、茶园污水处理厂二期、内环高压燃气管线等市政设施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政设施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功能片区打造成效明显,已芳容初现,美的片区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片区道路、市政管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完成,成为重庆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一张“名片”。

而今,重庆经开区宜居宜业,企业云集,贯通主城中心,是加速崛起的江南新城。

创新驱动

加速大数据智能化产业聚集

产业是国家级开发区的脊梁骨,脊梁骨要够硬,才能支撑起经济发展的万丈高楼。

昔日,重庆经开区的产业大多是机械加工之类的重工业,比较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能过剩的情况。

为此,重庆经开区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重庆经开区制定政策,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支持重庆通用、长江轴承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的研发,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的宽度,增加产品种类,加大转型的力度。支持机床集团、美的通用等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对外技术合作,加强技改投入,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盟讯电子、集诚电子等项目成功入选专项项目;通用工业、莱美药业等企业进入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目录;机床集团进军欧洲智能制造市场,研发生产的数控万能磨齿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美的集团引进全自动进口控制系统,生产工艺和整机装配能力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在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坚持立足大数据、智能化,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家电(家居)为核心领域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智能终端产业快速崛起。手机产业量质齐升,集聚维沃、百立丰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机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80余户,成为西部重要的手机制造基地。二是智能家电(家居)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依托美的、慧居等智能家电(家居)企业,引进培育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30余户,已成为西部重要的智能家居基地。三是人工智能产业得到有力支撑。引入了科大讯飞、阿里巴巴等国家级人工智能技术领军企业,汇聚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资源要素,推动车联网、智慧教育、智慧政务等项目建设,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四是物联网产业加速领跑。依托“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集聚国家级平台机构8户、研发制造应用等各类企业180余户,车联网企业80余家,成为重庆市物联网产业核心区。五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依托中电科软信集团,发展数据采集、信息开发应用等大数据业务,开展交通、物流、医疗、游戏等软件研发应用,培育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研发、信息服务等企业与机构50余家,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让重庆经开区飞奔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道上。

开放发展

建设内陆开放引领区

如果说“创新”是重庆经开区加速发展的源动力,那么“开放”则是经开区迅速崛起的催化剂。

普洛斯物流园、东港集装箱码头、原尚物流等仓储物流和总部经济企业相继落户重庆经开区。“物流繁荣的先决条件,无疑是交通和区位优势。我们瞄准的是‘一带一路'这个大市场。”谈及落户原因,重庆市原尚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说。

在重庆经开区眼里,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重大机遇,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是其理应承担起来的使命。

首先,积极搭建对外通道。依托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重庆东站、东港码头,积极融入国家互联互通大格局,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配合推进六纵线、郭家沱长江大桥、黄桷坪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区域通行能力,加强与空港、寸滩码头等交通枢纽的联系,真正实现内畅外联目标。

其次,充分发挥对外开放载体功能。重庆经开区全面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聚焦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主动与新加坡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以东港港区为载体,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打造“三合一”开放口岸。常态化运营保税物流中心,支持外向型企业建设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集聚了一批通关服务企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再次,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重庆经开区持续扩大手机出口规模,支持物联网、智能家电产品出口,扩大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重点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保税物流、跨境结算等新型服务贸易;完善跨境电商生态链,扩大跨境电商结算量;大力引进服务器租赁商,培育数据服务企业,开展离岸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外包,力争推进离岸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此外,加强外经贸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和指导,鼓励企业用好政策扩大经营、增资扩股,助推企业“走出去”发展。辖区内国立通等4家企业成功获得境外投资批准证书,维沃等企业被评为全市进出口企业20强。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发展的生命线,重庆经开区积极带动产业聚集,7年多来,累计签约落户项目500多个,引资金额近900亿元。成功引进微软、高盛、美的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万和药业等数十家行业百强企业。

栉风沐雨,奋勇前行。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重庆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展试点区和全市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速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创建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改革示范区,努力向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国家级经开区迈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