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万州古道驿站走马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8-22 06:09:45 | 编辑:李平

文猛

在重庆,知道九龙坡走马的多,知道万州走马的少。

万州的走马,是川鄂茶马古道上著名的古道驿站走马,因为那高高的走马岭而得名。

走马,作为一方古镇,连接着川鄂两省,地处万州、利川、石柱三地交界之处。在没有公路和铁路的漫长历史岁月中,除了天空的鸟儿和阔大的思想,不管是从四川到湖北,还是从湖北到四川,都必须走茶马古道,走过走马这方古道上最温馨的驿站。

事实上,因为是两省三地交界之地,枕梦走马的驿站必然是两处:一处是走马岭;一处是驷步河店子。

走过走马的茶马古道必然也是两条:一条从新田的盐井沟出发,沿着驷步河,晚上歇脚走马岭。第二天从走马岭出发,到达利川剑南道(今天的建南镇)和石柱的黄水。一条从长江边的白水溪码头出发,晚上歇脚驷步河畔的驷步河店子。第二天从驷步河店子出发,从马头到罗田到利川的谋道。

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名,漫长的川鄂茶马古道,赋予了走马古道枕梦歇息的驿站地位。

走马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境域,春秋战国先后为巴国、楚国辖地,此后建制不断变化,清宣统二年(1910年),万县划分自治区域时设置走马镇,一直沿用到今天。

历经岁月的长河,走马的地名一直没有变,而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村庄的地名几乎都与马有关联,白草,马鞍,石窖,槽溪,小河,渡河,双流,谷雨……是马吃的草,是马喝的水,是喂马的槽,是骑马的鞍,呈现出的就是一部关于马的文化图景。

在我惯性的思维中,古道上著名的驿站应该在下池河畔,即今天平坦开阔的走马镇上,到了走马才知道,当年的古驿站居然在下池河上高高的走马岭上。

站在今天的走马镇仰望高高的走马岭,确似一匹向上奔跑的骏马。

相传明洪武年间,一下江人奉旨入川,经风水先生指点,选定走马岭作为安身立命之地,先后在走马岭建黄州会馆、关帝庙,逐渐形成走马场,后走马岭逐渐成为明清到民国的基层政府所在地,走马镇因此而得名。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走马镇政府驻地搬迁,走马场镇逐渐下移,走马老街褪去了历史的繁华,渐成宁静的小街。

如今的走马岭保留了从清末到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各个时期的建筑,是一部活的渝东北片区场镇兴替史,是研究不同时期建筑、商贸、文化生活、集镇发展的活教材。

登上走马岭,古街依然,铁匠铺、客栈、榨油坊、磨坊、豆腐坊、粉坊和当年的走马区公所大院依旧。坐在街边的茶馆,泡上一碗老荫茶,时光如山风一股,轻轻的,清清的。

另一处驿站就是驷步河店子,因为在驷步河修建了万州最大的水库鱼背山水库,当年美丽蜿蜒的驷步河如同那茶马古道一般,被岁月掐去了很长一段。同时掐去的还有那古老的驷步河店子,同着那碗热茶、那碗热汤、那汪远行人的枕梦,一同沉入碧波之下。

站在船上指着碧波之下当年的驷步河店子,陪同我们的走马居委会书记向秀发说,他家世代就在那里开客栈,因为修水库,飘扬的酒旗到他这一代就再也没飘起来了,移民搬迁到了10公里之外的新家,他家的一亩半田地还在水库岸边的纱帽岭上。

幺店子开不起来了,酒旗也飘扬不起来了,这里却开成了万州最大的水客厅。每天来这方客厅垂钓、逐波、看古镇、走古道的上千人,比当年的幺店子热闹多了。听说,这里马上要打造一方水上运动基地,当年走马走马,如今逐波走马,这方土地永远不会寂寞。

走马,我不想再走。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