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年轻干部要真正走进“农门”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8-08 06:31:24 | 编辑:王俭林

怀着一腔热血投入农村工作,却处处碰壁;对群众热心关怀,可群众不一定领情;一个事情非常认真去办,可就是效果甚微……这些烦恼,困扰着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干部。

据《人民日报》报道,重庆北碚区童家溪镇实行导师制,让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老街镇干部做导师,带着年轻干部真正走进农村、熟悉农村,把自己走群众路线的好做法传下来。一年多时间以来,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成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做群众工作,对于很多年轻干部而言,是一件“蹙眉头”的事。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年轻干部和群众打交道较少,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加之部分心气高,没能及时调整心态,几番挫折下来,就没了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或单位,“传帮带”机制缺乏,或运用效果较差,导致年轻干部久久进入不了工作状态。

如何快速走进“农门”?童家溪镇实行导师制的做法,就很好地打破了年轻干部遇到的窘境,有效化解了他们想融入农村工作却总在“门外”徘徊的尴尬。导师制让他们及时找准群众工作方法,进入工作状态,逐步成长为群众工作能手、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玉不琢不成器。年轻干部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虽然学历高、理论强、视野宽、有能力,但要把这些“内涵”转化为外在的闪光点,导师引领只是其中一方面。年轻干部要从自身入手,拿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勇气和斗志,主动融入农村,走近群众,向导师、村干部、老党员、群众学习。说群众话、办群众事,在实干中强化本领、积累经验。同时,所在单位应积极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一线工作中砥砺磨练,逐步成长。

培养政治过硬、能力出众、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使其经受“蹲苗”磨炼,汲取更多养分,走得更实更远。年轻干部只有勇于走进“农门”,接受广大群众和农村工作检验,才能让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在一线得到升华。

(曾鹏 作者系四川省公务员)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