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李市坝上过端午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6-15 02:16:04 | 编辑:周游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旱龙船、山歌会”,是活跃于江津区李市镇民间的端午习俗。

李市古属巴子国境,秦属巴郡等区域。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早期文明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明末清初,端午时节,场镇内李氏等望族承头做会首,在李市街上划起“干龙船”来,一时一呼百应,四乡簇拥,百姓聚集,吼喊号子,唱和山歌,热闹非凡。此后,每年端午节的旱码头干龙船以及喊唱民歌便融合为一体,成为古镇李市传承百余年的民风民俗活动。

每到端午那天,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他们用竹子扎船,制作龙头龙尾,糊以纸,绘鳞甲,状似龙舟。随着主持人一声号令,在人头攒动的街头便呈现出这样一种景象:一条干龙舟缓缓划过来,老船工喊着号子,众船工划着桡片,过街游行;龙舟后面陆续跟着三两只单人单旱船、拿着五彩粽子的孩童、担着麻窝子草鞋的妇女,再后面是莲萧、蚌舞等民俗事象。

划到高潮处,老号子头便放开喉咙领喊号子:“旱码头嘞旱码头,干龙船划起满街游,又喊号子又唱歌哟,闹热盖过那水码头……”一人唱,众人和,和喊声此起彼伏,群情振奋。过街游行后,则进行划龙船、抢草鞋、抢粽子比赛,引得围观者欢声雷动,不绝于耳,将激烈的龙舟赛推向高潮。

李市坝的山歌会则是另一番景象。其山歌起源于田间地头,有男女青年的对唱,更多的是田间劳动时的即兴唱和。特别是春耕时节,农夫们将手反背在身后,边插秧边唱山歌,山歌主体是还阳调、小板搞、十八扯、高山歌、扳搞号子等,声调爽朗高亢,调子即兴自编灵活应变,保持了李市山歌的原生态。

以前,端午唱山歌地点不限,场镇街头,黄葛树下,山头上,竹林边等等,都是唱山歌,斗号子的场所。

百姓们相聚在一起,这一群人唱一调,那一群人和一调。唱到高兴时,便有好兴之人,扯来红布,买来蒲扇,拿来粽子,吊在黄葛树上作锦标,由优胜者得之。发展到如今,则演变成“传统民歌擂台赛”。由政府组织,按照不同年龄段分组在经布置的舞台上进行演唱比赛。

李市坝上过端午。那独具巴渝风情的民间习俗当会让我们开心一把,尽享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趣。施迎合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