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城市招才引智不能靠“蛮力”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6-08 03:12:35 | 记者:侯金亮 | 编辑:王俭林

招才引智不能简单地靠“蛮力”来取得短期的“人才聚集”效应,而是要着眼实际、立足长远,尊重规律、转变观念,创造留人用人的“软环境”,真正让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人力资本”的提出者贝克尔说:“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智慧与能力。”人才是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一段时间以来,从东部地区的天津、广州、深圳到中西部地区的西安、长沙、合肥等地,全国不少城市为吸引人才不断发布新的政策措施,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再次升温,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然而,个别地方在制定招才引智政策过程中,出现了靠“蛮力”的现象。比如,个别地方单纯地拼经济引诱力,你给50万元、我就给100万元,在项目补贴上竞相加价、砸钱攀比;有的地方简单地将落户标准与学历挂钩,重学历轻技能,重头衔轻实绩等等,落户门槛虽然大幅降低,但个别地方大水漫灌式的引才方式也拷问着政策初衷。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前,在谋划布局新兴产业中,高精尖行业成为“宠儿”,新就业岗位增多、人才需求量变大,城市竞争力从早期的拼产业、拼招商进入到拼人才的新阶段。正如有专家所说,对人才的争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时代背景。人才,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招才引智不能简单地靠“蛮力”来取得短期的“人才聚集”效应,而是要着眼实际、立足长远,尊重规律、转变观念,创造留人用人的“软环境”,真正让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为此,城市招才引智要摒弃“蛮力”思维,就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招才引智不能“撒胡椒面”,放到篮子里都是菜,人才引进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要瞄准目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未来要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特别是要让配套措施跟上招才引智的节奏。落户政策、撒钱给补贴等看得见的好处确实能够第一时间抓住人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落户的人才必定会有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环境等的综合性要求。如果后续措施跟不上,配套不健全,就可能导致刚刚吸纳进来的人才产生忧虑,更会使原本充满诚意的落户优惠政策大打折扣。

摒弃“蛮力”思维也要创造人尽其才的“软环境”。留住人才要有优良的工作环境、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文环境。一个地方,有没有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人才的研究项目和宏大理想能否实现?用人单位是不是有足够的胸怀和耐心等待项目生根发芽?这就需要努力优化引才“软环境”,让人才愿意来、乐意来、留得住。要通过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尊重知识的氛围,为人才提供一个干事创业、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提升人才的价值感获得感幸福感,起到拴心留人的作用。

当然,更要兼顾好引进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的关系。要做好本土人才的培育,避免“骑着骏马找良驹”,防止“大松树当柴烧”。积极引导好城市里现有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创造条件让高校毕业生留下来创业。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善于发现人才,以贡献评价人才,尽可能地搭建人尽其才的舞台,打造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激发本地现有人才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只有摒弃“蛮力”思维,真正为每一个人才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修建安身立命的港湾,才能让“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