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璧山 > 正文
璧山高新区:想企业所不敢想 激发企业更大创造力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5-22 02:57:19 | 记者:曾立 | 编辑:李平

原标题:

为企业提供公园式环境,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这样的营商环境够好了吧?璧山高新区却认为不止于此——

想企业所不敢想 激发企业更大创造力

璧山众泰汽车T300生产基地焊接车间的全自动焊接生产线。今年一季度,该车型热销2.3万辆。首席记者 崔力 摄 (本报资料图片)

 

一个整车厂,从破土动工到生产线完全建成,一般需要多长的时间?

业内人士会告诉你:3年左右。

然而,位于璧山高新区的重庆众泰汽车,却只用了一年。

“这个速度真的太惊人了!这不是凭企业一己之力可以办到的。”重庆众泰汽车董事长助理王炯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样的高效率,他们也是第一次遇到。

璧山区委常委、重庆军民融合协同研究院院长黄文杰称,在璧山区看来,营商环境是璧山经济能够持续较快稳定发展的制胜“法宝”。

截至目前,璧山高新区已经云集了1056家企业,其中10亿级企业就有30多家。今年一季度,璧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8.6亿元,同比增长11.9%。

好的产业规划 是打造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各地均把招商引资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璧山高新区,也不例外。

然而,璧山高新区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每年又要将数百家企业“拒之门外”。这是为何?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好环境?”黄文杰称,在璧山区看来,把不符合璧山区产业发展规划、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拒之门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璧山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将科技含量高、污染低、能耗低的“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作为新三大主导产业。

如今,璧山已建成30多个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市民15分钟通勤半径可达公园广场。

走进璧山城内,映入眼帘的是绿树婆娑,碧水荡漾,湿地公园、绿色廊道、亭台楼阁让人心旷神怡。城市与山水的结合,让璧山呈现出一幅“天人合一、山水融动”的美丽画卷。

“不符合产业规划、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我们坚决不会让它进来。”璧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罗志军说,对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璧山区委区政府也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智能装备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旅居房车、机器人、智能家居、通用机械;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穿戴设备、智能终端;生命健康产业,包括生物医药、新型药物、医疗器械、健身器材、健康食品。

方向清、路径明,三大产业快速在璧山集聚。

在智能制造领域,璧山已初步形成了以众泰、金冠、蓝黛等公司为龙头的先进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核心产品包括特种车辆、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高端精密零部件、智能化工程机械、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

在信息技术领域,璧山通过抓住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引入200多家笔电配套企业,并以此为基础将产业链延伸拓展到物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穿戴设备、智能终端等行业和领域,构建起了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如今,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已占到璧山GDP总量的85%。

除了生态环境 璧山还能为企业提供什么

要吸引上千家企业落户,除了生态环境,璧山还有什么?

“营商环境是个综合体系,除了为企业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企业办事的便捷度,政府的效率,以及能够为企业提供怎样的服务,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黄文杰称。

为此,璧山区不仅对241家规上企业实行全过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制度,还以建设领域并联审批改革为抓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建设领域审批时间从165个工作日以上压缩为45-50个工作日。

为方便企业办事,璧山注重“窗口”建设,增设审批窗口42个,工作人员40余名,创新推行“网上办”“马上办”等“四办”服务承诺制。

为帮助企业融资,璧山区重点对拟上市公司或“牛羚”“瞪羚”等高成长性项目开展股权投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同时,扶持优质项目实行股份制改造,累计完成挂牌上市企业13家。

为满足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璧山高新区大力引进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工业设计单位,私募基金专业管理机构,以及普洛斯、上海丰树等大型物流管理公司,完善物流运输体系等。

为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问题,璧山每年投入上亿元引进人才,由政府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补助、体检费、现金奖励等,对高级人才的资助金额,最高可达200万元。

为帮助企业创新,璧山打造了“1+10”的研究院体系,同时出台激励政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对新认定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00万元研发补助资金。

为方便产业工人生产生活,璧山高新区按“20分钟步行半径”布局生活服务区、商业服务区,以及医院、学校、公厕等设施。

为减轻企业负担,由区政府出资在高新区建成区的核心区域,修建了4处约8000多套蓝领公寓,供高新区企业工人申请使用,平均租金仅5元/平方米。取消、停征涉企收费41项,清理、调整各类保证金31项,仅去年一年就为企业减负12.5亿元。

一笔意想不到的资金 助企业成谷歌某产品独家供应商

为企业提供公园式的工作、生活环境,政府还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这大概就是好的营商环境了吧?

璧山高新区却不这么认为。

“那只是营商环境的初级阶段,真正好的营商环境,还要想企业不敢想的事,激发企业更大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黄文杰说。

对此,重庆凯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蓉深有体会。

“全靠高新区帮我们申请到这1亿元的专项基金,我们才能占领市场先机,成为谷歌采购纸托产品的独家供应商。”张蓉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张蓉所说的纸托,是一种用甘蔗浆、芦苇浆等废浆制成的一种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因为欧美国家要对泡沫、PV等材料征收环保税,所以类似苹果、谷歌等全球科技巨头,便开始寻找可以替代的环保材料。

“2015年底我们得到这个信息后,就想对厂房进行二期扩建,生产这种材料。但我们在璧山的工厂2015年才刚建成,公司账上已经没有钱了。”张蓉说,不得已,他们只能将二期计划安排到2016年10月后启动。

谁知此时,璧山高新区管委会主动找到张蓉,表示可帮凯成科技申请国家的专项资金。

“当时觉得希望不大。”张蓉坦言,作为民营企业,凯成科技过去很少得到国家的政策基金,而且这个专项基金贴息比例很高,“我们贷款一亿元,一年只需要交利息120万元”。

可高新区管委会却很积极,不仅认真指导她填报、提交材料,还在对接、专家认证等每一步给予她各种帮助,并由管委会为凯成科技提供担保。

“没想到这件事,真的从不可能变成可能。”至今,张蓉都记忆犹新,她于2016年1月22日交材料,1月26日拿到国家发改委批复,2月28日,钱就到账了,“整整一个亿啊!”

除了凯成科技,璧山高新区还帮蓝黛、众泰、金冠、龙润等10家企业申请到这个专项基金,总额共计17.4亿元。有了资金,新引进的重点企业得以快速落地并实现开工,已投产企业掀起了转型升级、扩规提质的“小高潮”。

张蓉真切地说,凯成科技最初进入重庆是因为富士康,公司要给富士康做配套。但在璧山建厂后,她才觉得这里最吸引她的是环境,“一是生态环境,二是政府的办事环境。”

“我到处给朋友说,这里环境好。以前别人还不信,觉得璧山一个不出名的小地方,怎么可能。”张蓉说,现在,他们不仅信了,自己也来这里投资建厂。

“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黄文杰说,今年,璧山高新区还将围绕“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产业,努力引进机器人、云计算等智能化产业项目50个以上,引进总部和研发中心迁入璧山的拟挂牌上市企业10家以上,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10个以上,引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食品健康等领域产业项目10个以上,同时通过努力培育2-3个百亿级企业。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