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体> 文化 > 正文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取景地竟在磁器口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5-19 03:00:50 | 记者:黄琪奥 | 编辑:周游

原标题: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取景地竟在磁器口

沙坪坝区拟将此处纳入当地旅游规划精心打造

五月十八日,沙坪坝区磁器口小街附近的嘉陵江岸,徐悲鸿当年创作的《巴人汲水图》正是在此取景。记者 齐岚森 摄

本报讯 (记者 黄琪奥)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的名画《巴人汲水图》是在哪里取景?5月18日,重庆日报记者从沙坪坝区文化委获悉,经多方专家考证,已确定《巴人汲水图》的取景地位于磁器口金碧正街附近的嘉陵江畔。

名画反映重庆人民吃苦耐劳的品质

据了解,《巴人汲水图》创作于1937年11月,为徐悲鸿抗战时期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品。作为一幅反映巴人传统汲水场景为主要内容的珍贵国画,徐悲鸿先生在这幅国画中把汲水场面分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段落,通过描绘男女老幼不同动作的7个人物,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景象。

“徐悲鸿创作《巴人汲水图》,是因为他被重庆人民那份勤劳坚韧的精神打动。”沙坪坝区文化委主任、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人李波说,1937年,徐悲鸿由下江入川后,居住于江北,工作地点在今天的沙坪坝重庆大学松林坡,每日需乘渡船来往于嘉陵江两岸。《巴人汲水图》生动再现了重庆市民吃苦耐劳的品质。

高度吻合的取景地

“看,这就是我们确定的取景地。”5月18日,重庆日报记者随沙坪坝区文化委的工作人员,从磁器口古镇的牌坊进入,步行约20分钟后,来到一处江畔。重庆日报记者看到,陡峭的岩壁上,一段“Z”字形的梯坎从岩壁中蜿蜒而下,一直延伸到江边,与《巴人汲水图》中所绘场景进行对比可见,两者的确十分神似。

“近年来,为确定《巴人汲水图》的取景地,沙坪坝区文化委的工作人员对徐悲鸿当时所经过的路线进行了多次走访。”李波说,我们首先对徐悲鸿先生的题跋以及渡江路线进行了分析,确定该幅画的取景地应位于今沙坪坝嘉陵江沿岸。再结合抗战时期,磁器口是沙坪坝地区居民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重要的居民取水地,同时也是横渡嘉陵江的重要渡口,推断出《巴人汲水图》的巴人形象极有可能出于此地。

“确定地点后,我们又对这段开凿于清代的江岸梯坎进行了仔细核对,发现梯坎走势和周边环境风貌均与《巴人汲水图》中描绘的景象高度吻合。”李波说,虽然现有梯坎与画中相比,坡度较缓,但结合他创作此画的背景,基本可以推测画中陡峭的山岸应为徐悲鸿为反映巴人不畏艰险的精神,所做的艺术夸张和再创作。

取景地将纳入磁器口旅游整体规划

“《巴人汲水图》所描绘的‘巴人汲水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更反映了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坚持抗战、抵御外侮、自强不息的伟大历史。”李波表示,此番确定《巴人汲水图》的取景地,无疑对沙坪坝区深度挖掘人文资源,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打造文旅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波表示,未来沙坪坝区将结合磁器口传统风貌区的保护利用,将《巴人汲水图》创作取景地纳入磁器口旅游景点,设置必要的指引路标及说明牌,并围绕《巴人汲水图》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争取把该处打造成又一“网红”景点,让更多市民了解徐悲鸿与重庆之间的故事。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