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万州:为了三峡移民的纪念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试运行开放纪实
来源:三峡都市报
时间: 2018-05-17 15:21:15 | 编辑:姜雅娟

 

    优秀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赴三峡移民纪念馆开展研学旅行

    参观三峡移民纪念馆的学子

    认真听讲解

    在一片春日暖阳的映照下,位于万州长江之畔的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犹如一颗璀璨明珠,耀眼夺目。这座全国唯一的为纪念三峡百万大移民而修建的专题展馆于2016年10月试运行开放至今,已经一年半有余。今年5月18日,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将正式对外开放,而这段试运行开放的时间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精心部署,真抓实干,不断丰富展陈内容,大力开展社教活动,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截至今年4月底,接待社会团体和个人共计60余万人次,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

    不断完善周边环境和陈列设计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建筑外观造型独特,外形由棱角分明的体块组成,宛若长江边耸立的岩石。内部建筑的公共空间融入了陡壁长峡这一三峡元素,建筑实体构成连续的、转折的倾斜“崖壁”以及“崖壁”上大大小小的洞口,抽象展现了三峡两岸传统聚落的形态,在“崖壁”之上是“一线天”般的玻璃天窗,共同组成了三峡意象。

    试运行期间,江南新区管委会对纪念馆周边场地进一步美化和绿化,对馆内设施进一步完善,确保为观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

    展陈方面,区文化委督促并指导三峡移民纪念馆对《伟大壮举 辉煌历史》三峡移民精神展、《万川汇流》万州历史陈列展两个基本陈列和《盐井沟古象》、《刘江书法篆刻作品展》两个专题陈列的内容不断丰富。特别是《伟大壮举 辉煌历史》三峡移民精神展开展以来,收到了来自领导、专家和观众的许多宝贵意见。区展陈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展板内容进行不断修改。

    为了让《万川汇流》历史陈列展内容不断丰富,三峡移民纪念馆还根据观众建议,对部分展陈进行优化,将万州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及著名人物融入展览。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为全区人民展现出了一幅生动的万州画卷。

    此外,《盐井沟古象》和《刘江书法篆刻作品展》作为三峡移民纪念馆的专题陈列,也在试运行期间调整了展板和灯光,完善了展板文字介绍,力求达到最佳展览效果。

    为确保展览内容的严谨、准确,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移民局、湖北省移民局、重庆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多次亲临现场对展览进行审查,重庆市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对展览文本进行修改。2017年2月国务院三峡办还专门组织专家来万对三峡移民展览的每一块展板的文字、数据进行逐条修改,对立面设计形式进行逐一审查,最终形成了三峡移民纪念馆今天的展览形式。

    加大展品征集力度

    加强展品征集,进一步丰富三峡移民纪念馆的展陈内容,是试运行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征集文件,区委、区政府也分别给国务院三峡办、长江委、相关移民外迁省市发去征集支持函件。负责展品征集的万州区移民局高度重视,抽调专人组建了移民展品征集小组,先后深入国家相关部门、各对口支援省市、库区各移民区县进行征集。展品征集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国务院三峡办将机关和干部职工收集的与三峡百万移民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无偿捐赠,上海市政府领导对外迁移民展品的收集进行亲自布置,重庆市移民局、湖北省移民局以及各库区移民局都无偿提供了大量资料,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捐赠了三峡工程沙盘模型,三峡传媒集团捐赠了大量书刊,长江委捐赠了移民实物资料调查与移民搬迁规划等相关的大量资料,中华鲟研究所捐赠了中华鲟标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也将《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的许多资料移交给了三峡移民纪念馆,李铁平、陶景良、郎诚、欧阳祖辉等大批移民干部把个人收藏的一些纪念章、获奖证书等捐献出来,许多热心市民也踊跃提供线索或捐赠。

    临时展览推陈出新

    为了更好地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确保三峡移民纪念馆基本陈列的的基础上,在试运行期间举办了丰富的临时展览内容,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2016年10月26日,三峡移民纪念馆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引进了为期三个月的《饰美人生——苗族银饰展》,这也是纪念馆试运行开放的首个临展内容。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为万州市民近距离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渝黔两地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接下来纪念馆引进更大规模,更高水准的展览奠定了基础。

    随后,在馆内三个临展厅先后举办了《浮生适意—彭川山水作品展》、《周华油画展》、《万州书协三十周年提名展》、《笃静悟初—馆藏书画展》、《“薪火杯”万州文化遗产摄影作品展》、《方彪花鸟画展》、《吉光片羽—古代经书残片展》、《巴山书画展》、《何治赵情系三峡美术回顾作品展》、《千峰翠色—万州区博物馆馆藏青瓷展》、《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魂傩面具艺术展》、《清流—长江三峡书画院书画小品展》等十余个临时性展览,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获得众多参观者的好评。

    开展社教活动 推动文化传承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的历史文化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研学实践基地,在做好展陈内容的同时,不断开展各种社教活动,推动移民精神的弘扬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在试运行期间,三峡移民纪念馆积极组织馆内职工、解说员、志愿者“走出去”,成功组织开展了“万州历史知多少之流杯池与曲水流觞”、“走进天生城考古发掘现场”、“文博小喇叭”小小讲解员培训、“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罗氏剪纸”、“汉砖的魅力——拓片制作”、“魅力展厅——有奖知识竞答”等,其中的“万州历史知多少系列活动”和“小喇叭”文博小小讲解员社教活动已成为纪念馆品牌社教活动,为越来越多的市民熟知,充分发挥了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的作用。

    此外,三峡移民纪念馆还开设了“文博讲坛”,邀请了国务院三建委移民资深专家陶景良、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田军副馆长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巫山猿人的发现者黄万波教授,分别举办了《利在千秋 功在当代》、《服饰之谜——略说贵州民族服饰的历史遗风》和《西行漫记——盐井沟传奇》学术讲座。每次讲座,馆内的学术报告厅都座无虚席,吸引了大批万州文博爱好者到场聆听。

    2017年12月6日,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年5月8日,经区教委、区文化委研究,组织优秀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共2000余名赴三峡移民纪念馆开展研学旅行,让本土中小学生直观感受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激励他们从小立下报国宏志。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