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南岸打造移动终端产业高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4-27 01:37:06 | 编辑:李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工作人员正在对手机进行辐射检测。摄/梅垠 范佳颖

国虹手机生产线

市民体验南岸本土造的手机产品

南岸区茶园新区重庆百立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摄/梅垠

A 用3年彰显千亿级产业的吸引力

山城的4月,又到春风吹绿江南岸之时。带着“新生态、大合作、共精彩”的主题,2018年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如约而至。连续3年,中国联通从未对南岸“爽约”。作为中国第二大通讯运营商,中国联通为何如此青睐重庆南岸?

“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重庆在国内移动终端制造产业上的‘江湖地位’。”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重庆已经形成南岸、渝北、潼南等多个手机产业聚集区,而南岸正稳步向着‘西部手机之都’的目标迈进。”

2005年,世界上第一颗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在这里研制成功;

2007年,第一部西部造手机在这里问世;

2008年,中国唯一的模拟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在这里成立;

2010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落户南岸,这里成为第一个能提供通信产品检测和入网认证的区域;

2012年,这里研发出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工业无线国际标准的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

……

这里集物联网、高新技术、移动通信产业三大国家级基地为一体,有全国最大的车联网监管与服务公共平台,电子信息企业1000余家,销售收入1000亿元,智能手机出货1亿台。

南岸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追求高质量发展,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以大力实施移动通信终端和物联网产业为抓手,全力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年均增速达到68%。2016年,南岸区实现“两个一千”目标,引进培育电子信息企业突破1000户,产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移动终端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南岸区在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家居等优势产业质量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企业利润达到15亿元、增长79.8%,实现税收10亿元、增长72.4%。移动终端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元、出货量达到1.3亿台,维沃重庆生产基地一期竣工投产,智能终端占比超过50%。

此外,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成功引进美国高通、中科创达、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军企业,中移物联网在网用户突破1.4亿户、全球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以上。美的智能空调产量增长80%,达到232万套。维沃、百立丰跻身全国十大手机品牌,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众创空间7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0个,连续举办中国联通信息终端交易会,举办首届重庆·国际手机展,成功获评2017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先进城市。

目前,以移动终端制造业为引领,南岸区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已建起西部手机产业基地、车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电子商务和电子产品集散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基地、西部智能家居产业基地6大产业基地。

这些都是南岸区获得中国联通青睐的原因。

B 用10年集聚千亿产业规模

达到如今的“江湖地位”、千亿级的产业规模,南岸也经历了产业转型的阵痛和推动产业发展的“爬坡上坎”阶段。

早在2003年,南岸便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主要方向,然而一个从无到有的产业筑造,开始并不简单。招商过程中,电子信息企业的第一回答往往是疑问句:“重庆南岸区,是个什么地方?”

没有产业底子的南岸,在企业印象中是一片空白,招商团队除了要让企业快速认识自己,还要展现出足以让企业“动心”的独有魅力。与发展成熟的沿海地区比,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政策优惠和诱人的产业环境,要让企业甘愿“大迁徙”,南岸需要认真审视自己,拿出令人向往的“绝招”。

201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在南岸区举行揭牌仪式,南岸成为继深圳、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西部第一个能提供通信产品检测和入网认证的城市,南岸至此掌握了手机生产企业的“命门”,这也就成为了南岸吸引手机生产企业入驻的“王牌”。

该院的落户是南岸深刻把握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致力于打造完善产业链、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将为南岸乃至西部地区提供通信及物联网产品检测以及相关产业技术咨询等服务,助推重庆成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重要城市,也为南岸迅速地集聚起一批手机企业落户提供帮助。

2015年7月,南岸区与市政府口岸办、市经信委、市金融办、市国税局、市海关、进出口银行重庆分行等共同签署重庆手机出口基地市区联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再次确立了推进建设手机进出口基地,将手机作为南岸区重要产业,形成手机产业“小集群”的目标。

2016年,依托三大运营商资源,借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赛迪研究院等平台机构力量,南岸区联动18个区级部门参与全区招商引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整机+代工企业+零部件+研发设计+市场拓展”五管齐下,全面推进手机产业发展。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毛之地”,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截至2017年末,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南岸区累计引进和培育品牌整机、方案设计、车载终端、智能家居、跨境电商等不同类型企业超过1000户,包括品牌整机及零部件等配套企业突破160余户、车载终端等车联网企业突破100户。

如今,在南岸已经形成了一条集设计、配套、制造、应用、运输、销售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和优良的产业生态圈。这也使得在南岸的企业电子信息企业降低了运营的成本,稳定地留住了在区内的电子信息企业。

这也正是南岸区能聚集起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原因。

今年起,南岸区将积极促进政产学研合作,与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中国·重庆智谷,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学院、国家纳米研究院西南分院,进一步做大做强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智能制造集群,深化与三大运营商合作,计划引进企业30户。

创新驱动移动终端产业高地建设

2018年,启动维沃重庆生产基地二期项目,智能终端出货量1亿台,打造大数据智能化科研院所集群,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南岸区依靠人才驱动、技术引领、服务创新、协同创新,打造移动终端产业高地的步伐很坚定。

人才驱动产业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人才驱动。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南岸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驱动产业发展策略:搭建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成功引进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业务支撑部2名挂职专家,充实了南岸移动终端产业高层次人才团队力量。同时,对于进驻企业的科研人才,可有条件享受房屋租金补贴、安家资助乃至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此外,南岸区还出台《南岸区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的若干规定》(暂行)和《南岸区鼓励企业引进、培养和服务人才暂行办法》,大力实施重点人才专项工作,切实推动包括移动产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再上新台阶。

技术引领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一批批手机企业的入驻,产能不断释放,南岸移动终端已完成“量”的原始积累。如何“提质”?“抓技术创新,选择有潜质的企业进行培育,加快他们产品研发和投放市场速度,提高手机附加值,形成市场所需的产业体系。”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说。

一方面,南岸区加快重点支持本地芯片提供商配套本地整机厂家。突破终端4G芯片本地化发展瓶颈,重邮信科集团研制出第二代多模基带芯片“赤兔8320”,标志着南岸手机将由“南岸制造”逐步向“南岸创造”转变。

此外,南岸还积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创建,帮助企业争取专利提升专项扶持。

目前,南岸区已形成了“整机+代工+零部件+研发设计+市场”的手机产业集群成链发展。

服务创新强化保障

南岸区创新“政府服务体系、财税金融体系、要素保障服务体系”的工作机制,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在政务服务保障体系方面,明确责任,压缩时效。例如,先后启动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公安公章刻制的“并联审批、一证三号”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整个办理流程从法定的20余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

搭建“三公司一平台”,为南岸手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全区电子信息企业提供进口物料的代采服务,同时满足区内手机出口企业及时退税需要,保证企业订单顺利完成,助企业渡难关。

在抓好要素保障服务体系方面,一是从住房、教育、社保、消费、医疗、交通、户籍7个方面对企业职工给予全力保障,二是落实水电气保障等。

协同创新提供支撑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国家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重庆分院相继落户,同时南岸辖区内有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以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4所高校,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24所、26所及44所等科研院所,多元发展、多点布局的科研格局已然形成,为南岸移动终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进一步整合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南岸区科技领域机制创新,南岸区还成立协同创新联盟,携手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同促进产业发展。据了解,目前该联盟已吸纳会员单位100余家。在联盟指导下,目前已有包括窄边框屏幕的手机创新攻关与整机、配套企业协同产业化、微信投影智能终端、移动终端主板智能工厂等16个协同创新项目处于孵化期,其中4个项目实现产业化,预计新增产值5亿元。今年新增10大协同创新项目已出炉,南岸移动终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正酣。

吴黎 王彩艳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岸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