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巴南 > 正文
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精彩亮相重庆市群众艺术馆
来源:巴南新闻网
时间: 2018-03-05 12:50:03 | 编辑:姜雅娟

 

  ▲ 乱针绣展非遗魅力

  ▲ 演出现场欢乐喜庆 本组图片由记者 何洲行 摄

   巴渝之地,自古山秀丽、水灵动。在巴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厚重浓郁的巴文化。3月1日晚,由市文化委、巴南区委、区政府主办,市群众艺术馆、区文化委员会承办的“群星大舞台——区县文艺展演周”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市群众艺术馆群星剧院精彩上演。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委主任张洪斌,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友生,市文化委副主任钟建波、江卫宁,市文化委党委委员谢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密,副区长冯毅梅观看演出。

   展

   应接不暇,地方精品齐亮相

  “好精美的刺绣!”在市群众艺术馆大厅,不少人蹲下身仔细观察一位女子手中的刺绣作品,赞叹声不绝于耳。这名女子叫王华,手里的针线在一块画布上来回游走。由于针线太细,观众只有蹲下身才能看清刺绣的前后对比。

  “我为大家展示的是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鱼洞乱针绣。”王华说,鱼洞乱针绣以西方素描为基础,通过蚕丝线“画”出整幅作品,其复杂性在于在面积很小的区域用多种颜色堆叠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同时还不显累赘。也正是因为如此,乱针绣作品看起来才具有层次感强,色彩丰富的特点。

  “这豆干味道不错,和外面买的很不一样。”在大厅另外一边,来自丰盛古镇的彭氏火烤豆干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彭氏豆干第六代传人彭继红一边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边招呼更多人品尝。

  “我们的豆干都是本土豆子经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彭继红说,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能进一步拓宽传统工艺产品市场,让更多人享用到巴南土特产。

  记者看到,市群众艺术馆大厅除了展示我区土特产外,传统木作、树叶制作等传统技艺以及长江赏石、麻柳根雕等工艺品也被带到现场,引得市民纷纷驻足围观。

  演

  载歌载舞,巴歌渝调惹人醉

  夜幕悄然降临,市群众艺术馆大厅人群渐稀,市民纷纷走进艺术馆的群星剧场,期待一场巴歌渝调的非遗创新展演。

  “太阳出来红满天……”大气华丽的舞台效果配上气势恢宏的合唱,一曲《太阳出来红满天》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演出中,一声唢呐响,观众纷纷扭头回望,只见两人身着红裳分别从剧场后方穿过观众缓步走向舞台中央,后面跟着一队人尽情吹打,轿夫抬着花轿喜气洋洋。被热闹喜庆的气氛深深感染着的观众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喜悦,如雷欢声、轰鸣掌声与体现传统娶亲仪式的接龙吹打《巴歌》合奏一起,将本次表演推向最高潮。来自江北区的周桂兰说:“这次特地带女儿来看演出,希望她接受一些非遗文化的熏陶。”

  据了解,此次活动演出的12个节目全部根据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是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新的一次大集成。合唱《太阳出来红满天》、女子群舞《闺绣》、梆鼓舞《梆鼓情》、表演唱《闹酒》、男声独唱《又听号子歌》等节目融现代音乐元素与民间艺术为一体,新颖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跳石昆词《渝调》、接龙吹打《巴歌》、木洞山歌联唱《山歌山情》、姜家龙舞《龙腾巴渝》、女生独唱《唱山歌》等节目融合了本土传统文化,以全新的表现形态,为观众勾勒出美好的巴南山水,传递出保护生态的理念。

  

  革故鼎新,注入时尚新元素

  记者注意到,本次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联动、网络直播与现场展演相结合,国家公共文化云、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国家数字文化网、重庆群众文化云平台的网页端、移动客户端、互动播出终端和微信公众号、华龙网直播矩阵对本次活动现场进行了全程直播,具体媒体平台包括“看巴南”APP、巴南微发布、爱巴南微信公众号、“巴南TV”APP等。

  3月4日,本次活动的实况录像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中国文化网络电视、重庆群众文化云各端进行了直播回放。

  “此次活动既是一次巴南文化软实力的展示,也让广大群众体味到巴文化的真正精髓。”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对我区非遗文化深入研究,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革故鼎新。将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时尚的元素,辅之绚丽多彩的服饰、流光异彩的灯光效果,将其打造成具有巴渝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文化精品。

  据统计,巴南区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市级11项,区级56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81人,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传承教育基地6个。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