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体> 文化 > 正文
万水千山醉腊梅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2-02 01:20:04 | 编辑:李平

李媛媛

重庆人好腊梅。

冬季,腊梅和腊肉、香肠一起散发着迷人的味道,年的味道。

无论是疏影横斜高堂大屋中,还是暗香浮动私家汽车里,即使没有花瓶和水,也是芳香四溢。一树或一枝甚或一朵,既能进王谢堂前,也能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的冬天,走上街头就可以看见背着背篓,举着花束叫卖腊梅的。去菜市场买菜,也有小贩推着一板车的腊梅,处在青菜萝卜的摊边。提着肉菜,讨价还价的主妇,欢天喜地捧了腊梅回家。我常年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冬天回重庆,在弹子石大佛段老街上碰见一位背着腊梅的男子,问他,哪儿的腊梅?答,家住南山,自家所植。我征询他是否可以为他拍张照,他举起腊梅,骄傲地仰起了头,似隐居的神仙偶下凡尘。

小时候,爷爷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鲜花,但唯独没有腊梅。只依稀记得奶奶讲过,她小的时候,快过年时,家里的陶瓷瓶都插满了腊梅,次第开放。

也许是梅花这种迎霜怒放、坚韧不拔的性格像极了国人,在明朝的时候,梅花就被定为国花。到了清朝,国花改为牡丹。到了民国,梅花又成了国花。如今,中国尚未决定现代意义的国花,有的建议为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有的则建议为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无论是雍容大气,还是凌霜傲雪,都代表着国人的品格吧。

成年后我在北京安了家,但因为工作的缘故,时常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奔波。北京,其实很少能见到腊梅。我一直找寻着,这种熟悉的花,熟悉的味道,几乎成了家乡的念想。好不容易听说颐和园里有慈禧太后亲植的腊梅,兴奋前往,哎呀,几株腊梅树下,挤满了近百位持相机者,咔嚓,咔嚓。

后来寻到现代文学馆,偶然见几朵腊梅飘落在塑像丁玲女士的衣襟上,配着几杆翠竹,不免欣喜。

我还发现在人民大学的报刊亭旁有一株,不过开放的时间得待到阳春三月。

在难以寻找腊梅的地方越发怀念家乡。除了南岸南山、北碚静观等几处著名的腊梅种植基地外,在和业余时间从事文物保护的小伙伴们探寻古迹的途中,也能夏遇枇杷秋遇橙,冬天自然能遇到心心念念的腊梅了。

深山中,古寺边,老屋后,偶然遇见的腊梅总让人心生欢喜。有一次去合川龙多山,上得楼梯来,绕到山寺后,眼前突地被一抹鹅黄照亮:一簇腊梅正依偎着柱头,在悬崖怒放。不畏风霜开,只为访者来。

在合川古圣寺,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里,也有几株虬龙耸立的腊梅。

在北碚宋代古寺塔坪寺旁的塔坪古寨,一路蜿蜒的山路边,岩石缝里也有探出头来的腊梅。

腊梅,它可以是江南的漏窗透景,也可以是北方的岩石配置,还可以是重庆的一方印记,它与香肠腊肉一起散发着年的味道,家的味道。

不久前在商场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柜台中,发现一款腊梅香味的商品,看了介绍,是家乡重庆的一企业自己研发的用新鲜腊梅萃取的香水、润肤品,还有中国传统造型的香囊,涂抹于身,佩戴于腰,悬挂于随身包、代步车里,这样不管走到哪里,都能闻到时隐时现的腊梅香,忆起故乡来。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