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围绕“两点”“两地” 看两江新区如何推动内陆开放取得新进展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1-24 03:01:00 | 记者:陈钧 | 编辑:周游

  原标题:

   “高质量发展看两江”系列报道③

  围绕“两点”“两地”

  看两江新区如何推动内陆开放取得新进展

 

  重庆果园港。曾华 摄

  自动化程度更高、设备更先进的新T3塔台正式投用。(民航重庆空管分局供图)

  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记者 崔力 张锦辉 摄

  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重庆)从重庆果园港铁路专用线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记者 张锦辉 摄

 

  “重庆成中国最大咖啡现货交易地”!

  1月17日,《重庆日报》一版的这条消息,刷新了许多人的世界观:位于内陆腹地的重庆,居然可以把咖啡现货交易做到全国第一!

  有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2017年实现咖啡交易额97.69亿元,这个位于两江新区的咖啡交易中心,成立不足两年,咖啡总交易额已突破130亿元,让重庆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最大咖啡现货交易地。其内陆非产地转口贸易实践,还被商务部等13部委列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首批典型经验和模式,向全国推广。

  不产一粒咖啡豆,为何成为中国第一?

  韩国KBS电视台制作出品的系列纪录片《超级亚洲》,在第6集《亚洲之路》中,以重庆做咖啡现货交易为起点,讲述了中欧班列(重庆)这条全世界都关注的“超级之路”,一颗咖啡豆的背后,是全球供应链和物流通道之变。

  看清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

  推动内陆开放助重庆发挥“联结点”和“战略支点”作用

  “中国离欧洲海运路线很长……通过中欧班列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时间,将货物运到德国杜伊斯堡。”这是《亚洲之路》对中欧班列(重庆)的描述。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是作为内陆唯一直辖市的重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而作为西部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更是内陆开放的大门,重庆开放的窗口,其探索内陆开放的成果,直接影响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水平。

  责任越大,要求越高,这要求两江新区在谋划开放时,必须站到全市的层面,通盘考虑:

  基于全球的开放新格局,需要把握好联结点的点位特征。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看,要把重庆建成大陆经济与海洋经济的联结点;从开放市场的角度,要把重庆建成亚欧非一体化大市场的重要联结点;从交通物流通道角度,要把重庆建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网络的联结点;从产业发展角度,要把重庆建成内陆与沿海、东部与西部产业转移的重要联结点;从发展战略角度,要把重庆建成区域战略与开放战略的重要联结点;从媒介角度,要把重庆建成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重要联结点。

  这便是时代赋予两江新区的责任与要求,两江新区必须加速开放载体立体化,大力推进多式联运,构建新的贸易圈;让开放平台多元化、高端化、集聚化,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自贸区作为推动开放的重要引擎;推动开放型经济全面升级,不断开创开发开放新局面,让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生机勃勃,涌现新作为新进展。

  中欧班列从果园港开出

  丝路与长江交汇 打通“一带一路”联结长江经济带“最后一公里”

  今年1月,重庆多晴少雨。

  位于两江新区的果园港内,颜色各异的集装箱鳞次栉比,铁轨货运专线无缝连接中欧铁路,显眼的橘红色集装箱智能化装卸井然有序,一侧的长江岸边,几千吨位的大型轮船将咖啡等货物送往全国乃至欧亚沿线地区。

  它也不只是重庆的果园港,还是“丝路”与长江交汇点……就在前不久,重庆果园港首开中欧班列,中欧班列(重庆)“水铁联运”实现“零突破”。“要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服务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好。”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称这里大有希望。

  从长江入海口到欧亚沿线各个国家,铁水联运使得沿江地区的货物可通过长江的水道,以更低廉的物流成本运往各地。

  这并非普通的班列开行,中欧班列(重庆)“水铁联运”的“零突破”,意味着果园港所处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战略意义,意味着“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重庆融入全球市场的境界为之一宽,其作为联结欧亚大陆的桥头堡和国际物流枢纽的战略形象呼之欲出。

  现在,每天早上天还没亮,装载着商品车的滚装船就开始在果园港码头卸船作业,这些车将从果园港中转,再分拨至西南各地……而同时沿江“逆流而上”去往更远的欧亚沿线,这样的立体交通也给长江经济带沿岸其他城市带来了不少机会。

  目前,果园港已经开通了上海—果园—南充、果园—攀枝花、果园—西昌、果园—西安等水水中转和铁水联运10多条运输线路,成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周边地区外贸货物的中转港。2017年,果园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5万标箱,同比增长33.1%;其中水水中转9.8万标箱,同比增长92.8%;铁水联运5.2万标箱,同比增长62.3%。

  如今运往四川、陕西、甘肃各大钢厂的铁矿石、铬矿石、石油焦等大宗散货,都选择在果园港中转。预计2018年果园港始发的中欧班列来回班列不会少于100班,2020年,果园港始发的中欧班列年到发量有望达到300班,其作为长江上游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地位将愈加显现。

  完善各类口岸功能

  推动形成空铁公水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枢纽

  多式联运释放能量,物流枢纽效应凸显。让重庆不仅仅把咖啡现货交易做到中国最大,还把汽车整车进口做到内陆第一。

  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重庆整车口岸进口整车390批、1205辆、货值872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77%、293%和403%——各项数据在河南、四川、北京、湖南等五个内陆整车进口口岸中位居榜首。

  目前,重庆正积极争取将整车进口口岸延伸至两江新区果园港,并已付诸于行动。

  去年6月,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正式开启“商品车长江水运集装箱化运输”的新模式。他们还在果园港深入推进商品车分拨中心和商品车物流贸易市场的构建,大力发展商品车“铁、公、水”多式联运。

  除了整车进口口岸,两江新区还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了果园港口岸开放,下一步将完善设立进口肉类、水果、粮食、苗木等指定口岸功能,建设集集装箱、汽车滚装、件散货于一体的综合开放口岸,完善果园港保税物流功能。

  另外,随着前不久T3A航站楼及第三跑道的投入使用,江北国际机场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形成“三座航站楼、三条跑道”的运营局面,可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飞机起降37.3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航空货运公司也因此纷纷抢滩登陆重庆。据统计,目前在渝运营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空公司已经有13家,其中全货运航空公司8家。

  上述这些因素,将共同推动在两江新区形成以港口为节点,航空、铁路、公路、水路无缝连接的全程综合多式联运枢纽,贯通中欧国际铁路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东盟陆路交通的跨境物流大通道,加上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的信息港,两江新区在20公里的半径内,可谓五港交汇,虚实结合的国际通道、口岸体系,为重庆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发挥关键性作用。

  促投资贸易便利化

  让重庆与世界做生意越来越容易

  通道搭成了、口岸开放了,但适宜内陆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仍需不断探索。

  以保税区为例。“最开始,有位专家听说我们想搞保税区,摇着头说,保税加工离开海岸线500公里就不能存活。但两江新区的实践证明,内陆和沿海一样可以建好、用活保税区。”重庆保税港区负责人说。

  活下来、活得好的原因,就在于在中央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政策的支持下,推动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通关模式等在内的多项改革,对内陆开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庆在实践中认识到:开放还是一种基于理念创新的制度安排。

  促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是两江新区进一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招商引资,整合全球先进要素,打造重要投资目的地,助推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必经之路。

  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目前全国试点贸易多元化的地区只有两个,一个是苏州,一个就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如今,3年多时间过去,贸易多元化试点改革,已让重庆保税港区企业感受到巨大变化。

  重庆港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介绍,贸易多元化试点以前,保税港区的功能主要就是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没有贸易功能,贸易只能到区外进行。为此,港腾公司需要在港区内外分别设置运营1个仓库。进口与非进口货物需放在不同库房。向国内或国外发货时,还需要在两个库房间调配,又要产生装卸、运输等成本。

  但是贸易多元化试点新增的贸易功能,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贸易多元化试点后,允许保税、完税货物都在同一个仓库,“这样光在港区内省下的库房租金每年就达几百万元。”李强说,合二为一的库房,还省去了运输和装卸成本。

  而且,以往内陆企业产品出口要先交税,退税要等到几个月后才能到账,这成为企业资金流的一大负担。结合重庆保税港区的特点,重庆海关采用GPS定位系统和“预结关+转关”的通关监管模式,在有效监管保税港区出口货物的前提下,实现“入区即退税”,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内陆地区企业出口退税滞后的问题,使出口货物转关核销率达到100%。

  中国开放的薄弱环节在内陆,但潜力也在内陆。通过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过程中发挥龙头作用,两江新区在开放领域取得飞跃式发展,尤其是开放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经典案例

  两江新区用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平台

  为深化内陆开放创造机遇

  果园港的枢纽作用有多明显?毗邻的鱼复工业园最能感受到。

  去年8月31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1+1”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在渝揭牌,项目落户在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内。

  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庆各方面及新加坡,对该项目都极其重视,希望通过该项目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1+1”即轻资产和重资产两个公司。轻资产公司侧重于交通物流领域项目咨询策划、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腹地及周边货源组织、物流资源整合、战略协调及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以提升重庆物流发展软环境;重资产公司则更偏重国际多式联运相关的物流装备、仓储作业、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管理。

  “双方企业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相辅相成。”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1+1”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揭牌,是两江新区优化开放平台的具体表现。随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及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运营,两江新区的开放平台越来越强大,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去年12月22日,一架价值约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的全新空客A320飞机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进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指定停机位。这是我市首次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SPV(特殊目的公司)方式引进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我市开展飞机保税租赁业务实现零突破。

  重庆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飞机保税租赁,而开展这项探索的正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片区。

  “飞机保税租赁能够大大减少航空公司流动资金压力,并降低成本。以此次为例,我们单架飞机每年可以节省1000万元的购机成本。”春秋航空投融资管理部副总经理田超介绍。

  “以‘保税租赁’方式引进飞机是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创新业态,该项目合作成功使重庆在SPV飞机租赁业务领域拥有了和天津、广州等地一样的实际操作经验,在飞机租赁业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重庆自贸试验区将陆续开展支干线飞机、通用飞机、大型成套设备、高端装备、进口医疗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助力我市打造融资租赁产业聚集地。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也加大了投资贸易便利化的改革力度。以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片区为例,通过政务服务模式、跨境投融资等多方面的创新,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片区成功将审批速度提升了80%以上,同时实现了网上审批覆盖率100%、公开率100%。

  除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自贸试验区这两大国家战略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平台也正在为两江新区和重庆带来源源不断的机遇。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